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地鐵
2005年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京地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的都市軌道運輸系統,覆蓋南京市全部11個市轄區[2],鎮江市(S6號線)及安徽省滁州市(S4號線),由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營運和維護保養。南京地鐵2019年全年共運送旅客11.52億人次[3]。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3月) |
南京地鐵規劃始於1986年,2005年開通首條路線[4]。截至2024年3月31日,有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7號線、10號線、S1號線、S3號線、S4號線、S6號線、S7號線、S8號線和S9號線共14條營運路線,組成包括237座車站、全長約521公里的地鐵線網。截止2019年,南京地鐵日均客流超過315.58萬人次,是中國大陸第7繁忙的都市軌道運輸系統[5]。現有6號線、9號線、11號線等新線在建。
Remove ads
營運
南京地鐵現有14條路線,營運總長約536.1公里,有237座車站。
大部分地鐵線路營運時間由早上6時到次日凌晨0點左右,當南京舉辦節日活動或者春運以及節假日客流高峰時,服務時間會延長(例如舉辦馬拉松會提前發車、溧水舉行音樂節時會延遲末班車[6])。當人流量超過地鐵站承載量時官方會採取一些限流措施,例如只出站不進站或者列車過站、跳站等等(元宵節夫子廟舉行秦淮燈會期間三山街站、夫子廟站、常府街站、武定門站實行下午起封站至營運結束)[7]。
Remove ads
1號線是南北走向的主幹線,2005年建成一期工程及西延線,2010年建成南延線,2014年西延線割接至10號線[11]。2016年開建北延線,2022年建成通車[12]。現行路線北起八卦洲大橋南站、南至中國藥科大學站,全長45.4公里,設車站32座,全程用時約75分鐘,平均運轉速度約38公里每小時。
1號線在新街口站與2號線轉乘,在南京站與3號線轉乘,在安德門站與10號線轉乘,在曉莊站與7號線轉乘,在南京南站與3號線、S1號線、S3號線轉乘。路線經南京城區的南北軸線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一路南下,連接南京站、鼓樓、新街口、南京南站、江寧大學城等重要片區。
1號線配車67列,列車採用6輛A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80公里每小時。全天開行大交路(八卦洲大橋南站↔中國藥科大學站)和小交路(八卦洲大橋南站↔河定橋站),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13][14]
2號線是東西走向的主幹線,2010年建成,2021年向西延伸至河西南地區。路線西起魚嘴站、東至經天路站,全長43.35公里,設車站30座,全程用時約65分鐘,平均運轉速度約39公里每小時。
路線行經南京城區的東西軸線,連接河西、新街口、孝陵衛、仙林大學城等重要片區,在新街口站與1號線轉乘,在大行宮站與3號線轉乘,在螺塘路站與7號線轉乘,在元通站與10號線轉乘,在油坊橋站與S3號線轉乘,在馬群站與S6號線轉乘。
2號線共配車59列,每列車採用6輛A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80公里每小時。2號線發車間隔在工作日早上尖峰期間為2分30秒,在傍晚尖峰期間為3分36秒。[15]
3號線是南北走向的過江主幹線,2015年4月建成。路線北起林場站,由隧道下穿長江,南至江寧區秣周東路站,全長44.87公里,設車站29座,全程用時約72分鐘。路線行經浦口區、鼓樓區、玄武區、秦淮區、雨花台區和江寧區,在主城的走向與1號線大致平行。
3號線在泰馮路站與S8號線轉乘,在五塘廣場站與7號線轉乘,在南京站與1號線轉乘,在大行宮站與2號線轉乘,在南京南站與1號線、S1號線、S3號線轉乘。
3號線共配車46列,每列車採用6輛鼓形A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80公里每小時。3號線在高峰期開行大交路(林場站↔秣周東路站)和小交路(林場站↔勝太西路站),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在離峰期和低峰期只開行大交路。工作日早上尖峰時段(7:20-8:10),江北往江南方向行車間隔3分55秒,工作日和周末離峰行車間隔7分鐘。[16][17]
