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

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大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8年马来西亚大选
Remove ads

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馬來語Pilihan raya umum Malaysia 2018)是於2018年5月9日舉行的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第14屆選舉[1]。此次共有222個國會議會席位和12個州共505個州議會席位同步進行選舉,只有砂拉越州除外[註 1]。每屆國會將會在第一季度會議舉行的5周年後自動解散,而上屆第13屆國會於2018年4月7日解散,自動解散日期為2018年6月24日[2]。根據《馬來西亞聯邦憲法》,馬來西亞需要每隔5年舉行一次選舉,除非首相最高元首提出提早解散國會,抑或是對首相的不信任動議通過。

快速預覽 下議院全部222席議席 獲得過半多數需112席, 已登記選民 ...
Thumb
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標誌

本次大選是馬來西亞歷史上最為激烈的一次選舉,共有2,333名候選人參選727個國州議席,更有多個國會議席及州議席出現多角戰。[3]選舉結果於5月10日早上11時公布,國內政治版圖發生巨幅震盪。由前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所領導的反對聯盟希望聯盟在國會下議院222個席位中贏得113席,組成希盟政府,以簡單多數優勢勝選變天,終結巫統國民陣線執政聯盟自馬來亞獨立以來近61年的政權,也是馬來西亞聯邦政府首次的政黨輪替。另外,馬哈地二度擔任首相後也以93歲高齡成為當時全球最年長的國家領導人[4][5][6][7]

舉行選舉的12個州屬當中,由國陣長期執政的柔佛、森美蘭、登嘉樓、麻六甲、霹靂、吉打和沙巴等7個州皆宣告失守,其只能在砂拉越、彭亨和玻璃市繼續執政。希盟除了保住檳城和雪蘭莪的政權之外,還一併從國陣手中奪得柔佛、麻六甲、森美蘭、霹靂四州的執政權。希盟在吉打州也獲得半數席位,足夠組織州政府;在沙巴則和沙巴民興黨、沙民統聯合執政。伊斯蘭黨除了保住吉蘭丹外,另從國陣手中奪得登嘉樓政權。2018年6月12日,隨著砂拉越州四個國陣成員黨退出國陣,國陣就此丟掉砂拉越州州政權,僅在兩個州屬繼續執政(彭亨和玻璃市)。

Remove ads

時間線

下表列出的關鍵事件皆以馬來西亞標準時間東八區時間)為準。

3月28日 首相納吉下議院提呈選區重劃報告[8]
4月6日 首相納吉宣布他將在7日宣布國會下議院正式解散[9]
4月7日 國會正式解散[10]
4月10日 選委會主席穆罕默德哈欣宣布提名日將落在4月28日,提早投票5月5日,投票日則於5月9日舉行[1]
4月28日 候選人提名日,並在上午10點截止[11][12]
4月28日 11天的選前競選造勢活動正式開始[13]
5月5日 軍警提前投票日,投票率為83%[14]
5月9日 投票日,截至上午11時已有36%投票率
5月9日 投票日,截至下午1時已有55%投票率
5月9日 投票日,截至下午3時已有69%投票率
5月9日 投票日傍晚5時後,全國計票中心開始計算票數。最終官方成績需等到隔日,5月10日上午11時才能獲知。
5月10日 政府首席秘書於凌晨約3時20分宣布,該日與次日(5月11日,星期五)列為公假。完整大選成績於會該日的上午11時公布,新任首相馬哈地也在同日前往吉隆坡國家皇宮覲見國家元首蘇丹穆罕默德五世,並且進行宣誓就任首相儀式。
Remove ads

選舉制度

馬來西亞下議院共有222個議員,13個州議會共587個州議員,在英國傳統的西敏制體系下,這些議員在單人選區中選出,採用領先者當選制

馬來西亞並無實行強制投票和自動註冊為選民的制度,符合登記標準的國民需自主登記成為選民。該屆大選進行時法定投票年齡為21歲[註 2]。大選由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舉辦。

州議會解散日期

雖然任何州議會都可以獨立於國會,但傳統做法是大多數州議會與國會同時解散與選舉。《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及各州憲法均各自規定,國會及各州議會將在第一次會議五周年後自動解散,選舉必須在解散後六十天內舉行,首席部長或州務大臣有權建議各自的蘇丹拉惹嚴端元首動用皇家特權提早舉行大選。 以下是每個州立法議會自動解散的日期:

更多資訊 州議會, 就任日期 (第一次會議) ...

