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地鐵10號線

北京地鐵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地铁10号线
Remove ads

北京地鐵10號線起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巴溝站,沿三環路四環路間而建的環線,是北京地鐵的一條地鐵路線,全長57.1公里,設有45座車站[4][5],2008年7月19日投入營運,是目前北京地鐵系統中最繁忙的路線[6]。路線標識色為 Pantone 313C [7][8]

快速預覽 北京地鐵10號線, 概覽 ...

路線分兩期建設,一期為北段和東段,由巴溝站勁松站,於2008年7月開通,直接服務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二期為南段和西段,其中大部分於2012年年底開通;而西南角首經貿站西局站之間的兩站三區間受豐臺火車站更改規劃的影響,工期延後[9][10],於2013年5月5日開通,至此10號線成為一條完整的環線,且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環線[11],直到10年後被長達70公里的莫斯科地鐵大環線所打破[12]

Thumb
北京地鐵10號線客流量大
Remove ads

路線

10號線一期工程起自西北三環和四環間的巴溝站,沿巴溝路海淀南路知春路北土城西路北土城東路向東,之後轉向東南,沿太陽宮南街穿過太陽宮地區,經三元橋站再轉向西南,沿首都機場高速公路到三環轉向東南,一直沿東三環向南至勁松站。二期工程由勁松站南端起,繼續沿三環至分鐘寺橋轉向南,沿規劃龍爪樹路向南,再沿規劃石榴莊路向西,至京開高速公路下穿玉泉營建材市場後沿看丹路繼續向西,至三環新城附近轉向北,經豐臺火車站後沿四合莊西路前泥窪路西局中街蓮怡園東路向北,之後轉向東北穿過北京西機務段後沿三環向北至永定河引水渠,沿永定河引水渠向西北,轉向藍靛廠南路向北,至火器營轉向東接巴溝站西端折返線,形成環線。[13][14]

Thumb
北京地鐵10號線路線圖(按比例)

歷史

規劃

在北京地鐵最初的規劃中,只有一條環線——2號線[15]。後來,1999年調整規劃後,出現了10號線的規劃,但是只有目前一期的路線[16]。隨著經濟的發展,北京人口的增多,2號線太短,不能有效地調節客流的問題開始出現。在2001至2002年,中國都市計畫設計研究院和賽斯達公司為北京地鐵進行了線網最佳化。這次最佳化提出了第二條環線的概念[17]。這次線網最佳化所進行的規劃中,10號線和11號線一起構成了第二條環線。10號線走北邊和東邊部分,11號線則覆蓋南部和西部。兩條線在城市東南部的宋家莊站及西北部的藍靛廠站進行轉乘;同時11號線向西北延伸至香山[18]

一期工程

Thumb
北土城站E出口(原D1出口)。北土城站位於城市北部,奧林匹克公園南端,同8號線一期同期建設。

2003年12月27日,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重點工程,10號線一期開工[19]。10號線一期東段曾在東三環和西大望路之間進行比選,但為了能更好地覆蓋CBD,路線最終確定為沿東三環建設;而西大望路則建設14號線。但是,由於東三環地下並沒有施工預留,設計方需要同時面對錯綜複雜的地下管網和東三環大量立交橋的橋墩基礎結構[16],因此10號線提出了分離式島式月台設計,車站縱向分成兩個或三個平行的結構,再通過通道連接[20]。一期共有5座車站採用了這種結構[21]

地鐵施工過程中事故不斷。先是2005年11月30日,22標段熊貓環島站附近發生坍塌,造成水管斷裂,一輛翻斗車被埋在土下;之後在2006年1月3日,東三環京廣橋發生漏水事故,造成三環路面部分塌陷;同年2月27日,在太陽宮站三元橋站區間發生起重機鋼絲繃斷事件,造成3名工人死亡;4個月之後,3標段海淀南路又發生坍塌,造成兩名工人死亡;2007年3月28日蘇州街站發生滲水塌方事故,造成6名工人死亡。[22][23][24]

10號線一期於2008年7月19日同8號線一期(當時作為10號線工程的一部分,稱為「奧運支線」)、首都機場線一起開通,兌現了申辦奧運會時關於乘坐地鐵從機場到奧運村的承諾[16]

Remove ads

二期工程

Thumb
首經貿站C口。首經貿站位於城市西南部。
Thumb
10號線公主墳站月台(2018年12月)
Thumb
2020年4月22日,10號線開始在各站張貼工作日期間列車時刻表
Thumb
2021年12月,10號線車站開始使用漸變色路線圖