4號線是東西走向的主幹線,2017年1月建成。路線西起龍江站,由南京主城一路向東,北繞紫金山,進入麒麟新城,東至仙林湖站。根據當前規劃,路線西端將延伸過江至規劃中的余家營站,途徑南京北站,東段將延伸至華僑城。
路線全長33.8公里,其中地下線32.3公里、高架線1.5公里;共設置18座車站,其中地下站17座、高架站1座;列車採用6節編組B型鼓形列車,設計最高時速100km/h,全程用時45分鐘。全天開行大交路(龍江站↔仙林湖站)和小交路(龍江站↔東流站)套跑,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
5號線是東南~西北走向的核心主幹線,2024年3月31日開通位於江寧區的南段。路線北起方家營站、南至吉印大道站,全長37.4公里,設車站30座,南段用時約18分鐘,平均旅行速度約37公里每小時。路線串聯江寧、雨花台、秦淮、鼓樓等區,並連接下關、中山北路、新街口、夫子廟、東山等數個核心片區。
南段全長12.9km,共設車站9座,全部為地下站,其中轉乘站3座。車輛選型採用A型車,6輛編組,列車設計最高時速為80km/h。
7號線是西南—東北走向的加密主幹線,2022年12月建成北段,2023年12月建成南段,2024年12月建成中段,全線於2024年12月28日下午13點30分直通運轉。此前分為南北兩段營運,北段路線西起幕府西路站,沿幕府西路、幕府東路、棲霞大道往東敷設,進入丁家莊、堯化門片區,東至仙新路站。南段路線北起應天大街站,南至西善橋站。最後建成的中段路線北起幕府西路站,南至應天大街站。
路線全長35.7km,全部為地下站,共設站27座,轉乘站7座。車輛選型採用B型車,6輛編組,採用無人駕駛技術,列車設計最高時速為80km/h。
10號線是東西走向的過江路線,在原1號線安德門站至奧體中心站的基礎上向西延伸過江,2014年建成。
路線東起安德門站、西至雨山路站,全長21.6公里,設車站14座,全程用時約34分鐘,平均旅行速度約38公里每小時。路線連接主城南部、河西、江心洲、江浦等片區,在安德門站與1號線轉乘,在中勝站與7號線轉乘,在元通站與2號線轉乘。10號線共配車21列,每列車採用6輛A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80公里每小時。
S1號線(又稱「機場線」、「寧高城際一期」),是南京市南部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與連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機場聯絡軌道系統,2014年建成,2018年向東延伸一站至空港新城·江寧站。
路線北起南京南站、南至空港新城江寧站,全長35.8公里,設車站9座,全程用時約35分鐘,平均旅行速度約60公里每小時。路線連接南京南站、南部新城、將軍山東麓、機場新城、祿口國際機場等地,在南京南站與1號線、3號線、S3號線轉乘。S1號線共配車15列,每列車採用6輛B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100公里每小時。
S3號線(又稱「寧和城際」),是南京市城區西南部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17年建成。
路線東起南京南站、西至高家沖站,全長36.22公里,設站19座,全程用時約50分鐘,平均旅行速度約43公里每小時。路線連接南京南站、鐵心橋、河西南部、橋林新城等片區,在南京南站與1號線、3號線、S1號線轉乘,在油坊橋站與2號線轉乘,在永初路站與7號線轉乘。S3線共配車24列,每列車採用6輛B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100公里每小時。全天開行大交路(南京南站↔高家沖站)和小交路(南京南站↔劉村站)套跑,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
S4號線(又稱「寧滁城際」),是南京市城區西北部連接安徽省滁州市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23年建成滁州段(除腰鋪、擔子、水口、相官、張堡五站外),南京段建設中。路線西起滁州高鐵站,東至汊河站,全長46.2公里,設站14座,配車14列,每列車採用4輛市域D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140公里每小時。路線滁州段為滁州市滁寧城際鐵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建設,目前路線由滁州市軌道交通營運有限公司營運。
