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德国关系
雙邊關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民国与德意志国于1913—1917年、1921—1941年有官方外交关系,但因两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第二次断交后由于德国分治与冷战缘故,中华民国只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亦称西德)保持交流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目前均在对方首都互设具大使馆功能的代表机构。
政治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派驻德意志国外交代表,由前清廷出使德国钦差大臣梁诚继续担任。
1913年10月6日,德国外交承认中华民国。在首都柏林设立中华民国驻德意志国公使馆、在首都北京设立德意志国驻中华民国公使馆,并互派公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德国曾经试图将胶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以避免落入日本手上,但是日本威胁中国不得接受这一返还。1914年8月23日,日本加入战争,并成为协约国的一员,开始攻击德国在中国的据点,占领了胶州湾租借地。中华民国南方的广州政府领袖孙中山力主中国保持中立,反对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而北方段祺瑞政府虽在英国授意下欲对德宣战,但遭到日本阻挠。直到1917年,日本在得到英国、美国、法国的保证,允许日本在战后继续保留前德国在华殖民地和利权的情况下,才同意中国对德宣战。
1917年2月24日,运送华工的法国阿多斯号(Athos)邮轮在地中海被德国潜艇击沉,543名华工丧生。
1917年3月14日,经3月3日内阁会议决定,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正式公告与德国断交;德国在上海的全部6艘船舰遭扣留[8]。3月16日,直隶交涉员黄荣良陪同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直隶全省警务处处长杨以德前往德国驻津领事署、天津德租界工部局办理接收事宜。3月17日,天津德租界收回后改名为天津特别一区,并设管理局行使行政管理职能[9]。7月1日,撤馆。8月14日,加入协约国,对德、奥宣战(冯国璋《大总统布告》)。此后中国军队扣押了停泊在中国各港口内的德国和奥匈商船,并收复了德国在汉口和天津的租界。
协约国在中国参战时,曾经保证中国在德国战败后能收回德国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但是,日本透过《凡尔赛条约》取代德国,占领了青岛和山东半岛。在中国人民都感到被协约国欺骗的情绪下,激发了五四运动。
一战给中德关系带来巨大伤害,特别是贸易方面。1913年时,在中国有近300个德国商号,但到了1919年,却只剩下2个[10]。一战期间,中国政府在英国等协约国的压力之下,清理德华银行等德国在华企业[11]。
1919年9月15日,中国宣布终结对德战争。
1921年5月20日,中华民国与德国在北京签署《中德协约》,此为中华民国签署的第一个平等条约[12],两国恢复邦交。
1927年,北伐中的蒋中正聘请马克斯·鲍尔等德国军官为军事顾问和教官。
1934年,前德国国防部部队局长塞克特任国民政府军事顾问团资深顾问。
1938年2月20日,纳粹德国承认满洲国,随后4月对中国禁运军火、6月召回驻中国大使、7月撤出军事顾问团。8月16日,满洲国设立驻德国公使馆。
1941年7月1日,纳粹德国承认汪精卫国民政府。7月2日,重庆国民政府宣布与纳粹德国断交,10日撤馆。8月1日,中华民国交通部宣布终止和汉莎签订的合同,德方所有股权由交通部冻结,“欧亚航空”成为中国独资企业。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11日中华民国对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及法西斯意大利宣战,中德两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1945年,二战结束,中华民国政府在柏林设置驻德联军管制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并先后在英占区汉堡和美占区斯图加特设置领事馆。1950年,由于两岸和东西德形势变化,相继撤销两个领事馆和驻德代表团。
Remove ads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底,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同年,德意志地区亦分别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1950年,东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3]。之后由于东西冷战,中华民国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均偏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复加上共产集团国家的封闭,使双方几乎没有往来。在过往中华民国政府更曾禁止国民前往包括东德在内的东欧共产集团国家。
