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国历史
地域專門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美国历史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在数万年前,在这片后来成为美国的土地上,当时已有多种美洲原住民在此定居,其后代包括现今574个由联邦政府承认的部落。直到15世纪末,欧洲殖民开始后,原住民社会因战争与疫病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1607年,来自英格兰的殖民者在今日弗吉尼亚州建立了詹姆斯敦,标志着美国历史的开始。到了1760年代,英属美洲形成了十三个殖民地,其中南部殖民地建立起依赖奴隶劳动的农业制度,数百万非洲人因此遭到贩卖与奴役。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4月14日) |
18世纪的七年战争后,英国在对法国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但随即对殖民地加征多项税收,并于1773年颁布《不可容忍法案》,企图终止殖民地的自治,引发严重争议。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与康科德战役爆发,美国独立战争正式开始。同年6月,第二次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并一致推举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英国最终于1783年9月3日签署《巴黎条约》,承认殖民地的主权,美国遂正式成立。
1788至1789年,华盛顿在首届总统选举中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与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合作,推动建立比部分开国元勋如托马斯·杰斐逊与詹姆斯·麦迪逊所支持的更强大的中央政府。1789年3月4日,《美国宪法》正式实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且仍有效的成文国家宪法。1791年,通过《权利法案》,保障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1803年,时任总统的杰斐逊完成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国土面积倍增。随着廉价土地的开放与昭昭天命思想的推动,美国殖民者持续向太平洋扩张并定居殖民,与原住民族爆发多次冲突,而新领地是否允许奴隶制度则成为国家争论的核心问题。
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当选第16任总统,引发南方多州脱离联邦,成立主张奴隶制的美利坚邦联。1861年4月,邦联军攻击萨姆特堡,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爆发。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成为战况转捩点,联邦军取得决定性胜利。1865年,联邦最终战胜邦联,维护了国家统一。林肯于同年4月15日遇刺身亡。战争结束后,奴隶制度被废除。随后的重建时期(1865–1877年),联邦政府被赋予保障个人权利的职责。1877年起,南方白人民主党人重新掌权,透过准军事暴力与种族隔离法维持白人至上。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进入所谓的“镀金时代”,有赖于企业家精神、迅速的工业化进程以及数百万移民劳工的加入,美国迅速崛起为全球工业强国。与此同时,民众对政府腐败与低效的不满,催生出进步主义运动,推动多项改革,包括征收联邦所得税、参议员直接选举、原住民公民权、禁酒令及女性投票权的实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保持中立,直至1917年对德国宣战,加入协约国。经历1920年代的繁荣“咆哮年代”后,1929年华尔街股灾引发了持续十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时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新政”,为民众提供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障。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后,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协助打败欧洲战场的纳粹德国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太平洋战场则于1945年8月对广岛与长崎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战争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并参与对德国的战后管理。
战后,美国与苏联进入冷战时期,两国展开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宣传战与代理人战争,包括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1960年代,非裔美国人权运动取得进展,促成社会改革,保障宪法赋予的投票与行动自由。1991年,美国领导多国联军参与波斯湾战争。随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强国。
后冷战时期,美国频繁介入中东地区冲突。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21世纪初,美国深受2007至2009年金融危机与2020至2023年新冠疫情的冲击。近年来,美国自阿富汗战争撤军,并干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2020年代,美国亦涉入新一轮中东危机,包括红海危机中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以及伊朗–以色列战争期间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行动。
Remove ads
美洲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最初是如何以及何时定居美洲,目前尚无定论。主流理论认为,可能早在3万年前,在冰川时期来自欧亚大陆的人类为了狩猎,穿越白令陆桥从西伯利亚进入今日的阿拉斯加,然后向南迁移。这些早期居民被称为古印第安人,随后形成数百个文化上各具特色的族群。