S6號線(又稱「寧句城際」),是南京市城區東南部連接鎮江市句容市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21年建成。
路線西起馬群站,途徑麒麟、湯山、黃梅等片區,出南京後進入句容北部新城、句容城區,終於句容高鐵站,全長43.59km,共設車站13座,其中地下站7座,高架站6座。車輛採用市域B型車4節編組(預留6節編組條件),列車最高運轉速度為120km/h。本路線首次採用快慢車模式,其中快車36分鐘句容直達馬群,轉乘2號線後另加24分鐘(總共1小時)可一路抵達市中心新街口。
S7號線(又稱「寧溧城際」),是連接溧水區和南京主城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18年建成。
S7號線由S1號線空港新城·江寧站引出,經溧水區的柘塘、烏山鎮後沿溧水城區主幹道秦淮大道向南鋪設,至無想山站。全長30.8公里,設車站9座,設計最高營運速度100公里每小時,S7號線列車採用4輛B型車編組,預留與S1號線直通運轉以及6輛B型車編組條件。
S8號線(又稱「寧天城際」),是南京市江北地區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14年建成。2022年向南延伸兩站至長江大橋北站。
S8號線南起長江大橋北、北至金牛湖,連接橋北、大廠、六合等長江以北地區。全長45.2公里,設車站17座,全程用時約51分鐘,平均出行速度約53公里每小時。S8號線共配車26列,列車採用4輛B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120公里每小時。全天開行大交路(長江大橋北站↔金牛湖站)和小交路(長江大橋北站↔方州廣場站)套跑,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
S9號線(又稱「寧高城際二期」),是連接高淳區和南京主城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17年建成。
S9號線由S1號線翔宇路南站引出,沿寧高公路向南鋪設,經溧水石湫、跨石臼湖至高淳區。全長52.4公里,設車站6座,設計最高營運速度120公里每小時,降速前全程用時約36分鐘,平均出行速度約88公里每小時。S9號線共配車12列,列車採用3輛B型車編組。
南京地鐵建成初期曾按乘坐區間數量計算票價,2元可乘1站至8站(包括上車站,下同),3元可乘9站至12站,13站及以上4元封頂。2014年7月1日改為按乘坐距離計算票價,單程票起步價2元可乘10公里,若乘坐距離超過10公里,票價每增加1元可乘坐距離分別增加6、6、8、8、10、10、12、14公里,即:3元可乘10公里以上至16公里,4元可乘16公里以上至22公里,5元可乘22公里以上至30公里,6元可乘30公里以上至38公里,7元可乘坐38公里以上至48公里,8元可乘坐48公里以上至58公里,9元可乘坐58公里以上至70公里,自10元起票價每增加1元可多乘坐14公里,上不封頂。在2014年底北京地鐵結束2元一票制之後,南京地鐵成為全國票價最低的地鐵(且起步價2元可乘坐距離數亦為全國最長)。但由於地鐵營運年份增加、營運路線距離增長等原因,加上早期路線設備設施逐漸老化,地鐵營運和維護成本激增,為此南京市物價局決定於2018年12月中旬召開地鐵票價調整聽證會[18]。
當兩站間存在多條路徑時,以最短路徑距離作為計價依據[19]。例如乘坐1號線的南京南站-新街口區間的票價為2元,而距離稍短的南京南站-張府園區間票價則為3元,這是因為實際計價時,南京南站-新街口區間按乘坐3號線到達大行宮站後轉乘2號線到達新街口站的距離計價[20]。
根據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於2019年2月2日下發的文件(寧發改服價字『2019』73號),南京地鐵自2019年3月31日起施行新票價,並取消地鐵月卡[21];同時,南京地鐵也保留發行定期票和計次票的權限。
2017年12月30日S9號線開通後,南京地鐵兩站間的最長距離是金牛湖站至高淳站約148.4公里,因此南京地鐵單程票實際最高票價為15元。[22]
南京地鐵自2014年7月1日起開始發售記次卡,有月卡、雙月卡和季卡三種優惠卡,試行2年。月卡有效期即每個自然月,最多可乘坐次數等於有效期(該月)內工作日天數的兩倍,該卡售價為最多可乘坐次數乘4元,每次乘坐不限距離,比較適合長途通勤乘客。雙月卡、季卡的售價和使用次數的計算方法和月卡相同,雙月卡有效期為每單月起連續兩個自然月,季卡有效期為每個季度(3個自然月)。三種計次卡均在有效期開始之前一個月的15日至月底預售。
試行期間,雙月卡、季卡購買人數少,利用率低,為防止資源浪費,經市政府同意,南京地鐵在優惠卡試行期滿後對發行方式進行調整,停止發行雙月卡和季卡兩種優惠卡。