1955年10月,中华民国政府宣布终止对德战争状态。[14]:83
1963年7月2日,中华民国政府成立简称“明德小组”(德语:Ming-teh-Gruppe)的“明德专案连络人室”,以推动与西德培训在台之中华民国国军事宜。与白团及美军顾问团并列为战后台湾三大外国军事顾问团。另有派军官赴德培训的“培德案”,前后合计共培训了25位军官[注 2]。

1972年,西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3]。之前,西德与中华民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是当时少数与两岸均没有建交的西方国家。
1979年1月4日,总统蒋经国接受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德萨尼访谈时严正表示,中华民国政府绝对不会与北平伪政权发生接触,因为与共产党谈和,无异“与虎谋皮”。
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发生九二一大地震,总理施洛德对灾民及家属表达最深沉的哀悼。德国红十字会救难协会成员11人,22日带着7只受过专业训练的救难犬,以及1500公斤的各式器材抵台,救难犬经过紧急检疫通关后,立刻投入救灾[16]。另有德国殡仪协会专家团15人抵台协助台中市。[17]
2003年9月,欧洲议会和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会友台小组共同倡议筹组“马可波罗俱乐部”(Marco Polo Club)。2004年11月,举办成立典礼暨第1届年会。[18]
2007年10月,德国执政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通过一份亚洲政策文件,阐述了外交政策中更多价值取向的重要性。该文件赞扬日本、印度、韩国和台湾是民主体制最巩固的亚洲国家,应加强与同享“共同价值”的亚洲国家的双边关系,并与美国及澳洲合作。[19][20]
2008年3月,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结束后,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表示“德国政府为台湾的选举喝彩。德国支持台湾的民主价值以及这个岛屿的经济发展。”2012年1月,针对中华民国总统暨立委选举结果,德国外交部长魏斯特魏勒亦表示“台湾举行了自由、公平的选举。我在此恭喜总统马英九博士连任成功。这正是再次清楚地证明了台湾高度的民主与法制”。[21]
2019年1月16日,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的有关谈话,德国外交部长马斯在国会答复议员质询时表示,德国政府将秉持过去立场,向中方清楚表达“德国无法接受用武力威胁台湾的作法”。并提到在欧洲联盟外交事务委员会,中国用了不可不谓狡猾的方式影响了个别成员国,至少一次成功阻止针对台湾的决议案,因此期盼欧盟将来能采多数决,而非共识决,对台湾问题采取一致立场。马斯是近年针对台湾问题,清楚表达立场的最高层级德国官员;另一方面,德国外交部次长罗思以书面答询时则表示,德国一向认为台湾问题只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唯有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两岸的现状才可以改变。[22][23]
2019年10月16日,欧洲议会和德国、法国、英国等国会友台小组共同成立“福尔摩沙俱乐部”(Formosa Club),强化跨国支持台湾的力量。[24]
2020年4月1日,对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扩散,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宣布捐赠1,000万片口罩给疫情严重的国家。外交部指出,其中700万片给德国在内的9个欧洲联盟成员国以及瑞士与英国、200万片给美国、100万片给中华民国的邦交国。[25]15日,原本在德国举办小型的捐赠仪式突然以“卫生规定”为由取消。德国政府发言人塞柏特被问到此事时,对“他国”的援助表示感谢,没提到台湾,也不愿评论。[26]17日,蔡英文对此表示,如果别人感谢台湾,当然很感谢,若是没有公开地表达,相信他们心里一定也有感谢之意。[27]23日,德国卫生部长斯潘正式致函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长陈时中,称赞口罩即时支援德国前线医护,并再次感谢台湾协助。[28]
2020年5月20日,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连任就职,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库比基表达祝贺。[29]
2020年7月10日,德国外交部副发言人布洛伊尔(Rainer Breul)对于媒体询问外交部网站的各国国情介绍中,为何没有中华民国国旗,只留下一栏空白,表示“你晓得台湾的特殊地位,你知道我们的立场,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我们和台湾没有邦交,台湾不是我们所承认的国家,因此这不是令人惊讶,我们在介绍世界的区域时,将它和有邦交的国家做区别。”[30]
