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各國政體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各國政體列表列出了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的國體(form of state)與政體(form of government)、梵蒂岡城、馬耳他騎士團以及十二個爭議領土。

此列表基本上列出各國憲法所表明的政體。務必注意的是,許多國家的實際政體與名義政體相違。

國家列表

世界各國政體地圖

Thumb
A colour-coded legend of forms of government.
  總統制:行政總統獨立於立法機關
  半總統制:既有行政總統,又有獨立的政府首腦領導其他行政部門, 但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並對立法機關負責
  實權總統的議會共和制: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立法機關提名或者選舉, 可以接受或不接受立法機關信任
  虛位總統的議會共和制:有虛位 (禮節性和非行政性) 總統, 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有虛位 (禮節性和非行政性) 君主, 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有禮節性的君主, 由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但君主擁有重要的行政權或立法權
  君主專制:由君主直接領導行政部門
  一黨專制:單一執政黨壟斷國家行政立法軍事等權力, 通常為共和政體
  軍人專制軍事政府):軍隊掌控政府
  不符合上述任何體制:如過渡政府和政治局勢尚不明確的國家, 或者是地方自治政府
Remove ads

世界各國政體一覽表

更多資訊 排序, 主權國家和政治實體 ...
Remove ads

政體

總統制

總統制下,總統由選舉產生,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實際領導人。總統的選任與留任獨立於立法機關。

在完全總統制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通常情況下不設總理。即使設置總理,其任免與職權也完全由總統決定(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除外,這兩國總理是實際的政府首腦)。

無總理的總統制

Remove ads

有總理的總統制

半總統制

半總統制下,會同時設置總統和總理,但通常總理並不完全是政府首腦,總統擁有真正的行政權力。

半總統半總理制

總統提名總理和內閣須諮詢議會、得到議會的同意或依慣例任命議會最大政黨領袖為總理,內閣與總統互不隸屬,當兩者分屬不同政黨時總統將喪失部分權力。只有議會有權撤換總理和內閣,但總統有權解散議會。

半總統半議會制

總統擁有最高的行政權力,總理可以不經議會同意直接任命,再由總理組成內閣。總統可隨時任命、免除、替換總理,無須徵詢議會同意,總理代表總統接受議會的質詢,向議會負責,其職位更類似於一個超級部長。

議會制及相關政體

議會共和制下,政府首腦由立法機關選舉或提名產生並對其負責。多數國家將國家元首稱為總統,是獨立於政府首腦之外的虛位(非行政性、禮節性)元首;而政府首腦稱為總理、部長會議主席等。

混合共和制和委員會共和制下,政府首腦兼任國家元首,通常稱為主席。

完整的議會共和制

有虛位(禮節性和非行政性)的國家元首,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通常國家元首由選舉團或立法機關間接選舉。

實權總統議會共和制

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實權總統的形式合併為一,其由立法機關或立法機關提名的少數候選人之中(如吉里巴斯)選舉產生,並且必須獲得立法機關的信任。

獨立議會共和制

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皆為立法機關選舉產生,但不受議會不信任投票的影響。兩者占有或不占立法機關席位。

委員會共和制

由議會選舉出一定數量的委員組成委員會行使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職權,在其固有任期內可不受議會信任。

君主立憲制國家

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立憲君主,其實際職責和行使職權都由憲法確立並受其限制。

虛位君主的君主立憲制

亦可稱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國家元首是立憲君主,通常只有在獲得政府、人民或其民意代表的同意下才能行使其權力(憲政危機和政治僵局等特殊情況除外)。

首相是政府行政部門的實際領導人,通常情況下也是立法機關的領導人,國家在立法和行政上保持一致。但立法機關一旦通過不信任投票後,行政機關將和立法機關分離開來,整個內閣或部分大臣必須立刻辭職下台。

實權君主的君主立憲制

亦可稱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雖然首相是國家行政的實際執行者,但君主在憲法中保有相當大的政治權力,可自行決定其權力是否行使。

絕對君主制

亦可稱為君主專制,即君主行使權力不受任何實體憲法的約束。

傳統的絕對君主制

國家行政、立法和司法都受到君主的控制。

民主選舉立法機關的絕對君主制

立法機關通過民主選舉產生。

一黨專制

一黨專制下,法律規定政治權力集中於一個政黨,該政黨的運作很大程度上與政府體制相結合,黨政合一。

部分理論認為一黨制應當分為法理一黨制和選舉一黨制,前者不設選舉制且不允許在野黨,而後者擁有一黨制下的政府及黨內選舉制度。

軍政府

緊急狀態期間,由國家軍事領導人組成的委員會控制政府。在這些國家,憲法中關於政府的規定將被暫停執行;憲法規定的政府形式以括號形式說明。

過渡政府

政府處於過渡或動盪狀態,暫時無法明確政體。

伊斯蘭教神權政治

注釋

  1. 在孟加拉國,議會選舉期間成立看守政府。孟加拉國看守政府英語Caretaker government of Bangladesh由一名首席顧問和一組從民間社會選出的中立、無黨派的顧問領導。在此期間,總統擁有對國防部和外交部的管轄權。
  2. 主席團由三名成員組成;每個主要族裔群體有一名成員。
  3. 結合了總統制議會制的各個方面。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並擁有議會席位,與總理非常相似,但與總理不同的是,總統可以不受不信任投票的影響(但不包括其內閣)。
  4. 結合了總統制和議會制的各個方面。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但不擁有議會席位,並且與總理不同,可以不受不信任投票的影響(內閣也是如此)。
  5. 瑞士總統瑞士聯邦委員會中擔任「同儕之首」,瑞士聯邦委員會是由七名成員組成的執行委員會,既是主席國又是政府。
  6. 烏赫爾主教法國總統擔任「當然聯合親王,他們的利益透過代表公開。
  7. 十五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之一,承認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並領導其獨立政府。英國君主在各國都有各自的頭銜(例如澳洲君主),名義上會向除英國以外的每個國家任命一位總督(GG)作為其代表。總理(PM)是政府行政部門的實際首腦,同時也是立法機構的領導人。這些國家有時被稱為「大英國協國家」。
    在許多情況下,總督或君主擁有的理論或憲法權力遠大於其實際行使的權力,除非根據憲法慣例(政治習俗)徵求民選官員的建議。例如,《澳洲憲法》規定總督為行政部門的首腦(包括武裝部隊總司令),儘管總督很少使用這一權力,除非根據民選官員,尤其是總理的建議,這使得總理成為「事實上的」政府首腦。
  8. 庫克群島紐埃島作為與紐西蘭自由聯合的自治邦,受紐西蘭君主統治。紐西蘭及其聯繫邦,連同托克勞群島羅斯屬地,共同構成紐西蘭王國
  9. 根據阿聯憲法,阿聯為多個酋長國的聯邦國家,聯邦總統由世襲埃米爾產生,但每個酋長國又實行絕對君主制。
  10. 梵蒂岡實行選舉絕對君主制和神權政治教宗作為其君主是全球天主教會的領袖。教宗在梵蒂岡的權力不受任何憲法的限制,但所有居住在梵蒂岡的居民都同意服從教宗,無論是受任命的聖職者抑是宗座瑞士近衛隊隊員。
  11. 國際公認的總統領導委員會英語Presidential Leadership Council最高政治委員會之間有爭議[19]
  12. 阿富汗: 截至2023年 (2023-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 執政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基本上未被承認,而已解散的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仍得到聯合國的承認。[20]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