自2019年3月31日起,經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批覆,南京地鐵停止發行地鐵月卡,並實行成人儲值卡乘坐地鐵的每月累積優惠政策,月底清零。在每個自然月內,成人憑儲值卡乘坐地鐵消費150元以下的,享受9.5折票價優惠;150元-200元之間的,9折優惠;200元-300元之間的,8折優惠;超過300元的,恢復9.5折優惠[21]。同時,特定人群憑證件可以免費乘坐地鐵,包括:離休幹部,殘疾軍人,殘疾警察,盲人,現役軍人,離退休軍人,優撫對象,江蘇省無償獻血奉獻獎獲得者,江蘇省無償捐獻幹細胞獎獲得者,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以及其他按法律法規可以免費乘坐公車工具的人群。
一般的成人乘客可以使用儲值卡,如「金陵通」卡、南京市民卡或江蘇交通一卡通刷卡進站,2020年蘇寧金融開啟了電子版江蘇交通一卡通金陵通[23],票價9.5折。使用學生卡、市民誠信卡的乘客,以及使用「南京市民卡」的60歲至69歲的乘客可以半價乘坐,使用「金陵通」敬老卡或「南京市民卡」的70歲以上乘客免費乘坐,每名付費乘客可免費攜帶一位身高1.30公尺以下的兒童。乘客可在300分鐘內任意轉乘,在出站時以乘坐的總距離計算收費金額,不需重新計費[24]。另外南京地鐵同時推進閘機改造工作,在每台閘機上加裝二維碼掃描器[25]。2018年12月20日,南京地鐵在部分車站的閘機測試掃碼進站服務[26],之後於12月26日實現全系統試運轉,12月31日正式運轉。乘客可使用支付寶、銀聯閃付兩種支付方式刷碼進站[27]。2019年5月22日起,上海地鐵、杭州地鐵、合肥軌道交通官方客戶端也可以直接掃碼乘坐南京地鐵[28]。2020年,南京地鐵支持蘇寧支付掃碼過閘。[29]2022年4月15日,南京地鐵APP「與寧同行」正式上線,涵蓋掃碼乘車、站點資訊、末班查詢等基礎出行服務,同時全面整合了互聯互通、站內導航、電子發票等服務。
-
魚嘴站內的自動售票機(新款)
-
進出站閘機(舊款)
-
新線站點內設置的自助查詢機
-
出站閘機特寫
-
單程票(背面)
建設歷程
自2015年1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強都市軌道運輸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後,南京地鐵的正式建設規劃嚴格按期上報報批,此前獲得批覆的路線規劃則統稱為「第一期建設規劃」。2020年8月24日,南京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三期建設規劃(也被稱作「十四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31]。2022年8月30日,《南京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三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省內初審會召開[32]。2023年1月9日,第三期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對原方案做出了調整[33]。

建設南京地鐵的動議始於1984年的市人大代表提案。[4]1986年4月,南京市成立綜合交通規劃領導小組,下設地下鐵道專業組,地鐵建設的前期工作正式啟動。地鐵專業組1986年12月編制出《南京市地鐵路線規劃初步方案》,在此基礎上形成南北線(小行—燕子磯)、東西線和西北·東南斜線3條路線組成的城區三角形線網方案。[34]1993年修編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在城區新增1條路線,並在外圍規劃了3條輕軌(浦口至大廠、浦口至珠江鎮、長途南站至新機場)和1條市郊鐵路(至龍潭)。[35]1999年編制的《南京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進一步規劃了6條地鐵線、2條地鐵支線和3條輕軌線。[36]
南京地鐵早期規劃中的南北線(即現1號線)一期工程的線位和站位很早就已經確定。1990年2月12日,南京市地下鐵道工程籌建處成立,1992年開始建設三山街試驗站,1993年因國家宏觀調控停工。1994年,國家計委批准南京市地鐵「預立項」,經過1995年國務院全面暫停審批國內城市地鐵計畫的曲折[37],南北線(1號線)一期工程(小行至邁皋橋)最終於1999年正式獲得批准開工。2000年5月三山街試驗站復工,12月12日1號線正式開工。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確定由江蘇省在南京的河西地區舉辦,南京市2002年上報將路線從小行西延至河西的南京奧體中心,西延線獲批後即於10月開工。2005年9月3日,1號線一期工程及西延線建成試營運,一年後結束試營運開始正式營運。路線北起邁皋橋站、西至奧體中心站,設16座車站,全長21.72公里。[4]南京地鐵1號線的開通,使南京成為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長春、大連、武漢、深圳、重慶之後中國大陸第10個建成並營運軌道交通系統的城市。


