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老龙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老龙坑(英语:Lo Lung Hang),曾用名“罗龙圪”[1],是位于香港九龙半岛中部十二号山及老龙坑山之间的一个谷地。老龙坑位于九龙城区红磡西北方,土瓜湾西南,及何文田采石山东南,十二号山及老龙坑山以东,即前山谷道邨一带。

地理位置
老龙坑具体位置,以差馆里、机利士北路及马头围道与红磡区的红磡、大环及鹤园为界,以马头围道及新柳街(亦有说江西街)与土瓜湾为界,以仁风街及高山道公园与何文田为界。
历史
1924年,有政府文献记载,老龙坑是位于十二号山(红磡山,英语:No.12 Hill)以东、鹤园(鹤园角)以西[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老龙坑山下有一同名村落老龙坑村[注 1],位置大约于今仁风街一带,而有一小溪沿山谷经红磡流出红磡湾。根据1911年的人口普查,老龙坑村有华人人口204人。[4]两山山麓有采石场。
1920年香港地图列出老龙坑(Lo Lung Hang),位于鹤园以西,红磡以北,有指当时村落名字套用到附近山头。而1939年由日军绘制之香港地图[5],老龙坑称为罗龙圪,可能为日文译名。[1]
战后老龙坑建有山谷道,大批难民在山谷中搭建木屋栖身,成为山谷道木屋区。1961年木屋区发生大火后,港英政府收回老龙坑一带的土地,把小河及老龙坑村填平及拆卸[6],在该地兴建16座旧型政府廉租屋大厦,于1964年落成,当时称为山谷道政府廉租屋邨(Valley Road 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Estate),由屋宇建设委员会管理。1973年,该屋邨由新成立的香港房屋委员会管理并改名山谷道邨。[7]山谷道邨在2001年至2002年被清拆。
2000年,香港房屋委员会宣布将山谷道邨的旧址兴建5幢楼高48层居者有其屋,并采用非标准间隔,有称为“超级居屋”,并预计2005年落成,同时亦已委托聘请周余石(香港)有限公司负责楼宇设计。但随后政府于2002年决定停建居屋,房委会把地皮交还政府作私人住宅发展,期间土地一直空置,并以短期租约出租地皮作停车场。
政府随后于山谷道邨第一期及三期土地,落实兴建港铁观塘线及屯马线何文田站。[8]政府亦拨出土地供香港理工大学兴建第二座学生宿舍,已于2012年底落成[9],并提供1,650个宿位。[10]
山谷道邨第二期土地在2010年6月8日公开拍卖,结果由新鸿基地产以109亿港元投得,兴建住宅物业天铸,为当时全港历来成交金额第二高的地皮,[11],亦成为九龙最贵的地王。[12]
Remove ads
使用
于2012年九龙城区区议会会议上,列席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官员表示香港政府已规划将现东何文田配水库的上盖土地建成“老龙坑公园”[14]。 香港邮政于2017年将老龙坑(北)纳入九龙城派递局属下的派递服务区内。[15]
2016年,港铁观塘线延线通车,其中何文田站因位处老龙坑的范围,邻近红磡传统区域,且与现在的何文田核心区距离甚远,与车站名称不符,引起保育地名组织的反对,并批评港铁公司和商界意图借已成为豪宅及名校区的“何文田”之名提高老龙坑一带日后兴建的房地产项目的市场价格和知名度。
港铁发言人回应指其公司会将名称的代表性、车站的地理位置、地区特色及与地区的关连等因素纳入考虑,以期令公众更容易清楚辨别车站的位置,而其中何文田站在日后将会建成观塘线和沙中线(屯马线)的大型转乘(换乘)站,以“何文田”命名于地理位置上更有广义代表性,方便区外人士识别车站位置。[16]
社区环境


教育
- 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宿舍
交通

所属区议会
该区于1960年代由前屋宇事务处兴建成山谷道邨。根据九龙城区选区分界图,老龙坑主要横跨土瓜湾南与家维选区,另有小部分被纳入爱民以及红磡选区。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