北美东部地区孕育了最早期的筑丘文化。约自公元前600年起,阿登纳人开始兴建大型土墩作为埋葬与宗教用途,这些土墩常常象征着政治与宗教权威。阿登纳文化随后被更为发达的霍普韦尔文化吸收,他们延续了阿登纳人建造土墩的传统,并在广阔的地域内进行工具和货物贸易,建立了一个以长距离贸易为基础的“霍普威尔交换系统”,范围自今日的美国东南部延伸至加拿大安大略湖一带。
到了公元500年左右,霍普韦尔文化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密西西比文化。密西西比文化是一个庞大的部落群体,其核心是位于现代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附近的卡霍基亚,在12世纪的鼎盛时期,该城人口估计达2万,超越当时的伦敦,整个城市以高达100英尺(30米)的僧侣墩为中心。密西西比文化融合美洲南方古文明如玛雅文化的阶级制度与祭祀仪式,并与当时许多其他城市和村庄一样依靠狩猎、采集、贸易和农业为生,影响力扩展至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及东部地区。
至15世纪中叶,易洛魁五族(莫霍克族、奥农达加族、奥奈达族、卡尤加族与塞尼卡族)在今纽约州北部地区组成部落联盟——易洛魁联盟,由五十位酋长组成议会协商部落事务。联盟对周边部落具强大军事影响力,曾经与许多邻近部落交战,后来又与欧洲人交战。随着领土扩张,一些较小的部落被迫进一步西迁,包括欧塞奇族、卡乌族、庞卡族和奥马哈族。
Remove ads
西南部地区的原住民文明起源甚早。公元前10000年,人类已在北美洲广泛定居。最初,古印第安人猎杀冰川时期的巨型动物,例如猛犸象,但随着这些动物开始灭绝,人们转而以野牛为食,后来又采集浆果和种子。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墨西哥中部的古印第安人是美洲最早开始农耕的人,随后农耕知识开始向北传播。约在公元前3000年,今日亚利桑那州与新墨西哥州的谷地开始种植玉米,并发展出原始的灌溉技术,最早的定居农业社会之一是霍霍坎文化。
此外,在此区域还有纳瓦荷与阿帕契等纳-德内语系民族,他们约于公元前5000年自阿拉斯加到达了太平洋西北部,沿着太平洋海岸迁至现今美国西南部内陆。他们保有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并于后期与普韦布洛人有所接触与融合,这些民族至今仍保留其语言与部分传统文化。西南部的另一支美洲原住民文化为奥沙拉文化,时间约从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600年,属于古风时期的一部分,该文化主要分布于新墨西哥州的查科峡谷与周边地区,以狩猎与采集为主,后期逐渐出现原始农业与定居迹象。奥沙拉人被认为是后来普韦布洛文化的先驱之一,对该地区社会与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普韦布洛文化起源于美国西南部,发展于约公元750年至1600年间,是由更早期的阿纳萨齐人演变而来。阿纳萨齐人自公元前900年起开始建造石造或土坯构造的多层建筑,这些类似居所的建筑通常建在悬崖峭壁上,形成像梅萨维德悬崖宫殿这样的定居群落。有些村庄发展到城市规模,例如位于新墨西哥州查科峡谷的普韦布洛博尼托,曾由800多个房间组成,为当时的社会、宗教与贸易中心。普韦布洛人实行灌溉农业,种植玉米、豆类与南瓜,社会结构复杂,拥有宗教仪式与天文知识,对美洲原住民历史影响深远。
殖民地时代(1492年—1763年)

“ | 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 ” |
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620年,他们乘“五月花号”到北美并在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在11月21日于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与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签署共同遵守《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订法规等,奠定自治政府的基础。
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的长期战争,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像奴隶和契约奴役这类的非自由劳力,而英国政府的放任政策则让特有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得以发展出其独特性。黑奴贸易在美国盛行起来。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大西洋沿岸)建立十三个殖民地。由于英国移民北美是为了追求自由和财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贫农。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权,且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广泛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权利,培养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相信社会契约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护而得人民支持才组成的。
在18世纪中期,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殖民地议会仍拥护英王乔治三世,不过他们追求与英国国会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为英国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时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急于巩固领土和平衡财政的英国政府一改长久以来的放任政策,主张高压手段加重赋税,引发北美殖民者的不满。殖民地居民高呼“无代表,不纳税”,在经历了“波士顿惨案”、“不可容忍法案”等事件后于1775年4月在列克星顿和康科特打响“列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而这些东海岸从新英格兰延伸到佐治亚的英国殖民地便成为美国最初的十三个州。
- 1619年7月,在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召开弗吉尼亚州议会,这是世界最早的代议制机构。
- 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奴由荷兰商船运至弗吉尼亚殖民地。
