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坚尼街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坚尼街车站(英语:Canal Street station)是美国纽约地铁一个车站复合群,位于曼哈顿华埠和苏豪区,由BMT百老汇线、IRT莱辛顿大道线与BMT纳苏街线共用。设有以下列车服务:
- 6号线、J线、N线、Q线列车(任何时候停站)
- R线列车(任何时候停站(深夜除外))
- W线列车(仅平日停站)
- <6>列车(仅繁忙时段的尖峰方向停站)
- Z线列车(仅繁忙时段的尖峰方向停站)
- 4号线列车(仅深夜停站)
Remove ads
Remove ads
车站结构
G | 街道 | 出入口![]() ![]() ![]() ![]() ![]() ![]() ![]() |
B1 莱辛顿大道线月台 |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 | |
北行 | ![]() ![]() ![]() ![]() ![]() | |
北行快速 | ![]() ![]() ![]() | |
南行快速 | ![]() ![]() ![]() | |
南行 | ![]() ![]() ![]() ![]() ![]() | |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 | ||
B1 纳苏街线月台 |
北行 | 无服务 |
岛式月台,不使用 | ||
旧北行 | 道床 | |
北行 | ![]() ![]() ![]() | |
岛式月台,左侧开门 | ||
南行 | ![]() ![]() ![]() | |
B2 百老汇线月台(经隧道) |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 |
北行 | ![]() ![]() ![]() ![]() ![]() | |
北行从市政府 | 储车轨道 | |
南行往市政府 | 储车轨道 | |
南行经隧道 | ![]() ![]() ![]() ![]() ![]() ![]() | |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 ||
B3 百老汇线月台(经桥) |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 |
北行快速 | ![]() ![]() ![]() ![]() | |
南行经桥 | ![]() ![]() ![]() ![]() | |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
此复合包括了以地下道连接的原本分属四条路线的车站。其中三个与坚尼街垂直,并分别跨过百老汇(百老汇线)、拉法叶街(莱辛顿大道线)及中央街(纳苏街线)。百老汇-曼哈顿桥线月台直接位于坚尼街正下方,同时其月台亦成为与其他路线的转乘通道。
复合于1999至2004年完全翻新。
Remove ads
IRT莱辛顿大道线月台
坚尼街车站位于IRT莱辛顿大道线,是一个慢车地铁站,设有两个侧式月台和四条轨道。此站于1904年10月27日作为原初地铁一部分启用[6][7]。由于在1940至1950年代曾进行月台延长,车站明显分为两部分。车站设有IND型“往坚尼街”(To Canal Street)指示牌,亦装设了新灯光。
各月台拥有各自的无障碍通行升降机(位于闸机以外)通行坚尼街与拉法叶街的西北角或东北角。这些升降机于车站复合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翻新时装设。北行月台的升降机前往该路口的东北角,而南行月台的升降机则前往西北角。由于升降机位于闸外,南行和北行月台无法无障碍转乘;然而各IRT月台皆与BMT桥线月台连接,因此与彼此和复合其余部分经楼梯连接。
Remove ads
-
The station used to have skylights to let natural light in (1905)
-
Terra-cotta plaque by Heins & LaFarge/Atlantic Terra Cotta Company, 1904.
-
Name tablet by Heins & LaFarge/Manhattan Glass Tile Company, 1904.
