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黄竹坑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竹坑道
Remove ads

黄竹坑道(英语:Wong Chuk Hang Road)是一条位于香港岛南区黄竹坑的主要干道,大部分路段为香港1号干线的一部分。干线部分西接香港仔海旁道,东接香港仔隧道收费广场及南风道的交汇处,为三线双程分隔道路。至于交汇处以东,黄竹坑道在寿山村道交界接驳香岛道前往浅水湾及赤柱区。

事实速览 Wong Chuk Hang Road 黃竹坑道, 命名日期 ...
Thumb
黄竹坑道行车天桥西端
Thumb
黄竹坑道近南朗山道
Thumb
黄竹坑道行车天桥东端
Thumb
黄竹坑道近香港仔运动场
Thumb
黄竹坑道近海洋公园站

黄竹坑道设有一条跨过南朗山道交界的行车天桥,称为黄竹坑道天桥。天桥全长550米,双程双线分隔行车,耗资3亿580万港元兴建,1998年10月动工,2001年12月通车。

Remove ads

历史

黄竹坑道历史上属于群带路的其中一段,早于香港开埠前便已存在。1848年香港政府根据群带路的基础,修建连接香港仔至赤柱的道路,黄竹坑道即为道路的其中之一部分,属于旧香岛道的一部分。

1964年8月初,黄竹坑道进行扩阔工程[1]。1966年10月,黄竹坑道近旧香港仔警署一段进行重建[2]

1973年南风道通车后,香港仔一带的车辆可经黄竹坑道、南风道及黄泥涌峡道来住港岛其他地区,成为继薄扶林道后香港仔一带第二条往港岛其他地区的通道。随着1950年代至70年代黄竹坑发展成工业区、鸭脷洲大桥来回方向天桥分别在1980年和1994年建设完成以及香港仔隧道在1982年落成通车,黄竹坑道更见繁忙。直至2001年黄竹坑道天桥落成通车,让车辆行经天桥而毋须途经地面的交通灯位,全线繁忙程度才略为舒缓。天桥早期只有东行有巴士行驶,2018年开始西行亦有巴士行驶。

事件

2010年地底淡水管爆裂

2010年2月8日早上9时许,黄竹坑道一条地底淡水管突然爆裂,大量食水夹杂泥沙涌出,香港仔隧道来回线一度全线封闭,交通大挤塞,车龙长达2公里,水管经抢修后路面下午重开。由于该段水管使用只有16年,水管爆裂原因有待水务署进一步调查。

爆裂的是一条直径60厘米的钢喉水管,在1994年铺设,主要将淡水由铜锣湾扫杆埔送往黄竹坑配水库,全长600米,由于并非食水管,故未有住户受影响。现场为黄竹坑道向香港仔隧道方向的休憩公园,公园内一截地底水管爆裂,大量淡水涌出,将依山坡而建的梯级冲毁,大量黄泥水流入黄竹坑道。

由于该段路面为低洼点,瞬间已水深1米,路面顿成泽国,来往香港仔隧道的车辆未能驶过,纷纷停下。警员到场封路,通知水务署派员前来关水掣及进行清理。受事件影响,区内交通严重挤塞,驶往香港仔隧道行车线大排长龙,超过20条巴士线及10条小巴线改道。经水务署职员抢修,在下午4时暂时重开慢线。

2023年地底食水管爆裂

2023年8月7日清晨5时许,黄竹坑道东行水管爆裂,期间有大量黄泥水涌出和路面被破坏。事件导致黄竹坑路东行往香港仔隧道方向全线封闭,香港仔隧道开往市区的巴士及小巴均须改道薄扶林道离开香港仔,造成区内交通瘫痪,大批居民需要搭船到鸭脷洲转乘港铁。[3][4]

同日下午4时,慢线重开[5][6];随后中线及快线重开。[7]

黑色暴雨

2023年9月7日晚上11时05分,全港地区严重水浸。

途经之公共交通服务

更多信息 交通路线列表 ...
Remove ads

沿路著名地点

交汇道路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