參與選舉的政黨

馬來西亞共有53個合法政黨和聯盟,這些政黨可以自己或政黨聯盟的標誌參選並成為國會下議院的議員[25]。除此之外,不獲政黨委任的候選人也可以以「獨立人士」的身份上陣選區。

獲得最多國會議員和國家元首支持的執政黨領袖可擔任首相一職,而反對黨領袖則由最多議席的反對黨代表出任。

以下列表列出於第13屆國會下議院擁有代表的政黨及聯盟。

更多資訊 名稱, 理念 ...
Remove ads

上一屆大選成績

馬來西亞於2013年5月5日舉行第13屆大選,在下議院選舉中在野聯盟人民聯盟以50.8%的普選票數贏得了89個國會議席,而執政聯盟國民陣線以46.66%的普選票數贏得了133個國會議席,這是因為馬來西亞實行多數制的選舉制度。下表為第13屆國會下議院的當選議員。

更多資訊 類別, 危險 ...
更多資訊 延伸內容 ...
Remove ads

民意調查

民意調查並不能準確地預測選舉結果。多個民調顯示希望聯盟獲得更多民眾支持,唯不公平的選區劃分(傑利蠑螈)、土著團結黨被解散等因素可能影響戰果,加上馬來西亞實行多數制選舉制度,獲得普選票的政黨並不一定能取得多數議席,使大選的結果更難以預測。唯本屆大選相信是馬來西亞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大選[26],其投票率高低將會對最終的結果產生重大的影響[27]

更多資訊 日期, 調查機構 ...

除了政黨取向,調查機構也進行了一個有關誰最能夠勝任首相一職的調查:

更多資訊 調查機構, 日期 ...
Remove ads

大選支出

候選人支出

在競選期之前,各政黨、候選人或第三方在費用方面並沒有限制。競選期間,每個國會候選人只能花費最多二十萬令吉,州議會候選人則只能花費十萬令吉[28]。此外,每個國席候選人須繳付1萬令吉按櫃金和5000令吉的競選宣傳品定金共1萬5000令吉;而州席候選人則須繳付5000令吉按櫃金和3000令吉競選宣傳品定金,並在提名日當天到提名中心繳交。值得注意的是,若該名候選人沒有獲得1/8的選票或是沒在大選之後把相關的競選宣傳品拆除乾淨,之前所繳付的按櫃金或定金將會被充公上交國家[29]

在競選之前,政黨,候選人或第三方(公司,工會,特殊利益集團等)可以花費甚麼限制:花費規則只有在令狀被撤銷並且競選活動結束後才有效開始。馬來西亞選舉法規定每個議會候選人的選舉支出限額為20萬令吉,而每個州立法機構候選人的選舉支出限額則為後者的一半。

選舉委員會支出

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丹斯里穆罕默德哈欣宣布這場大選共花費5億令吉[30],比上屆大選多1億。選委會為了此次大選任命了222名選舉官監督全國的國會選區,並且還設立了445競選活動執法小組(PP-KPR),確保競選活動在和平及順暢的情況下進行[31]。在這次選舉中,全國各地共有259,391名競選員工,8,898個投票中心及28,995個投票站,其中大部分投票中心落在學校里;選舉名單方面將採用2017年第四季度名單,已登記的選民人數為1494萬零627人[32][33]

大選觀察員

選委會邀請了共14個國家在這場大選中作為國際觀察員,包括來自東協大英國協、亞洲和歐洲國家選舉管理機構的代表。另一國際觀察員代表是位於英國劍橋的馬來西亞大英國協研究中心。同意派遣代表前來馬來西亞觀摩選舉的7個國家包括了印尼泰國馬爾地夫東帝汶柬埔寨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34]印度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隨後也證實將觀摩此次選舉,各國觀察員遂於5月7日陸續抵達馬來西亞[35]。此外,選委會也邀請了11個國內非政府組織與3所政府大學的1236名成員成為此次選舉的觀察員[36]

選舉成績

本次大選一共有222個國會席位和504個州議會席位進行選舉,其中共有一個州議席候選人不戰而勝[37]。本屆大選將在下午5時開始計票[38],並預計在傍晚11時全面揭曉[39]。最終需等到5月10日的上午11時才能得到結果。

更多資訊 投票率(%), 合格選票 ...
Remove ads

國會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數 ...
更多資訊 州 / 聯邦直轄區, 國民陣線 ...

席位

  希望聯盟(54.50%)
  國民陣線(35.59%)
  和諧陣線(8.11%)
  其他(1.80%)
更多資訊 得票率 ...
更多資訊 國會席位 ...

更換政黨的國會議席

更多資訊 編號, 席位 ...

爭議

選後大事記

競選宣言

注釋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補選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