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漢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汉行政区划
Remove ads

東漢行政區劃,在漢光武帝時確定,基本沿用西漢行政區劃郡縣制為實體、州刺史部為監察的體制,分全國為十三個州刺史部。與西漢的主要區別是正式將司隸校尉部與其餘十二州並列,將北方的朔方刺史部併入并州,將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為交州

Thumb
東漢行政區劃

行政級別及長官

州在東漢並不是一級行政區劃。直到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州刺史仍然只是沒有固定治所的高級監察官吏,而且最初品秩只有六百石,甚至不如縣令[註 1]。但到了黃巾之亂後,漢靈帝為了鎮壓各地黃巾軍餘部及其它叛亂力量,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而且刺史與州牧被授權統一掌管一州實際軍政大權,最終促成了天下分裂的局面和三國時代的出現。州牧與刺史因此成為東漢晚期第一級地方行政長官,權位在太守之上,而刺史有功往往可以晉昇州牧[註 2]

郡、王國是東漢的一級行政區。郡的最高長官稱太守、郡守,直接掌管一郡政務,由中央任命,二千石,輔官叫郡丞;如該郡有戍邊防衛義務的,輔官稱長史。王國一般是皇子的封邑,其最高長官稱,級別同太守,代替封王的皇子管理國內事務,但是仍然由中央直接任命,從實質上避免諸王掌握地方政權重蹈西漢七國之亂的覆轍。屬國許多是外民族聚居地,甚至只是名義上臣服,基本不受中央朝廷直接管束,只設一名都尉,比二千石。

縣、國、邑、道是郡、國以下的第二級行政區。大縣的長官稱縣令一千石;小縣的長官稱縣長分為三百、四百石兩級。縣侯的封地也叫國,如豫州汝南郡新陽國。侯國的長官也稱相,品級同縣令、縣長。公主的封地叫做,如司隸河東郡安邑,豫州潁川郡舞陽邑。而設置在少數民族地區,治下人口主要為少數民族,類似於現在民族自治縣的單位稱為,如涼州隴西郡狄道,涼州武都郡故道。有所謂「縣主蠻夷曰道,公主所食湯沐曰邑」的區別。

縣以下設鄉,長官有秩,領朝廷最低品秩百石。鄉以下設亭,長官為亭長。亭以下設里,長官里魁,其下更有什長、伍長。

Remove ads

行政區列表

  • 每州所列的第一個郡為該州刺史治所,常稱首郡。
更多資訊 州名 (全縣數), 州治 ...
Remove ads

東漢行政區劃變更年表

更多資訊 皇帝年號, 儒略曆紀年 ...
Remove ads

東漢行政區關係表

注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