2003年編制的《南京都市軌道運輸線網規劃》較之前的版本發生了重大變化,最終版本規劃了9條地鐵線、4條輕軌線共13條路線。城區的1、2、3號線繼承自舊版規劃,4、5、6、7則是新規劃的路線,其中6號線為環線。根據規劃,南京地鐵應在2010年建成1號線、2號線,組成的「十字」框架,到2020年建成1、2、3、4組成的「井」字框架,在遠期實現包括環線在內的軌道交通網路。這一規劃還確定了4條地鐵過江的線位。2005年1號線通車營運後,地鐵2號線和1號線南延線先後開工,南京地鐵進入第二輪建設時期。
2號線的雛形是早期規劃中的東西線,該線橫貫主城區的東西軸線,向東與仙林副城相連,向西連接河西副城,並規劃過江通往江浦。2003年12月28日,奧體東站(當時工程名為「向興路站」)配合河西景觀大道施工提前進行。2005年12月28日,2號線試驗段在興隆大街站(當時工程名為「所街站」)動工。[38]2006年5月1日,一期工程(油坊橋站—馬群站)正式開工,設站19座,長25.27公里。[39]在南京市和仙林新市區的推動下,2號線東延線於2007年10月7日開工,自馬群站向東延伸5站至羊山公園站,之後又決定繼續東延2站至經天路站。但是,由於2號線河西段在集慶門大街站施工過程中出現地質問題,為規避風險,2號線原先的過江規劃與規劃中的地鐵環線取消,2號線走向改為沿河西新城主幹道江東中路南下,在雨潤大街站轉向西南,最終抵達油坊橋站。這一改動甚至深刻影響了接下來南京地鐵系統的新一輪線網規劃與建設。[40]2010年5月28日,2號線一期和東延工程同步開通,全線設26站,西起油坊橋、東至經天路,全長37.80公里。
1號線南延線是連接主城和江寧區的重要路線,北起主城南部,向南經國鐵南京南站,折向東南與與江寧東山新市區相連。2006年11月20日,1號線南延線試驗段在河定橋站提前開工[41]。2007年3月1日,南延線全面開工[41],路線自1號線安德門站引出後設站12座至東山新市區東南的龍眠大道站,長18.01公里[42]。2008年5月,1號線南延線延伸段開工,自龍眠大道站向南延伸6.5公里增設3站進入江寧大學城[43]。2010年5月28日,1號線南延線和延伸段工程同步開通,北起安德門站、南至中國藥科大學站,全線設站15座,全長25.08公里。1號線南延線與1號線貫通,成Y字分岔運轉。
2010年5月28日,2號線和1號線南延線同日開通後,南京地鐵營運距離增加到84.75公里。1號線、1號線南延線和2號線組成十字線網框架,南京地鐵進入網路化營運時代。
2010年,南京獲得2014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資格,極大推動了南京地鐵事業的發展。[44]
為連接各青奧場館與機場,南京市政府為此修建了10號線、S1號線與S8號線。
10號線原名1號線西延過江線,為連接青奧會主場館南京奧體中心的路線。10號線從原1號線西延線終點站奧體中心站引出,下穿長江至江浦,新建路線14.4公里、新建車站10座(包括安德門站)。2010年1月10日西延過江線試驗段開工,5月改稱10號線一期工程,12月18日全面開工。2014年6月,原1號線小行站至奧體中心站中止營運改造割接至10號線。2014年7月1日,10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通車營運。[45]
S1號線(即寧高城際一期工程),又名「機場線」,北起國鐵南京南站,南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其雛形是1993年編制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規劃的機場輕軌線[35],在後續版本的規劃中,機場線的名稱和具體線位多有變化。2012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准《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機場線獲批以「南京至高淳線南京南站至祿口機場段」的名義進行建設[46]。2011年12月27日,在祿口舉行試驗段開工儀式,2014年7月1日正式通車營運。
S8號線一期工程,為連接青奧會帆船計畫舉辦地金牛湖的市域快線。南起泰山新村、北至金牛湖,連接六合、大廠、橋北、珠江、橋林等南京長江大橋以北地區,全長45.2公里,設17座車站。2012年6月21日開工,2014年8月1日正式通車營運。[47]