- 1620年11月,一批受英国迫害的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抵达普利茅斯的港口,共同签署五月花号公约,决定按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管理,建立民治的政府。
- 1636年,英属北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哈佛大学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剑桥成立。
- 1756-1763年,英法北美战争(七年战争的北美战场)爆发,原住民与法国结盟攻打英国殖民地。
- 1763年2月,巴黎和约签署,标志着战争的结束。法国割让其大片北美殖民地于英国及西班牙。
- 1763年,乔治三世禁止北美殖民者向西拓展,因为想避免与原住民冲突而增加军费。但此时北美人口和地价激增,农民、商人等是希望积极向西拓展。其中反对最强力的是乔治·华盛顿与富兰克林。
- 1764-1765年,1764年英国国会通过很多条款来向北美征税及设立海关,是为了弥补七年战争的债;1765年的《印花税法》更为过分,甚至报纸也征税。殖民地领袖发表“无代表,不纳税”宣言,声言没有殖民地代表出席英国国会就不会纳税。从此北美殖民者与英国的拉锯不限经济利益,事态升华至政治问题-政府的权力的界定。
- 1767年英国国会无视北美殖民者的要求,通过“唐申德法案”由北美殖民者补贴英国本土地税的减免,波士顿和纽约的殖民商人抵制英货,英人出兵波士顿,最后发生波士顿惨案。事情引起反英情绪,英方撤销大部分税款,只保留茶叶税。英方保留茶叶税是为帮助英国东印度公司廉价倾销茶叶。
- 1770年3月5日,波士顿市民与英国驻军发生冲突,英国驻军向北美平民开枪,造成举世瞩目的波士顿惨案。
-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
- 1774年9月5日,来自各地的殖民者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代表决定终止对英贸易,不接纳“唐申德法案”,号召欧洲殖民者加强武装,准备作战。
- 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场武力冲突。
- 1775年5月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召开,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队的总司令
- 1776年,《常识》一书出版。作者汤马斯·培恩,在这本小册子中提出殖民地必须独立,原因首先英国剥削殖民地利益;其次,北美洲不是大不列颠的,美洲上是有法国人、德国人等在这新世界追求自由及财富的。这本书在北美洲十分流行,其有很大影响。
-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言新国家是独立的,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Remove ads
独立战争

北美殖民地于18世纪逐渐繁盛,在经济上也开始寻求独立,减少对英国的依赖。这引来英国不满,因为英国希望可以利用北美殖民地作为它廉价的原材料的供应地以及商品的倾销市场。英国政府乃率先颁布法令,不准殖民地居民向西开拓,并禁止其发行自己的纸币,再对其课以重税并解散其议会,这使得殖民地居民发动了大规模示威。英国当局乃在1770年3月5日与反抗英国的波士顿居民发生冲突,形势无法控制时英国士兵开了枪引发了双方的打斗,称为“波士顿屠杀”,制造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英国当局更颁布5项“不可容忍法案”,激化了双方的矛盾。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州外,12个殖民地的代表会议选派56名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宣言并建立大陆协会。新英格兰的人民组织民兵,并于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13个殖民地独立。
在乔治·华盛顿的带领下,北美殖民者在对英国的美国独立战争中赢得胜利,并且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1783年美英于巴黎签署美英巴黎条约。与会者除美英代表外,还有法国与西班牙代表。会谈中,法西代表漠视美方利益,美方秘密与英方交涉,最后美国以平等地位与英国缔约,也受国际承认。
Remove ads
1787年制宪会议
为了团结起来壮大力量共同反抗殖民统治,北美的13个原大英帝国殖民地通过《邦联条例》在名义上组成一个统一的联盟,但是由于《邦联条例》规定任何州都拥有对任何提议的否决权[1],并且也没有赋予邦联政府任何征税的权力:完全只能依赖各州自觉,而没有任何权力强制要求各州支付拖欠的费用[1]。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各州开始为保护各自的利益而产生纠纷和争议。这此情况下,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麦迪逊建议各州政府派出专员“出于对各方共同利益和长久和谐统一的考量,并结合整个美利坚合众国各州间贸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所必须采取的措施[2]。”
在1786年9月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来自5个州的代表们决定召开一次制宪会议来讨论对邦联条例进行改进,这次会议于1787年5月14日在费城召开。不过由于18世纪末的交通还很不方便,会议直到5月25日才正式召开,从这天起直至9月17日,共计来自12个州[3]的55位代表[4]参加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并最终制订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这次会议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由麦迪逊撰写,作为宪法的第一至第十条修正案补充联邦宪法内没有的规定人民基本权利,又订明政教分离原则。
Remove ads
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购买案让农民得以使用重要的密西西比河水路,把法国势力从美国西部边界移除,并且提供美国农人一块广大的土地。
几个星期以后,英国和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开战。美国当时的收入仰赖向欧洲输出农产品,因此试图同时对两个战争中的强权出口食物和原料,以及在它们与它们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间运输产品来获利。当这个行为对两个战争国有利的时候,它们便会准许,然而当这个行为无利于他们的时候便予以反对。