2021年4月2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欧洲委员会议员大会中,以部长理事会主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发表演说。默克尔在回应议员提及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与习近平领导的中国,何者对世界和平与西方民主国家的生活方式威胁更大时表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年备受质疑,愈来愈多人不相信多边主义,这样的趋势如果持续下去,认为没必要用外交手段来解决争端,强硬的言论就会出现,接着很快就是挑衅的行动,“看看南海与台湾现在发生的事,可能演变成军事冲突”。[31]
2022年8月3日,七国集团外长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针对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的两岸局势发表联合声明,重申该组织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立场,呼吁中国勿以武力片面改变现状,同时提到各成员国的“一中政策”与“对台立场”没有改变,并鼓励各方保持畅通的沟通管道以防误解发生。[32]
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谈后的记者会表示“就像美国与其他国家,我们实行一个中国政策。但是我也同样表明,台湾现状的任何改变,都必须是以和平方式,或者双边同意。”[33]
2023年3月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日经亚洲》的访问中,谈到台海议题时表示“就像美国、日本与其他许多国家,我们遵循‘一个中国政策’”,但是提醒北京“我们也表明,绝对不能使用武力来改变现状”。[34]4月14日,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与外交部长秦刚的记者会表示“每天都有50%的世界贸易穿越台湾海峡,那里如果出现军事升级将是全世界的可怕情形”,“这将对欧洲利益造成难以避免的冲击”,“我们以极大的关切看待台海持续升高的紧张局势”,并强调“冲突必须和平解决,单方面改变现状,我们欧洲人是不能接受的”。秦刚则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独与和平绝不能共存”。贝尔伯克在访问期间亦警告中国不要在台海军事挑衅,德国与七大工业国不会坐视台海情势升级。[35][36]贝尔伯克对于中国在8月的“环台军演”亦表达相同看法。[37]
2023年7月13日,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中国战略》报告,其中提及13次台湾。包括:“一中政策仍然是我们行动的基础,我们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德国在许多领域与台湾有着密切而良好的关系,并希望扩大这些关系。作为欧盟一中政策的一部分,我们支援民主台湾在国际组织中的具体参与。只有透过和平方式、双方同意,才能改变台湾海峡的现状。军事升级也将影响德国和欧洲的利益”、“联邦政府致力于改善政治基金会的工作条件,他们与台湾的合作符合我们的一中政策”、“台湾海峡的局势表明,供应链是多么脆弱,特别是在半导体方面,它解释了去风险和多元化措施”、“世界各地的中国虚假信息运动数量正在增加,例如与中国对香港和台湾的政策有关”、“我们对台湾也有经济和技术利益,台湾对德国来说很重要,无论是作为德国公司的地点还是作为贸易伙伴”、“作为欧盟一中政策的一部分,德国支援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特定问题,我们还敦促联合国总部将台湾民间社会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台湾海峡的安全对该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德国正在努力缓和局势。只有透过和平方式、双方同意,才能改变台湾海峡的现状。军事升级也将影响德国和欧洲的利益”、“与中国机构的合作对于传播关于中国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这也适用于来自台湾的合作伙伴”。[38]
2024年1月13日,中华民国总统与立委选举结束后,德国外交部祝贺选举顺利,并表示台湾自由民主选举显示台湾厚实的民主基础,以及选民与民主价值的紧密连结;另台海和平稳定对区域与世界至为重要,德方重申台海现况仅能透过和平且经双方同意的方式改变。[39]德国数位暨交通部政务次长克鲁克特亦表达祝贺。[40]
2024年9月14日,德国海军的巴登-符腾堡号巡防舰与法兰克福号补给舰组成的特遣编队通过台湾海峡。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乌斯公开证实此行动,并指出这里是国际水域,所以我们要穿越它。上次有德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是在22年前。[41]
2024年10月14日,德国外交部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环台军演”一事,表示此举将增加国际爆发意外军事冲突的风险,并加剧台海紧张局势。德国政府呼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际成员,应致力促进和平稳定,而不是加剧区域冲突,德国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为;[42]2025年4月2日,德国外交部对于解放军再次“环台军演”亦表达相同看法。
