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葵涌

香港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葵涌
Remove ads

ㄔㄨㄥ[a](英語:Kwai Chung)位於香港新界西南[1],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屬規劃署定義的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葵涌可以再細分為上葵涌中葵涌下葵涌,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涌及下葵涌,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貿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涌一帶。

Thumb
葵涌一帶的樓宇
Thumb
荔景邨荔景站賢麗苑的前方為葵涌貨櫃碼頭
Thumb
位於葵涌荔崗街11號、建於荔景山頂的浩景臺共有六座,以數字排列 ( 即1-6座 ),是香港多個夾心階層住屋屋苑其中之一。
Thumb
位於葵涌興芳路223號的新都會廣場共有兩期,鄰近葵芳港鐵站,多條巴士小巴路綫亦經過新都會廣場
Thumb
葵涌一帶興建有不少工業大廈
Thumb
中葵涌一帶的工業大廈
Thumb
石籬 ( 二 ) 邨
Thumb
麗瑤邨
Thumb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Thumb
樂善堂顧超文中學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其中葵涌貨櫃碼頭曾經為全球吞吐量的貨櫃碼頭,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粵大記》中「葵涌」的記載。

葵涌的歷史最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時設立的「葵涌海澳」,其東面為官富巡檢司,西面則為屯門海澳正德年間,正值歐洲大航海時代,往東方發展的葡萄牙王國在屯門地區建立葡屬屯門殖民地,亦曾滋擾「葵涌海澳」一帶,直至屯門海戰被明軍擊退為止。[2]

葵涌的原居民村落以客家人為主,清代嘉慶年間王崇熙所編的《新安縣志·都里》中的「官富司管轄村莊」記載有「葵涌子」(葵涌)、「淺灣」(荃灣)、「青衣」及「長沙灣」等。[3][4]至1898年,葵涌一帶隨新界被租借給英國成為香港殖民地的一部份。

葵涌於1960年代前甚少發展,直到荃灣衛星城市逐漸開發,住宅群擴展至葵涌一帶。加上政府亦於1970年代初興建葵涌貨櫃碼頭,使葵涌得以發展迅速。本來屬於荃灣區一部份的葵涌,亦於1985年聯同青衣島分拆出葵青區,而城門隧道則成為往來新界東之主要幹道。

自從1990年代起,前香港政府開始興建赤鱲角新機場。作為新機場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嶼幹線,途經葵涌、青衣一帶,改變葵青區面貌。人口結構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遷入的市民續漸老化,出現人口老化問題。

Remove ads

人口結構

香港1970年代工業發展蓬勃,吸引不少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的單身男子來港打工,寄錢回鄉養家。由於葵涌鄰近貨櫃碼頭,並有不少船務工場,加上工廠區內紗廠及其他工業,從而為他們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部份南亞人為節省交通費,加上附近租金便宜,他們會合租一個單位,在葵涌與石籬交界的屏麗徑一帶聚居,慢慢形成一個社群。到現時已經是家庭的第二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據2011年人口普查,葵青區住了逾二千名巴基斯坦居民,是全港第三高,僅次於油尖旺元朗區[5]

商業中心

葵涌由於原來屬於荃灣區,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本身並無像其他新市鎮般有稱為市中心的地帶。但隨著葵涌脫離荃灣區,區內亦多了屬於自己的公共設施,例如以「葵青」為名的葵青劇院。而港鐵葵芳站一帶,連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運動場南葵涌賽馬會診所,當中包括兩個人流量極高購物中心:新都會廣場葵涌廣場,亦儼如成為了葵涌市中心。

私人屋苑

  • 新葵芳花園
  • 新葵興花園
  • 葵星中心
  • 寶星中心
  • 荔灣花園
  • 葵涌廣場
  • 月海灣
  • 浩景臺
  • 豐寓
  • 葵芳閣
  • 葵芳匯
  • 濠勝閣
  • 德大閣
  • 豪華閣
  • 雍雅軒
  • 芊紅居
  • 嘉翠園
  • 和記新邨
  • 運芳洋樓
  • 協德大廈
  • 葵涌中心
  • 怡勝花園
  • 恆景花園
  • 葵涌花園
  • 名德大樓
  • 悅龍大廈
  • 葵英大廈
  • 葵豐大廈
  • 保基大樓
  • 葵景大廈
  • 葵福大廈
  • 瑞景大廈
  • 葵祥大廈
  • 仁雅大廈
  • 葵富大廈
  • 成城大廈
  • 誼發大廈
  • 昌發大廈
  • 利和大廈
  • 名堂大樓
  • 名賢大樓
  • 昌偉大廈
  • 葵寶大廈
  • 葵涌大廈
  • 德昌大廈
  • 葵龍大廈
  • 寬德大廈
  • 銀行大廈
  • 昌鴻大廈
  • 葵都大廈
  • 昌宏大廈
  • 美涌大廈
  • 葵和大廈
  • 嘉寶大廈
  • 葵麗大廈
  • 錦華大廈

區內辦公室

酒店

以荃灣命名,但在葵涌的酒店:

  • 悅品酒店‧荃灣
  • 旭逸酒店‧荃灣
  • 旭逸雅捷酒店‧荃灣
  • 荃灣帝盛酒店
  • 荃灣絲麗酒店

區內工廠

1970年代香港工業發達,工廠區內設紗廠及其他工業提供大量工作機會。隨著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大量廠商將廠房北移至中國大陸,各類創意文化產業紛紛進駐空置的工廈單位,例如創意媒體集團毛記葵涌的工作室設於同珍工業大廈

  • 葵涌屈臣氏中心
  • 樂聲工業中心
  • 業成工業中心
  • 華達工業中心
  • 裕林工業中心
  • 華豐工業中心
  • 和豐工業中心
  • 宏達工業中心
  • 金星工業大廈
  • 安達工業大廈
  • 美順工業大廈
  • 偵昌工業大廈
  • 陶比工業大廈
  • 金運工業大廈
  • 金魚工業大廈
  • 百新工業大廈
  • 華基工業大廈
  • 同珍工業大廈

公共房屋

葵涌建有多個公共房屋,大多由1964年至1990年代中發展,部份在1991年至2008年重建。其中葵涌邨是荃灣新市鎮及葵青區最大公共屋邨。

區內名校

區內中學

醫療

  • 瑪嘉烈醫院-葵青區大型公立醫院,並設有急症室。
  • 葵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院
  • 下葵涌普通科門診診所
  • 南葵涌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 伍若瑜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
  • 北葵涌普通科門診診所

區內圖書館

區內運動設施

交通

更多資訊 交通路線列表 ...

資料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