当1805年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战役中被摧毁后,英国希望断绝法国的海外贸易纽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复美国的贸易行为,英国于是对美国海岸实施封锁。受制于英国海权的美国在1812年向英国宣战1812战争又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焚烧了当时还是木造建筑的白宫前身。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但是双方最终都一无所获。这场战争是美国至今为止最后一次被敌对军队入侵本土大陆。
被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的这场战争强烈地刺激国内的民族主义。昭昭天命的信念开始在美国民众中蔓延,人们认为美国被赋予向西方拓展,“从大洋到大洋”的命运。这个观念也导致1846年围绕得克萨斯州独立的美墨战争的爆发。取得压倒性胜利的美国迫使墨西哥割让包括今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科罗拉多等其三分之一的领土,基本确立美国今日的版图。
然而新取得的广大领土加剧国内存在已久的奴隶制度之争。自从1820年开始支持废奴的北方和支持蓄奴的南方之间逐渐建立起不可挽回的敌对,随着建立在废奴理念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在1860年的总统选举胜利,以南卡罗来纳州为首的11个南方蓄奴州宣布脱离联邦,南北战争爆发。
Remove ads
南北战争

随着林肯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胜利,南方奴隶制的数州宣布脱离联邦,成立以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的美利坚联盟国(邦联)。接下来的四年,爆发美国内战南北战争,或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发生于1861至1865年期间。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
据估计约有10%的20-45岁北方男性和30%的18-40岁南方白人男性在战争中死亡。日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北部各州击败以种植园农业为主的南部各州。但是双方共600,000至700,000的美国人牺牲,并且许多南方土地被毁坏。最终,邦联将军罗伯特·李投降,从而让南方独立及维持奴隶制的梦想破碎。在邦联总司令罗伯特·李投降后的第六日,林肯被当时小有名气的演员和邦联同情者约翰·威尔克斯·布斯用枪暗杀身亡。战后,由北方废奴主义者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分别通过宪法第十三至十五修正案,正式废除奴隶制度,而美国也进入重建时期。
美国本土的资本主义革命也开始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显著增长。在1896年,美国在如钢铁等的很多制造业上甚至超越英法德等老牌工业国家。然而,高速增长的经济也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直接导致其后的进步时期。
这段时间也是一个空前的移民高潮,有3700万人在1840年与1920年间移居美国,范围包括欧洲、非洲以至亚洲。这除为美国提供充足劳动力外,并令先前未开发的区域得以开发,如加州中部。美国种族之间冲突开始,大量黑人遭受压迫,以便白人农民和大农场经营者可以接管他们的土地。
Remove ads
镀金时期

内战后美国政府鼓励民众向西移民,还鼓励修筑铁路,连接西部至经济较发达的东岸地区。同时西部不少地方自1850年代都发现金矿,吸引不少居于东岸的人淘金。1869年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铁路竣工,铁路带给美洲原住民更多冲突,当当地美洲原住民首领和移民签订土地协议时,双方对协议内容有不同理解。原住民不能理解移民的私有财产理念,他们认为自己能在土地上打猎。为生存而战,许多原住民买枪械,袭击移民宅地、马车队、铁路和美国骑兵。而美国白人则大量屠杀原住民赖以为生的野牛,由1860年的1500万头,到1885年只剩下2000头。原住民被迫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庄稼,他们不习惯种植,不能成为美国公民。原住民与美军长期战斗,使土著几乎灭亡。1890年,最后一次战斗屠杀200多名苏族人。不久后所有的土著都被赶进保留地。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永远结束。
这段时间美国利用其充足的人口、国内工业发展和一系列的国际投机活动,令美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从1870年至1900年,总GNP从74亿涨到187亿美元,换算成1958年币值人均GNP从531美元涨到1011美元,几乎成长一倍;钢铁产量甚至从800吨大幅上升至11200吨,是30年前的14倍。在19世纪末期,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工业生产总值与人均收入位列全球第一[5],并出现新的科技(如电报和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兴建更大的铁路网络。被后世称为“镀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美国也成为国际性参与者。在美西战争中,美国获胜,古巴独立,西班牙割让关岛和波多黎各予美国,并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把菲律宾卖给美国,引发美菲战争。
1877年爆发“大起义”(The Great Uprising)-全国性铁路工人罢工事件。起初是在西弗吉尼亚州的马丁斯堡,因B&O铁路公司(B&O Railroad)降低工人工资,铁路工人罢工抵制,海斯总统派遣联邦军队镇压工人,造成罢工浪潮扩张至马里兰、宾夕法尼亚、伊利诺伊等州,造成多名工人伤亡,最终遭至联邦军队镇压。
曾领导普尔曼市火车工厂工人罢工,以抵抗资方降低工资,遭到联邦军队介入与法庭禁制令而平息,事后尤金·V·德布斯被监禁。
咆哮的二十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元气大伤,美国却因置身事外,损失不多,声望大为增加。
1920年,禁酒令生效,第十八条修正案禁止制造、销售、进口和出口酒精。结果令到在城市的非法酒精成为一项大生意,主要由诈骗贩控制着。第二个三K党在1922年至1925年间迅速增长,然后衰弱。移民法以严格限制新来的移民数量。由于这段时期的巨大经济繁荣,所以1920年代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爵士乐在年轻一代中很受欢迎,因此这十年也被称为爵士时代。