Remove ads
2021年6月、2022年6月、2023年5月、2024年6月、2025年6月,七国集团分别在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召开领袖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注 3]皆强调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43][44][45][46][47]

2016年10月,德国国会友台小组主席魏尔胥与97位跨党派议员联名致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秘书长,表达支持台湾参与ICAO。[48][49]
2018年4月,德国在台协会在Facebook表示“德国联邦政府支持台湾实质性参与国际组织。尤其,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其中包括隶属世界卫生组织所安排的活动。台湾是个非常重要且有杰出贡献的伙伴。”[50]5月,德国在世界卫生大会(WHA)全会为台湾的参与执言。[51]10月,德国在台协会处长王子陶表示,德国尽可能在“一个中国”政策的框架下,表达对台湾的支持。例如台湾参与WHA、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以及其他类似的国际场域。[52]
2019年4月15日,欧洲议会友台小组主席和英国、德国、法国等国会友台小组主席联名致函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邀请台湾出席世界卫生大会(WHA)。[53][54]5月9日,德国在台协会表示“强烈反对全球卫生议题政治化”,对于台湾再次未能获邀参与WHA,德国至感遗憾。德国欢迎台湾参与WHO相关活动,共同努力解决全球化对健康议题带来的挑战,德国也与其他国家共同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55]5月18日,德国联邦议院健康委员会主席卢德尔在该国电视媒体专访表示,台湾是一个民主的现代化国家,拥有优良的健康体系,应该到WHA分享经验。[56]5月21日,德国卫生部长斯潘在WHA以间接方式表达,全民均健意指世界地图上无被遗漏之处,全球健康所面对之挑战不因国界止步,因此WHO应成为所有相关伙伴平台。[57]
2020年4月2日,德国国会60位议员联名致函WHO秘书长谭德塞,肯定台湾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因应模式值得学习,WHO排除台湾是对台湾民众的歧视与不公。[58]5月7日,在美国与日本领衔下,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洲与新西兰驻日内瓦联合国大使,向WHO对外关系执行主任艾里森与首席法律顾问索罗门(Steven Solomon)发出外交照会,敦促接纳台湾成为WHA观察员。[59]
2021年5月5日,七国集团在英国伦敦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首次直接提到台湾,表示“我们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WHO活动与WHA,国际社群要能从所有伙伴获利,包括台湾抗疫成果”、“我们强调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鼓励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60]11月,德国联邦政府在《联合执政协议》中纳入“支持台湾实质参与国际组织”的内容。[61]
2022年5月12日,七国集团在德国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争端,并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WHA及WHO的技术会议。[62]19日,德国联邦议院表决通过决议,支持台湾重新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及WHO相关机制与活动,并要求联邦政府定期就“WHO所有机构是否以及如何纳入台湾等相关参与方”提出最新报告。[61]
2023年4月18日,七国集团在日本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表示“我们重申台湾海峡和平稳定是国际社会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敦促两岸问题和平解决。G7成员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包括所表明的“一个中国”政策)并未改变。”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则强调“我们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组织,包括WHA和WHO技术会议,国际社会应从所有伙伴的经验中受益。”“如果国家性质并非必要条件,则做为正式成员参加;若国籍为必要条件,则以观察员或来宾身份参与。”