在2007年出台的《北京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07-2015年)》中,原11號線被併入10號線中,兩線合併成為一條環線[25]。2007年12月28日,全長32.46公里的10號線二期工程開工。[26]。雖然已經開工,但是設計線位站點位置仍然經歷了很多變化。2009年8月,應沿線居民要求,在首經貿站草橋站之間增設了紀家廟站[27]。而位於蓮花橋站六里橋站之間的馬官營站則受到沿線居民反對而被取消[28]

2010年,鐵道部又提出對豐臺火車站進行改擴建,接入京廣高鐵,以緩解北京西站的壓力[29],新站站址位於既有豐臺站東側[30],10號線孟家村站以北,前泥窪站以南。由於需要更改規劃,兩座車站於2010年5月停止施工[31]。規劃部門提出將孟家村站、前泥窪站取消,合併至新豐臺火車站地下,稱作「三站合一」,這一方案會使附近居民出行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受到沿線居民,尤其是三環新城居民的強烈反對[32]。最終實施的方案中,前泥窪站(即現泥窪站)北移300公尺,孟家村站北移100公尺接駁豐臺站[33]。豐臺站地鐵站位於豐臺站南廣場,地下車站大廳和豐臺站地下出站大廳相連,同時又設置出入口為周邊居民服務。風波過去之後,兩站又遇到拆遷問題,泥窪站於2012年2月進場施工[34],而豐臺站更是4月11日才開始施工[35],這使得2012年底10號線全線通車變得異常困難。雖然泥窪站6月封頂,豐臺站施工方也力爭年底具備通車條件[36],但是最終豐臺站還是未能及時完工[37],10號線二期以一個缺口的C字形環形開通營運——2012年12月30日,北京地鐵10號線二期「C」型分段開通[38]。此外,角門東站在2012年6月24日受到暴雨影響,河水倒灌進入地鐵站[39],因而也只能暫緩開通[40]。這些區間和車站均於2013年5月5日與14號線西段一同開通[11]

二期開通後,10號線的客流快速增長,超過1號線成為北京地鐵客運量最大的路線[41]。同時,10號線東南段的客流壓力猛增,雖然開行運行區間以一期區段為主的區間車,但一期東南端的雙井站勁松站仍然非常擁擠。為了緩解壓力,每天早高峰從宋家莊站發出「大站快車」,在成壽寺站潘家園站間通過不停車,直接到勁松站開始載客。這些列車在成環營運後取消[42]。2019年5月,北京地鐵10號線拆除了車廂內的部分座椅,以緩解早高峰的擁擠,改造後的首節列車已上線營運[43]

Remove ads

後續發展

2020年4月22日起,10號線在工作日早尖峰時段啟用超常超強運行圖,外環方向增開3列成壽寺至巴溝的區間車,列車的最小運行間隔由2分縮短至1分45秒,但工作日晚高峰列車最小間隔仍為2分鐘[44]

2022年12月24日,因12號線轉乘通道建設涉及10號線月台改造,10號線三元橋站暫停營運[45][46],2023年3月18日恢復營運[47]

北京城建集團於2025年6月發布的新聞稿中提及「規劃新增地鐵10號線二期小紅門南站」[48],目前尚無詳細資訊。根據同月發布的亦莊線至5號線、10號線聯絡線的環評[49],可確認該站並非規劃中的亦莊線至5號線、10號線聯絡線上的增設車站

車站

更多資訊 期數, 站名 ...
Remove ads

室內設計

Thumb
金台夕照站月台
Thumb
潘家園站車站大廳

由於10號線整體穿越新城區,室內設計提出了「都市前沿」的理念[51],體現具有現代感和國際感的北京形象。路線整體以國際認知度較高的黑、白、灰三色作為裝飾的主色調,在車站頂部,沿列車運行方向設置灰白相間的帶狀吊頂,貫穿大多數車站。由於10號線的轉乘站數目眾多,這種特色吊頂也可以為10號線的轉乘客流提供明確的空間認知符號[52]。二期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彩色,但整體風格仍然與一期相統一[53]

