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深水埗

香港深水埗區的主要部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水埗map
Remove ads

深水ㄅㄨˋ(英語:Sham Shui Po)是香港十八區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深水埗區區內娛樂場所眾多,流動人口聚集,加上種種的歷史因素,貧窮、治安和衛生情況惡劣,一直惹人詬病,區內有不少棘手的社區問題。

快速預覽 深水埗, 行政區 ...
Thumb
深水埗北河街唐樓(2017年)

地名

深水埗歷史悠久。「埗」、「埔」及「埠」三字相通[1],意思是深水而無淺灘的海灣[2],皆解作碼頭,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一個深水碼頭。深水莆甚麼時候改名爲「深水埗」則難以稽考。[3]1912年以前,政府並未熱衷於發展深水埗區,區內主要的道路設施僅有1902年建成的大埔道及其後建成的青山道,其餘發展則由私人發展商小規模負責,如南昌街桂林街一帶的填海工程。數十年前,深水埗曾稱作「深水埔」。時至今日,深水埔街坊福利會仍然以「深水埔」爲名。

現時,深水埗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但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而欽州街東京街屬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在深水埗區議會中屬於長沙灣選區

地鐵荃灣綫落成後,區內車站沒有按照所在地地名命名[a],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b],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一部分。

歷史

過去數十年香港不少地區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其中大埔區更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所以深水埗也可能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定居和活動。目前,由於李鄭屋漢墓的出土,可以確定深水埗地區起碼於東漢時代就有先民定居。[3]

Thumb
1915年九龍半島,左上方為深水埗(Shamshuipo)

據《新安縣志》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九龍半島已有「深水莆」(亦作「深水埔」,亦即現今的深水埗)、「長沙灣」等村落。在20世紀都市化發展前,深水埗是一個墟市[3]有深水埗大街、正街、灰窰街等街道,在今南昌街和醫局街交界一帶。[4]1860年,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南部一大半割讓給英國,同時將深水埗一分為二,深水埗南部一小部份劃入英界,到1892年政府轅門報公佈將該部份改名為福全鄉。自19世紀中葉起,深水埗成為中英邊界關口之一,又靠近對外的維多利亞城,因而吸引華藉居民居聚居經商,墟市獲長足發展,與九龍半島東面的九龍城分庭抗禮。1898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取得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的土地,深水埗自此併入香港管治。

1910年代,深水埗傳統墟市被全面清拆,連同填海的地皮重建成以中國城市命名、井井有條的新街道群,並建有多層唐樓。[5]1920年代中,政府在深水埗的海傍向長沙灣方向填海,建成深水埗軍營深水埗警署等設施。1930年代,原位於深水埗北面的元洲村,田寮村,菴由村馬壟坑村相繼被清拆,重建成新街道和唐樓群,深水埗範圍向北擴展至大埔道

1970至80年代以前,深水埗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數次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隨著深水埗和長沙灣的都市化發展,兩地的界線變得模糊。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而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傳統唐樓集中的印象,加上2021年起在大南街黃竹街一帶並陸續有多家咖啡店、家居精品小店以及藝術畫廊進駐,成為年輕人「打卡」勝地。[6]

區內人物:

  • 列航飛博士(1930年-2016年8月21日):1962年創立華夏書院
  • 司徒宏宏德船廠東主
  • 馮檢基:政壇人士

(以上資料參考:《深水埗風物志》)

  • 司徒惠:工程師

區議員:

  • 袁海文(民主黨)
  • 冼豪輝(公民黨)
  • 譚國僑(民協)
Remove ads

氣候

更多資訊 深水埗 (2011-2025), 月份 ...
更多資訊 深水埗 (2011-2021)(簡易版)(己取至小數點後一個位), 月份 ...

城市景觀

Thumb
晚上深水埗航拍圖(2017年)

旅遊

Thumb
鴨寮街介乎南昌街桂林街一段,為銷售電子、手機零件及二手雜貨的集散地
Thumb
北河街
Thumb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
Thumb
位於桂林街的新香園(堅記)門外貼上「馳名蛋牛治」的字眼作招徠
  • 電腦商場:深水埗福華街一帶的電腦商場世界知名。最早改建成電腦商場的是黃金戲院附近的「高登電腦中心」,主要發售與電腦有關的電子零件及蘋果II型兼容機。後來因為電腦在香港開始普及,加上高登商場的名聲開始流傳,連地下賣時裝的「黃金商場」也轉型售賣電腦產品。由於兩家商場英文名字非常相近,不少外國人都以為是同一家商場。隨著人流增加,兩家商場也開始分工:上層(1樓)主要賣電腦硬體,地下(G/F)及地庫主要賣電腦配件、電腦書籍及電腦傢俬等。到了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部分店舖被利用作販賣盜版軟體及成人影蝶,經政府大力打擊之下,逼使這些商舖轉型。而社會對電腦的需求愈來愈大,兩個商場的人流未有減少。黃金商場目前主要售賣數碼產品周邊配件及電腦書籍,高登商場則仍以售賣電腦硬體為主,福華街欽州街福榮街桂林街所在的街區內曾有四家電腦商場;而鄰近的西九龍中心亦一度有多家大型電腦連鎖店開業,但都已經結束營業。2002年區內舉辦首屆香港電腦節,每年約10月至翌年2月舉行大型電腦業戶外展覽活動,每次活動吸引超過十萬人人次計算參觀者進場。最初舉辦地點在福華街福榮街桂林街。2010年起,改於長沙灣遊樂場舉行。2002年至2010年,香港電腦商會和深水埗區議會合辦。2010年後由香港電腦商會主辦,惟2011年後則未有舉行。而區內電腦商場針對每年8月的香港電腦通訊節,往往於會期相近日子舉行腦場電腦節,以免生意有所影響。
  • 西九龍中心:是區內大型購物商場,亦為區內地標之一,屬區內少有的商業用地。
  • 鴨寮街:鴨寮街本來是專門賣二手貨(舊稱「夜冷」)的街道,於1970年代變成電子零件集散地,以出售價廉物美的貨品為主,例如二手電器(如電視機、音響設備)、舊書刊、舊唱片等。1990年代香港有線電視開播,不少不法商人售賣聲稱可收看有線電視的解碼器一類電子器材。經多次打擊後,攤販轉型售賣影音設備、手提電話及mp3配件。有關鴨寮街的風貌曾被無綫電視拍成劇集翻新大少。區內後巷亦曾吸引小販擺賣玉石,吸引顧客「尋寶」,更曾釀成無牌小販於法庭上自焚的慘劇[13][14],促使政府於通州街設立深水埗玉石市場,加以管理。
  • 北河街市政大廈所在的「北河四街」一帶(北河街、基隆街、桂林街及大南街)附近,近年就出現夜墟、天光墟的地攤,基層市民把不少殘舊衣物及雜貨擺賣,滿足基層街坊所需之餘,同時賺取微薄收入,亦成為區內的南亞裔聚集的地點。唯2015年起,食環處疑「趕盡殺絕」,曾勒令該處嚴禁擺賣十天,未知否跟當區區議會施壓有關。[15]
  • 宇宙商場:位於青山道170號,前身為新舞台戲院(1953-1977)。
Remove ads

區議會議席分佈

更多資訊 年度/範圍, 2000-2003 ...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交通

更多資訊 交通路線列表 ...
Remove ads

另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