BMT纳苏街线月台
坚尼街车站位于BMT纳苏街线,设有两个岛式月台和三条轨道,但乘客只可使用西岛式月台。过去坚尼街车站除了内侧轨道于南端止冲挡结束和一个月台层连接两个月台南端以外,都类似一个典型的快车地铁站。这些轨道最后于1990年代中周末的J线列车以此站而非钱伯斯街车站时使用。
2004年纳苏街线重新配置后,东(旧“北行”)月台被废弃,现时用作储物空间,而月台层连接已经移除,以便旧南行快车轨道继续南行。最西侧(旧“南行”月台继续营运,而两条轨道都提供通过线服务。南行列车使用旧南行慢车轨道而北行列车使用旧南行快车轨道。旧北行慢车轨道现时用作非营运用途、列车储存以及紧急情况同时北行快车轨道被移除的情况下。旧北行慢车轨道与旧南行快车轨道(后者现时为北行轨道)于车站以南汇合[9]。
此站于1909年末完成,包括一个跨过计划中下穿此线的坚尼街地铁[10]。部分坚尼街地铁工程已经完工,成为曼哈顿桥线的一部分。
受钱伯斯街车站工程延误影响,此部分的纳苏/中央街地铁于1913年8月才通车。
Remove ads
BMT百老汇线月台
坚尼街车站设有四个月台,分别位于两层,被大都会运输署视为两个位于BMT百老汇线的车站,其中一组月台为前往曼哈顿下城和蒙塔格街隧道的列车使用;另一组为由曼哈顿大桥开抵的列车使用。
Remove ads
位于主线的坚尼街车站设有两个侧式月台和四条轨道。只有外侧慢车轨道提供经蒙塔格街隧道的服务。中央轨道从未营运,于市政府车站未使用的下层开始北行至此,并于三分之二的路程止于止冲挡。中央轨道可用作后备,但在市政府车站下层用作后备车厂后变得多余[9]。
作为双重合约的一部分,这些中央轨道会继续前往百老汇,客源为布鲁克林和蒙塔格街隧道;而慢车轨道于市政府车站上层终止。该计划在路线完工前已被放弃。新计划建议慢车轨道途经市政府车站上层,并将该站以南重建连接路线其余的慢车和经曼哈顿大桥的快车服务。于是市政府车站下层在建设时已废弃,而且从未营运。今天,车站以北,实际的快车轨道于曼哈顿大桥转向北,上升并取代市政府车站下层的中央轨道。
2001年,上层在桥层重开以前迎来了大修。除了重修楼梯,重铺瓷砖,新地砖,升级车站照明和公共地址系统,在月台边缘安装ADA黄色安全踏板,新指示牌,和来回方向安装新道床。
Remove ads
位于曼哈顿桥路线的坚尼街车站设有两个侧式月台和两条轨道。此站初启用时站名为“百老汇”(Broadway)。虽然技术上位于BMT百老汇线,但其原先为一个独立于主线的车站。车站位于下层,并于车站复合其他部分垂直。车站以东,轨道跨过曼哈顿大桥南侧进入布鲁克林。车站以西,桥线轨道转北,上升至慢车上层月台并成为快车轨道。
在双重合约以下,此站本来是坚尼街下方跨城线的一部分,由曼哈顿大桥前往哈德逊河,或前往西街;然而在百老汇线启用前,BMT决定将曼哈顿大桥的路线转移到百老汇线快车轨道。在下层轨道由桥线月台转向北以后,隧道继续直线前进通过分支到百老汇的路线。车站西端往西的钟口是原初计划的愿景,并长100英尺。
除了1990年三个月的时间以外,列车服务由1988年至2001年曼哈顿大桥重建计划期间停运。月台继续作为车站复合其余部分的转乘通道开放。介乎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的服务改路至蒙塔格街隧道。该三个月时期原先预计在大桥工程尚未启动前容许列车通过大桥,但1990年12月27日发现失去了钢板和锈蚀,影响桥梁的整体安全性导致此服务被迫中止[14][15]。1997年一度设有由亚历山大·布罗德斯基制作、名为“坚尼街运河”(Canal Street Canal)的临时艺术展品,安装于北行轨道。其包括一个装满水的大型防水箱,并有威尼斯运河船浮在里面[16]。月台于2001年7月22日重开,并安装了新地砖,升级了照明和公共地址系统,月台边缘安装了ADA黄色安全踏板,新指示牌和来回方向新道床。
车站以东为前往BMT纳苏街线钱伯斯街车站的轨道。这些轨道前往曼哈顿大桥南侧轨道,而百老汇列车于大桥北侧轨道行驶。这些轨道于1967年克里斯蒂街连接启用以后被截断,再没有任何轨道或任何其他基建设施。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