10號線的裝修重點車站共有7個。一期的海淀黃莊站屋頂與體現出原有的拱頂結構,體現出工業科技的結構和材質的美感,因應中關村的地理位置[52]金台夕照站結合分離式島式月台的曲線牆面,在牆面上設置大量大小顏色各異的圓形燈具,仿佛太空艙的圓窗一般[54],同時體現現代資訊的擴散性和多元性,因應金台夕照站外的央視新大樓,也體現CBD的活力;而緊鄰的國貿站又採用了水墨畫的創意,大量採用白色牆面(意在留白),與CBD的喧鬧形成反差[55]。10號線一期還在10個車站的牆壁上設計了藝術造型,如三元橋站的世界地圖顯示出世界能源緊缺的現狀,知春里站印刷電路板設計暗示車站中關村的位置等等。[56]

二期的重點站在「都市前沿」的基礎上提出了「都市綻放」的理念[53],在潘家園站大紅門站蓮花橋站公主墳站四座車站把立柱與天花板平滑連接,形成「綻放」之勢。潘家園站臨近潘家園舊貨市場,設計定位為「文化綻放」,採用藍色色調,立柱如同倒置的瓷瓶,天花板燈帶也呈圓形圍繞立柱展開,與綻放主題相統一;大紅門站規劃為現代商務區,室內色彩為淡粉色,對應「夢想綻放」的主題;蓮花橋站以盛開的蓮花為主題,形成具有特色的柱頭形式,定位為「活力綻放」;而公主墳站位於商圈中心,定位為「生活綻放」,車站屋頂和牆面均以淺藍色裝飾,吊頂燈採用葉片的形狀鑲嵌其中,車站公共藝術品則取「公主」的意思採用女性化的設計思路[57][58][59]

Remove ads

轉乘站

10號線目前有轉乘站26座。和4號線轉乘的海淀黃莊站、和8號線轉乘的北土城站、和5號線轉乘的惠新西街南口站、和9號線/房山線跨線車轉乘的六里橋站以及和6號線轉乘的慈壽寺站都是同期建成[54][60],轉乘距離較短,其中海淀黃莊站、惠新西街南口站和六里橋站都是通過月台-車站大廳通道相連,而北土城站和慈壽寺站則是通過月台間通道和共用車站大廳相連;此外,和5號線、亦莊線轉乘的宋家莊站中,三條路線也經由一個共用車站大廳進行轉乘。採用通道轉乘的車站中,和6號線轉乘的呼家樓站(最短9步台階)[61]、和4號線轉乘的角門西站(最短35公尺)[62]、和1號線轉乘的公主墳站(不超過100公尺)[63]等車站轉乘距離較短。而和13號線轉乘的芍藥居站、和1號線轉乘的國貿站等車站則轉乘距離較遠,通道擁擠,可能會進行改造[64]

車輛

Thumb
10號線列車,攝於2011北京國際都市軌道運輸建設營運及裝備展覽會。

10號線一期採用由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生產的DKZ15型電動客車[65],該列車為B1型地鐵列車,3節拖車3節動力車6節編組[52],採用不鏽鋼車體,DC750V第三軌供電,最高時速80km/h,定員1468人,最大載客量1880人[66][67]。一期工程初期配車40組(240輛)[68],8號線二期開通之前,這些列車也用於8號線一期(奧運支線)的營運[69],列車車頭處印有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70](會徽將在2020~2021年的大修改造中被陸續撤去)。

二期開通時,一、二期合計共有列車84列(DKZ15型43列,DKZ34型41列)[5],但由於宋家莊停車場未建成的限制,有8列車停放在其他路線的停車場內,故只有76列車上線營運[71]。2013年,10號線再增購32列車(DKZ46型),列車到位後全線配車達到116列[72]

Remove ads

營運時間及間隔

目前10號線全線成環運行,列車間隔在2分15秒,全程約104分鐘。

在10號線成環前,為緩解路線客流,在高峰時期開行數列區間車。這些列車由車道溝順時針經三元橋等站至宋家莊。隨著路線成環營運和增購列車逐步上線,這些區間車已經不再開行。

巴溝站始發的外環列車(巴溝→車道溝→公主墳→西局方向)於4:49始發,由車道溝站始發的內環列車(車道溝→巴溝→知春路→北土城方向)於4:31始發。[73]

外環全程末班車20:56從車道溝站發出,內環全程末班車20:23從巴溝站發出,從任意車站出發搭乘這兩班列車仍可回到這座車站。

外環以車道溝站為終點的末班車22:41從車道溝站發出,內環以巴溝站為終點的末班車22:08從巴溝站發出,這兩班列車將環行回到始發站並終止營運。

此外,還有內環以宋家莊站為終點的末班車,22:27從巴溝站發出。[7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