经济大萧条(1929年-1939年)和罗斯福新政(1933年-1936年)是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上重塑国家的决定性时刻。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在整个1920年代,农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工业利润大幅增长,美国经济发展得异常繁荣。这波经济成长还被信贷上升和股票市场的兴盛推波助澜。终于股市在1929年10月大崩盘,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
为了复苏经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政府1933年上任后,开始奉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理论而实行新政,大幅增加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然而新政却没有完全生效,美国经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彻底复苏。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对抗轴心国。接下来的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代价最高昂的一场战争,然而前线和大后方创造的大量工作机会、以及军工产业带动的生产复苏,使美国经济完全走出大恐慌的阴霾。美国妇女也因此大规模踏入工作职场。
Remove ads
冷战初期

在战争胜利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再次受到战争所带来的经济上和社会上的重创。美国尽管在二次大战中付出沉重代价,但由于美国本土未曾遭战火波及,在战胜国中损失相对较小。美国借着其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世界头号大国,苏联为与其平起平坐,引发冷战及军备竞赛。美国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制,而苏联则代表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苏联的崛起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与美国理念格格不入,双方冲突造成1940年代末期开始的冷战。自1945年起,美国和苏联在许多地区和国家,进行一连串代理人战争,最先有东德和西德的分裂,后来包括朝鲜战争,以至六十年代初触发核大战危机的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期间,苏联大力发展太空科技,派出全球首个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美国警觉到与苏联的太空竞赛上的落后,美国政府开始大力培养数学和科学人才,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努力下,于1969年第一次成功派人登上月球。
民权运动与高速发展时期

美国和苏联的冷战至这段时期仍未停止。其间美国和苏联展开一连串的太空竞赛,苏联派出世界首个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国则派太空人首次登陆月球。
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1955年—1968年)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一部分,于1950年代兴起,直至1970年代,是美国黑人为争取与白人同等的地位而发起的群众性斗争运动,乃是经由非暴力的抗议行动,争取非裔美国人民权的群众斗争,这个全国性政治运动除了黑人外,亦有不少白人支持。
嬉皮文化,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宗教,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他们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权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贪婪,传统道德的狭窄和战争的无人道性。他们将他们反对的机构和组织称为“陈府”或“建制”(The Establishment)。
70年代越南爆发战争,北越与南越开战,美国为阻止苏联和中国大陆共产势力扩张,决定介入越战。其间美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国内反越战运动高涨,其中肯特大学的反战游行,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成为了整个反战运动的最高潮。尽管尼克松政府对肯特大学的镇压惨案不断道歉,这个事件也成了美国的污点之一,最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逐步从越南撤军。1975年,北越统一越南。
1967年底特律骚乱,发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这场骚乱于1967年7月23日星期日早上开始,当时警方扫荡一间位于第十二街和克莱尔蒙特街交界的无牌照酒吧,支持者及旁观市民与警方发生冲突,并进一步演变成美国历史上最多人死亡的暴动事件之一,事件持续5日。1969年6月28日的石墙暴动同性恋者开始大规模的组织起来要求合法的地位、社会认同和平等权利。
美国新左派,泛指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时期的左翼激进政治运动,主体为大学生。此名源自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在1960年发表的一封公开信 《致新左翼的一封信》(Letter to the New Left)。米尔斯主张与关注劳工运动的传统左派区别,建立一个新的左翼意识形态;这个新的意识形态应该关注较个人化的问题,例如异化、失范、权威主义及发达资本主义的病征。换言之,米尔斯主张偏离传统左翼,面向反传统文化的价值。
1973年10月以色列与中东一系列国家关系恶化,触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反对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1974年美国还要派发汽油定量配给票。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暴涨,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增长在这段期间就下降4.7%。