舉辦青奧會的同時,南京主城區的地鐵線網也逐步加密。2010年12月28日,下穿長江,連接南京站、南京南站、林場站3座鐵路車站,可與1號線、2號線、S1號線、S8號線等多條地鐵路線轉乘的南北幹線3號線全線動工,於2015年4月1日正式建成通車。路線全長44.87公里,設29座車站。
2011年12月27日,東起仙林湖站,西至龍江站,橫穿主城和仙林新市區的東西幹線4號線試驗段開工,2012年12月全線開工。2017年1月18日,4號線全線通車營運。全長33.75公里,設車站18座。隨著4號線的開通,南京地鐵網路在主城區形成「井」字形框架。[48]

在主城區線網加密的同時,南京地鐵系統線網也逐步向市區所轄郊區延伸。向郊區拓展的路線主要有S3號線、S7號線與S9號線。
2012年5月2日,《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12—2020年)》[49]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其中包含南京至句容線(寧句線)、南京經儀徵至揚州線(寧儀揚線),於當年12月又獲批可在「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期間提前建設。由於這兩條路線需要跨市合作建設,兩線至2015年底仍處於前期準備階段。
2015年5月,《南京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0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南京市在2015年至2020年將動工修建8條地鐵路線,共215.7公里,分別為:1號線北延線(邁皋橋站延伸至二橋公園站,長7.2公里,設5座地下車站)、3號線三期(秣周東路站至秣陵街道站,長3.3km,設2座地下車站)、4號線二期(珍珠泉站至龍江站,長10.7km,設6座車站)、5號線(吉印大道站至方家營站,長37.5公里,設30座車站)、6號線(棲霞山站至南京南站,全長34.8km,設18座車站)、7號線(西善橋站至仙新路站,長35.7km,設27座車站)、9號線一期(江蘇大劇院·憲法廣場站至紅山新城,長18.0km,設16座車站)、10號線二期(安德門站延伸至東麒路站,長12.1km,設7座車站)、11號線一期(馬騾圩站至浦洲路站,長27.0km,設20座車站)。[50]其中,原計劃3號線三期工程部分區間已經在上一輪建設中提前實施並通車,5號線在2015年進行地質勘查、文物保護審批等準備工作。
2015年10月,《南京市(江北新區)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6—2020)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公示。根據該報告書,南京市計劃於2020年前在江北新區開工建設3條地鐵路線,共42.6公里,分別為:11號線一期(馬騾圩站至浦洲路站,長27.0km)、4號線二期(珍珠泉站至龍江站,長10.7km)、S8號線南延(長江大橋北站至泰山新村站,長4.9km)。該建設規劃已於2016年11月1日獲批。[51]。
2012年12月27日,連接河西南與浦口橋林地區的S3號線一期工程河西試驗段開工。2014年,連接祿口機場與溧水主城區的S7號線與連接溧水石湫與高淳區的S9號線分別開工。
2017年12月6日,S3號線(即寧和城際)一期工程正式通車營運。S3號線全長36.26公里,設車站19座。
2017年12月30日,S9號線正式通車營運。S9號線全長52.4公里,設站6座。
2018年5月26日,S7號線正式通車營運。路線全長30.2公里,設站9座。至此,南京地鐵成為中國大陸首個拓展至所在市所有轄區的地鐵網路。[52]
2021年12月28日,連接句容的S6號線正式通車營運。至此,南京地鐵網路首次突破南京市轄區,進入南京都市圈其他城市;同時,連接河西南地區的2號線西延線同步建成通車。
2022年9月30日,S8號線南延開通營運;12月28日,連接城北片區的1號線北延線及7號線北段開通營運。
2023年6月28日,連接滁州的S4號線滁州段除張堡外正式通車營運;12月28日,7號線南段開通營運[53]。
2024年3月31日,5號線南段(江寧段)正式開通營運[54];12月28日,7號線中段開通營運,南北段實現貫通[55]。
2025年1月1日至3月11日,南京地鐵5號線南段暫停營運。3月12日起,南京地鐵5號線南段恢復常態營運。
未來建設
本條目或章節是關於正在建設或詳細規劃中的公共運輸計畫。 |
車站
設備
標識系統
地鐵文化
大事記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