[63]5月12日,德国联邦议院表决通过“WHO成立75周年-强化与改革WHO提案”决议,内容包括要求联邦政府继续推动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以及WHO其他委员会与活动。[64]5月18日,德国在台协会、澳洲办事处、英国在台办事处、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捷克经济文化办事处、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立陶宛贸易代表处、美国在台协会发布联合新闻稿,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WHO,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65]
2024年4月17日,七国集团在意大利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共同声明》表示,台海和平稳定对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呼吁两岸议题必须用和平方式解决。G7成员支持台湾以观察员、或来宾的身份,有意义参与非以国家身份为前提的国际组织,包括WHA与WHO技术会议。声明另指出,G7成员对台湾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包括现行的“一中”政策。[66]5月24日,德国在台协会、澳洲办事处、英国在台办事处、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捷克经济文化办事处、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立陶宛贸易代表处、美国在台协会发布联合新闻稿,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WHO,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67]6月15日,G7在意大利召开领袖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重申此一立场。[46]10月,德国外交部更新“德台双边关系”网页,明载“德国主张台湾在WHO等国际组织中应有专业参与的空间”。[68]
2025年3月15日,七国集团在加拿大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表示,G7成员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并重申反对任何单方面透过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的企图,也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适当的国际组织。在《关于海上安全与繁荣宣言》中,亦重申对台基本政策不变,强调台海和平稳定对国际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与先前声明不同的是,这次提到台湾时,未提及“一个中国”政策。[69]5月19日,德国卫生部长瓦肯在WHA发言支持台湾参与WHO,表示“我们需要所有人的专业知识与参与,包括台湾在内”。[68]德国在台协会、法国在台协会、澳洲办事处、英国在台办事处、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捷克经济文化办事处、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立陶宛贸易代表处亦发布联合新闻稿,重申支持台湾的参与。[70]
Remove ads
德国长期配合欧盟政策在世界各地推展废除死刑的运动。[71]2010年起至2013年,中华民国政府连续四年恢复执行死刑,均引起德国政府人权事务专员的谴责与批评。[72][73]但由于台湾民间大多支持死刑的存在[74][75][76],不认同德国或欧盟方面的主张,故双方经常因此而有不小的争论。
仅列举部分名单:
中华民国:总统夫人吴淑珍[注 4]、周美青[注 5]、前副总统连战[80]、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胡为真[81]、立法院长王金平[82]、司法院长翁岳生[83][84]、考试院长姚嘉文[85]、总统府资政胡为真[86]、叶菊兰[87]、总统府国策顾问萧新煌[77]、阮铭[88]、陈锡蕃[89]、经济部长王志刚[90][91]、林信义[83]、林义夫[84]、财政部长颜庆章[83]、交通部长蔡兆阳[90]、陈建宇[92]、贺陈旦[93]、内政部长张博雅[83]、教育部长杜正胜[85]、吴思华[92]、法务部长曾勇夫[94]、科技部长杨弘敦[93]、文化部长龙应台[95]、郑丽君[93]、卫生福利部长邱文达[95]、考选部长林嘉诚[88]、董保城[94]、蔡宗珍[87]、铨叙部长张哲琛[86]、国防部军政副部长杨念祖[82][81]、夏立言[95]、陈永康[92]、李喜明[93]、外交部政务次长杨子葆[85]、沈吕巡[82]、吴志中[93][87]、外交部常务次长林永乐[96]、史亚平[94]、新闻局长程建人[91]、主计处主计长韦端[97]、人事行政局长朱武献[83]、李逸洋[84]、陈清秀[96]、调查局长蔡清祥[93]、国际贸易局长黄志鹏[85]、卫生署长杨志良[82]、环境保护署长沈世宏[89][81]、魏国彦[