数年后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大概下降3%。
里根时代

1980年,罗纳德·里根当选总统。这时美国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里根在经济主张减税、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对商业的管制,以刺激美国的经济。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年-1982年的衰退后,于1983年开始戏剧性的复苏,这次经济成长维持了好几年,直到里根任期结束都还未停止,成为美国史上为期最久的经济扩张,原本高涨的失业率于1984年中旬已经降回1981年早期的数字,并且在接下来几年里也在持续下降。
同时里根还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国际政策,曾声称要把苏联这个共产大国“送入烟灰缸”。东方集团在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下开始逐渐瓦解。1989年老布什接任总统后,东欧许多共产政权相继倒台,东德与西德统一。而苏联则于1991年崩溃。冷战时代就此结束。
冷战后

1991年,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实力雄厚,使美国在国际上有着超然无比的地位。美国这时在海外依旧进行着各种军事行动,如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成功战胜伊拉克,并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
1993年比尔·克林顿上台后,得益于科技革命和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机会,美国经济迎来其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增长。反映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一度升上历史高位,最后在2001年崩溃。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史上选举结果有极大争议的总统选举,也预示着21世纪美国政治两极化的到来,两党共识政治逐渐终结。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九一一事件,由基地组织与奥萨马·本·拉登策划的恐怖活动袭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作为回应,美国总统小布什下令军队进入阿富汗并推翻庇护本·拉登的极端势力塔利班政权。2003年3月20日,布什以反恐为名,推翻伊拉克政府并抓捕萨达姆·侯赛因。第二次伊战受到大部分美国盟友的赞同,但也有少数国家,如法国和德国表示反对。此时美国支持东欧国家如波兰和捷克等加入欧盟和北约。
2008年的次贷风暴导致美国再次陷入经济衰退的危机之中,同时由于次贷风暴造成的信用危机使美国多家大型金融从业机构破产或被政府接管,受此影响爆发2008年环球股灾,引发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9年1月20日,贝拉克·奥巴马宣誓就任第44任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在奥巴马任内,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特种兵击毙。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但美国国债却从2009年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将近20万亿。奥巴马在任八年,虽然恢复美国经济,但任内美国出现空前的政治对立,种族矛盾和党争日益加剧。
2015年6月16日,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参与共和党初选,其主张兴建边境围墙以减少非法移民,反全球化的观点以及口无遮拦的作风,在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颇具争议。美国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强大撕裂,种族和性别对立加剧。特朗普在2016年顺利击败共和党其他参选人,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即使普选票较少,但凭借选举人票当选第45任总统。
2017年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宣誓就任第45任美国总统。
在2020年1月21日,美国出现首例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案例,随后在3月爆发,波及白宫,特朗普亦确诊。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仍然存在,5月25日,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压致死,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示威活动。
在2020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的乔·拜登当选。但特朗普拒绝承认败选,号召支持者冲击国会大厦,导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两次的总统。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任第46任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推进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施打,在国内外仍维持特朗普的不少政策,但让美军撤出阿富汗的混乱,结果导致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被塔利班控制。此外,2022年俄乌战争和2023年以哈战争,拜登政府推动军事援助支持乌克兰和以色列,造成不少争议。
此时,失去总统宝座的特朗普仍在共和党维持影响力,反川派的共和党势力完全失势,即使面对一系列司法诉讼,特朗普仍决定在2022年底宣布再度参选总统。
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特朗普第二度当选,成为美国史上最年长的总统。他亦在普选票和选举人票中胜出。
参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