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灣語言列表
曾經存在與現今使用於臺灣的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灣語言列表列出臺灣及現受中華民國治權管轄之各離島(指澎湖群島、蘭嶼、綠島及小琉球等)及外島地區(含金門群島、烏坵列嶼及馬祖列島等)曾經出現或現在使用的有聲語言、無聲語言,或語言替代之符號工具、如手語和凸字等。《國家語言發展法》於2019年頒布施行後,臺灣固有族群之語言及臺灣手語皆為中華民國國家語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8月27日) |
Remove ads
國家語言
根據2019年頒布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臺灣固有族群之語言及臺灣手語皆為中華民國國家語言,政府並以尊重各族群語言使用者慣常使用之命名權為由,未以法律明列各固有族群之語言名稱[2]。惟事實上,文化部及教育部將各國家語言正式名稱暫定為臺灣華語、臺灣台語、臺灣客語、馬祖語、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手語[3],且臺灣原住民族語僅規範受中央政府承認之16原住民族的語言,此種分類方式並未規範屬於漢語族的金門閩南語、烏坵莆仙語、屬於混合語言的香蕉白話、寒溪語,和屬於台灣南島語的巴宰語、西拉雅語等未消亡語言為國家語言,且尚未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具體實施。下表列出台灣常見之國家語言。
Remove ads
所有臺灣原住民族語(台灣南島語和達悟語),包含台灣未識別族群之語言在內,皆為中華民國的國家語言[7]。然而事實上,僅16個被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民族之15種語言、41個方言[註 5]被規範為國家語言並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具體實施。其餘的臺灣原住民族語中,僅西拉雅族使用之西拉雅語、馬卡道族使用之馬卡道語,和大武壠族使用之大武壠語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分別為臺南市和花蓮縣富里鄉、屏東縣和花蓮縣富里鄉、花蓮縣富里鄉之地方政府原住民語言。下表列出台灣所有曾經出現或現在仍在使用的原住民族語言。
Remove ads
新住民語言統計
新住民語言為1990年代之後,和台灣人通婚的新住民族裔及其後代,或其他原因(移工身分)來台的族群使用。 此列表根據國籍推算(based on nationality),僅計算新住民母語人口,並列出使用人數500人以上之新住民語言。[10] [11]
Remove ads
漢藏語系
閩語不同於漢語族下的其他獨立語言(如客家話、官話、粵語等)為一語言;閩語的各大分支幾乎不能互相交流,因此國際學術界認為閩語的各個分支(如閩南語、閩東語、莆仙語等)也是漢語族下的獨立語言。


在客語能力認證中,共包含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饒平腔及詔安腔,共五種腔調,而在教育部臺灣客家話常用詞辭典中,除上述五種腔調外,亦包含南四縣腔。

溫州話(甌語)
吳語、湘語、粵語、潮州話、閩東語、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等漢語變體,和傣語等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語言,存在於臺灣眷村(屏東縣的信國新村、定遠新村,高雄市美濃區的精忠新村、成功新村,以及龍潭鄉干城五村、仁愛鄉博愛新村、中壢區馬祖新村、忠貞新村等)。目前眷村中的各種外省漢族語言已接近消失[20]。各種漢語變體現亦為中國大陸配偶、在臺香港人、在臺澳門人及部分歸僑如在臺緬甸華人所用。在臺馬來西亞人和在臺新加坡人也使用星馬華語。
混合語言
寒溪語原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承認的泰雅語下方言「寒溪泰雅語」,但2011年政府以語言混雜為由,將寒溪語將其排除在外,故現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21]
南島語系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是所有經行政院核定臺灣原住民族群所使用的各種語言的統稱,各語言皆為中華民國的國家語言,日治時期稱高砂語。主要分布於臺灣與蘭嶼兩島之原住民族群居住地區[22],涵蓋多個語群,目前經行政院認定的語言共有15種,下可再分為41方言[註 7],以族語羅馬字為正寫法,總使用人口約26萬人[4],佔中華民國總人口的1.2%。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皆屬於南島語系,包含台灣南島語和達悟語(達悟語不屬於臺灣南島語言,為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台灣南島語依計算方式不同,可有16至20多個語種,以下語種分類以《民族語》為基礎,同時參考李壬癸(2006)之分類[23],將台灣南島語分為北台灣南島語族、中台灣南島語族、南台灣南島語族、以及東台灣南島語族四個分支。
泰雅語使用人口約10,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6種[註 8],分別為賽考利克泰雅語、澤敖利泰雅語、四季泰雅語、宜蘭澤敖利泰雅語、汶水泰雅語、萬大泰雅語。
賽德克語(含太魯閣語)使用人口約65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3種[註 9],分別為都達賽德克語[註 10]、德固達雅賽德克語[註 11]、德鹿谷賽德克語[註 12](太魯閣語[註 13])。
賽夏語使用人口約2,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龜崙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巴宰-噶哈巫語使用人口約2人,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
邵語使用人口約4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巴布薩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道卡斯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巴布拉-洪雅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鄒語[註 14]使用人口約4,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註 15]。
卡那卡那富語[註 16]使用人口約4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拉阿魯哇語[註 17]使用人口約25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排灣語使用人口約15,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4種,分別為東排灣語、北排灣語、中排灣語、南排灣語。
排灣語各方言間相通度高,但實際方言群分支至今尚未被完整考究,故在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中,排灣語認證考試則大致略分為四類:東排灣語、北排灣語、中排灣語、南排灣語。
魯凱語使用人口約2,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6種,分別為東魯凱語、霧臺魯凱語、大武魯凱語、多納魯凱語、茂林魯凱語、萬山魯凱語。
布農語使用人口約38,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5種,分別為卓群布農語、卡群布農語、丹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郡群布農語。
卑南語使用人口約1,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4種,分別為南王卑南語、知本卑南語、西群卑南語[註 18]、建和卑南語。
在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中,卑南語認證考試則大致略分為四類:南王卑南語、知本卑南語、西群卑南語、建和卑南語。較相近的下賓朗卑南語、初鹿卑南語和利嘉卑南語皆併入西群卑南語。
噶瑪蘭語使用人口約7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巴賽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雷朗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猴猴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阿美語使用人口約108,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5種,分別為南勢阿美語[註 19]、秀姑巒阿美語[註 20]、海岸阿美語、馬蘭阿美語、恆春阿美語。
撒奇萊雅語使用人口約59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西拉雅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為未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但為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的臺南市定原住民族語、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大武壠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為未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但為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的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馬卡道語為一滅亡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為未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但為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的屏東縣定原住民族語、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箕模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台灣唯一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原住民族語為達悟語,以下列出除達悟語之其他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語言皆為新住民語言而非原住民族語言。
達悟語使用人口約3,8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為唯一不屬於臺灣南島語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其屬於菲律賓語群下的巴丹語群。
其他印尼語言包含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巽他語、馬都拉語、米南佳保語、布吉語等,使用者皆為印尼裔新住民和移工。
其他菲律賓語言包含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菲律賓語群的宿霧語、伊洛卡諾語、希利蓋農語等,使用者皆為菲律賓裔外籍配偶以及移工。
南亞語系
侗台語系
日本-琉球語系
朝鮮語系
阿爾泰語系
印歐語系
包含馬拉地語、古吉拉特語、烏爾都語、尼泊爾語、旁遮普語、普什圖語、僧伽羅語,現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籍等南亞外僑使用為主。
達羅毗荼語系
人工語言
閱聽輔助語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