95][92]、李应元[93][87]、侨务委员会委员长焦仁和[91][97]、张富美[98][96]、吴英毅[89]、陈士魁[95]、吴兴新[93]、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京育[90]、吴钊燮[77][88]、劳工委员会主任委员潘世伟[86]、体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全寿[99]、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保基[95]、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管中闵[86]、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其南[99]、黄碧端[96]、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纪珠[97]、公平交易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扬清[97]、汤金全[85]、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罗权[89][81]、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政忠[100]、台北市长郝龙斌[94]、高雄市长谢长廷[83]、陈菊[87]、高雄市议会议长蔡见兴[99]、民主进步党主席许信良[90]、苏贞昌[95]。
德国:西德前总理施密特[91]、西德首都波恩市长谭理尔[101]、东德前总理德迈齐尔[85][96]、德国经济部长雷斯洛特[90]、经济暨科技部次长莫斯多夫[83]、法棻巴贺[88]、奥图[82][81]、经济暨能源部次长马赫尼希[92]、葛莱[93]、经济事务暨气候行动部政务次长布兰特纳[100]、教育暨研究部长史塔克-瓦特辛格[102]、教育暨研究部次长舒特[93]、劳动暨社会部次长柯乐眉[92]、交通建筑暨住宅部次长葛莱[99]、交通暨数位基础建设部次长奥登瓦[87]、必尔格[103]、内政建设暨家园部次长施勒德[87]、对外经贸总署长布兰诺(Karl-Ernst Brauner)[84]、弗朗茨(Eckhard Franz)[87]、联邦政府残障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里根斯朴格[104]、专利法院长蓝斐曼[77]、宪法法院副院长哈塞梅尔[85]、国会副议长索姆斯[83][81]、国会国防委员会主席史琪曼[105]、国会观光委员会主席辛司肯[77]、国会经济委员会主席辛司肯[86]、国会环境自然保护建筑暨核能安全委员会主席霍恩[93][87]、汉堡邦议会议长乔熙[106]、下萨克森州议会议长米尔德[91]、不来梅州议会议长梅兹[91]、巴伐利亚州议会议长波姆[83]、巴登-符腾堡州议会议长许陶柏[84]、汉堡市长伦德[97]、杜塞尔多夫市长艾尔文[88]、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议员代表大会副主席魏谟[90]、医师协会主席霍普[77]。
Remove ads
1956年10月,行政院新闻局在西德首都波恩设立自由中国新闻社,于1972年更名为远东新闻处波恩总处。1980年10月20日,外交部设立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波恩总处。外交部接管远东新闻处相关机构后,远东新闻处波恩总处实质转为代表处的新闻组。1992年9月23日,复更名为驻德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于1997年7月1日再更名为驻德国台北代表处。[107][108][109][95]1999年10月4日,驻德国代表处随德国联邦政府迁至两德统一后的首都柏林,座落于市中心的卫士广场前。[110]另在汉堡、慕尼黑、法兰克福设立办事处,[5]亦于波恩分设代表处科技组。[95]
1950年代,西德在中华民国首都台北设立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1963年6月,在台北成立德国文化中心[111]:p709(2009年7月1日,更名为台北歌德学院[82])。1981年5月26日,于台北设立德国经济办事处,[97]:p709是德国驻外商会(AHK)分支机构、德国工商总会(DIHK)代表处。[112]2000年2月1日,德国亦在台北设立德国在台协会,[113][1]并派遣外交官接掌会务[114]:p5。创立后的协会办事处座落于中山区的民生东路与建国北路交叉口[115]。后搬迁至台北101大楼。2023年9月19日,德国政府于德国经济办事处增设“萨克森州科技处驻台办事处”[116]。
1980年10月20日,在东德境内的西柏林设立远东新闻处柏林分处。1992年9月23日,更名为驻西柏林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1997年7月1日,复更名为驻德国台北代表处柏林办事处。1999年10月4日,因驻德国台北代表处自波恩迁至柏林而并入代表处。[117]
1990年10月1日,在东德第2大城设立驻莱比锡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118]1992年11月1日,正式闭馆。[117]
Remove ads
2019年7月,驻汉堡办事处长沈文强被指控涉嫌性骚扰,经调查后,中华民国外交部于8月14日做出将沈文强在8月21日提前调部、申诫1次及降调非主管职务的处分。[119]沈文强的叔叔、经济部长沈荣津办公室亦发出书面声明,表示“沈部长的立场很清楚,就是国有国法、公事公办。”[120]
2020年1月2日,中华民国空军救护队一架UH-60M黑鹰直升机在新北市乌来区失事坠毁,包括参谋总长沈一鸣上将等8人罹难。德国在台协会发文表示“造成包括参谋总长沈一鸣将军在内等八名人员不幸罹难的直升机坠毁事件深表哀恸,同时祝福生还者早日康复。”[121]
2021年6月,对于台湾洽购德国原厂BNT疫苗以对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一事不甚顺利,引发部分人士对德国的批评,德国在台协会处长王子陶表示,德国政府已尽力对台湾与BNT间持续协调。但契约签署与否以及条件,并非在政府的掌控下,是取决于契约双方。[122]
经济
德国是中华民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123]。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外贸协会)于德国第3大城慕尼黑、第7大城杜塞尔多夫设立台湾贸易中心。[124]经济部国际贸易署则在首都与第1大城柏林设立驻德国代表处经济组、第5大城设立驻法兰克福办事处经济组。[125]
2023年的两国贸易项目如下:
出口至德国的前10大项目为:集成电路;自动资料处理机、磁性或光学阅读机;车辆之零件与附件;钢铁制螺钉、螺栓、螺帽、螺旋钩、车用螺钉、铆钉、横梢、开口梢、垫圈与类似制品;特定用途机器之零件与附件;特定用途所属器具之零件;平面显示模组;电话机(包括智能手机),以及其他传输或接收声音、图像之有线或无线网络通信器具;变压器、静电式变流器与电感器;碟片、磁带、固态非易失性存储器、智能卡与其他录音或录制之媒体等。[127]
自德国进口的前10大项目为:小客车与其他主要设计供载客之机动车辆;集成电路;医药制剂;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平面显示器用之机器与器具、零件与附件;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与其他供计量或检查电量之仪器与器具,供计量或侦测X光、阿尔法、贝他、伽马放射线、宇宙或其他离子辐射线用之仪器与器具;人类血液、供医疗用动物血液、抗毒血清、疫苗、毒素、微生物培养物与类似品;电子工业用已掺杂之化学元素或化学化合物;计量或检查用仪器与器具、定型投影机;涡轮喷气发动机、螺旋桨推动用涡轮机与其他燃气涡轮机;离心分离机、液体或气体过滤与净化机具等。[128]
Remove ads
根据中华民国经济部投资审议司统计,截至2023年,台商对德国的总投资金额为47亿1,899万美元,计有280件。2023年投资金额为39亿1,065万美元,计有6件。主要投资业别:以电子科技信息业为最多,其次为机械业、摩托车汽车零配件与运输交通业、生物科技业、食品业等。其中,海空运业者长期深耕德国,在海运方面,长荣海运、阳明海运、万海航运对汉堡港货运量有举足轻重的贡献。在空运方面,中华航空、长荣航空在德国经营已久,中华航空除货机外,亦提供台北与法兰克福的直航班机服务,长荣航空初期以货运为主要经营业务,2022年11月开航台北与慕尼黑直飞航线。[129][130]
2023年8月,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台积电、TSMC)宣布与博世、英飞凌、恩智浦等欧洲半导体厂商,共同投资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ESMC)。总投资超过100亿欧元,由德国政府提供50亿欧元补贴,该厂将由台积电负责营运,且持有70%股权,其他3家则各持有10%。[131]2024年8月,举行动土典礼,台积电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朔尔茨、萨克森州总理克里契麦等人出席。预计2027年投产。[132]
台商投资地点以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邦、西南各邦(巴登-符腾堡州、黑森州、巴伐利亚州)为主,约有257家。[130]
根据中华民国经济部投资审议司统计,截至2023年,德商对台湾的总投资金额为60亿6,251万美元,计有1,052件,是欧洲国家直接投资排名第3,次于荷兰、英国。2023年投资金额为15亿5,268万美元,计有32件。主要投资业别:化学与制药业、电子科技业、汽车零配件与运输交通业、再生能源业。[129]
德商在台从事化学、机械、金融、通信、物流、生物技术、医药、半导体、绿能与面板等产业。例如:安联、默克集团、罗德史瓦兹、伊诺力克工业股份、拜耳、蒂森克虏伯、汉高、创浦、飞斯妥、曼兹自动化、DHL、英华威、应薄、皕德等公司。[133]2017年,西门子在台湾成立离岸风力发电亚太营运中心。[87]另达德能源、爱纳康、安能与台湾各领域合作伙伴以及县市政府,推动发展台湾离岸风力发电。[134]
目前已成立:德国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德东地区台湾厂商联谊会、德西地区台湾厂商联谊会、德南地区台湾厂商联谊会、德北地区台湾厂商联谊会、德中地区台湾厂商联谊会等。[130]
台资银行有台湾银行法兰克福代表人办事处、第一商业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德资银行有德国商业银行台北代表人办事处、德意志银行台北分行等。[135]
自1988年起,两国轮流举办“台德民间经济合作会议”,后改称“台德经济合作会议”。有鉴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第19届于2021年以视频会议方式举办。至2023年已举办第21届。[129][136]
2021年1月,德国经济暨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致函中华民国经济部长王美花、行政院副院长沈荣津,表示车用芯片短缺危及德国汽车产业复苏,呼吁台湾政府向晶圆代工大厂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台积电)明确传递这项讯息。经济部表示,将针对各理念相近国家的请求,与台湾芯片供应厂展开讨论,并请全力提供协助。由于德国与中华民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德国内阁官员直接致函中华民国内阁官员相当罕见,德国外交部发言人阿德巴赫(Maria Adebahr)强调,德国政府对台湾的立场至今没有改变。[137][138]
交流

2003年7月,国立故宫博物院与柏林旧博物馆、德国联邦艺术及展览馆合作,于柏林、波恩举办《天子之宝》文物展,展期至2004年2月。[77]
2005年6月,国立故宫博物院与德国联邦艺术及展览馆、人类学博物馆合作,于波恩、慕尼黑举办《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及其世代》特展,展期至2006年1月。[139]
2015年5月,世界自由民主联盟(世盟)中华民国总会与德国分会于柏林共同举办年会,与会代表来自35国近百人,并会见国会副议长,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次长兼国会议员则宴请与会代表。[109]
中华民国科技部在前西德首都波恩设立驻德国代表处科技组,[140]教育部则在首都与第1大城柏林设立驻德国代表处教育组。[141]
2013年3-5月,德国研究船太阳号前往台湾海域探勘,由台湾能源国家型科技计划办公室与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及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合作,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遥控潜水器的科学应用,结合二氧化碳海底地层储存地质探勘及黑潮发电海洋地质钻勘。[86]双方于2009年在台北首次举行关于可燃冰议题的双边会议,第四届“可燃冰双边会议(TaiGer IV)”于2014年2月13-14日在德国不来梅大学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举行,会中并签署合作备忘录。[142]
中华民国外交部提供台湾奖学金、教育部提供华语文奖学金给予德国留学生,科技部则提供德国学者及研究人员赴台研究奖补助;德国各相关机构也提供台湾学者及研究人员赴德奖补助。2017年,台湾留德学生有2,013人,德国留台学生则有1,174人。[87]
2016年8月,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次长舒特与中华民国教育部政务次长陈良基于台北召开“台德职业教育论坛”。11月,于柏林举办首届“台德高等教育论坛”,研讨大学合作、教学、培养博士人才及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交流等,会中并签署合作备忘录。[93]
2023年9月,有鉴于台积电在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设立晶圆厂,德国政府在台北成立“萨克森州科技处驻台办事处”,以提升高科技产业的高等教育人才交流。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也和台积电研拟“半导体人才孵育计划”,预计每年有50名德国学生赴国立台湾大学研习,并到台积电实习。[116]
2025年7月22日,在德国莱茵-鲁尔举行的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华台北队在埃森租用当地一间专业物理治疗诊所做为中继站[注 6],并在门口旁悬挂的中华民国国旗因埃森市长机要秘书去信建议诊所负责人兼房东撤旗,表示根据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规章,这类旗帜在比赛期间禁止使用[注 7],并称“中国台湾地区”。中华民国驻德国代表谢志伟得知后亦去信向市长库芬抗议,指出市政府无权对比赛场馆以外的私人处所提出撤旗建议,而信中所称的“中国台湾地区”不仅与事实不符,也违背德国政府对台政策立场[注 8]。市长库芬于23日亲自回函,表示从未有意以任何方式损害德台关系,并说明该信未经授权擅自寄出,对信件的形式与措辞,代机要秘书向台湾致歉。诊所负责人亦回应将持续以骄傲的方式展现台湾国旗。[143][144]
协定
签证


欧洲申根区给予持有载明身份证字号的中华民国护照之中华民国国民可以申根区免签证入境,停留日数与申根区合并计算,每6个月期间内总计可停留90天。经德国转机至申根区亦可免签证。[152][153][154]
交通
两国有直航班机,双边航班来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23年6月11日):
持有中华民国汽车驾驶执照(经德国法院翻译的德文译本)、中华民国国际驾驶执照,并宜办妥旅游保险与车险,可在德国驾车。[160]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