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連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連菜指的是主要流通於大連地區,基於魯菜膠東幫[1] ,結合大連本地食品原料,吸收東北菜及福建海西菜特色,受影響與和餐、俄餐所匯成的地方性小菜系[2]。
Remove ads
基本特點
因大連地臨渤海,所以大連菜絕多都是以海鮮類為主。色澤鮮亮,口味鮮美
經典菜餚
將對蝦去腸留皮,加姜、蔥、植物油煸炒,再加紹興酒、白糖、精鹽,再放到鍋里用慢火烤,收淨湯。鍋後的大蝦,頭尾連在一起成花瓣形,盛在大圓盤中,猶如一朵盛開著的牡丹花,火紅明亮,色澤喜人,蝦肉肥美、鮮嫩香甜,醇而不膩[3]。
帶殼的活鮑魚,切成燈籠形狀,放入原殼,用蔥、姜、鹽、味精等做調料,上屜蒸製。這道海鮮既保持原有形狀和色澤,用筷子提起來像燈籠,放在彩盤上,又像一支大菊花,吃時再澆上汁液,特別鮮美爽口,沽酒而餐,別有風味[4]。
主料是鮮加吉魚,用姜、蔥、冬菇、金華火腿、冬筍等配料按顏色放在魚身上,上屜蒸15分鐘即可。此菜外形美觀,既有魚的鮮味,也有飛禽肉的香味,是酒席上的佳品[5]。
主料是新鮮活扇貝和蛋清,配料是青豆、蔥、料酒、醬油和味精。由蛋清製作的像銀白色的雪花鑲嵌著顆顆猶如珍珠的扇貝,周圍用時令菜葉、胡蘿蔔、辣椒等擺成圖案做裝飾,五彩繽紛,質嫩味鮮,清淡爽口,食而不膩[6]。
特色小吃
燜子由地瓜澱粉加入少許馬鈴薯澱粉勾兌而成,經文火慢煎後,澆上蒜油、醬油及芝麻醬即可食用。其特點是凸顯出燜子及佐料的醇香,且要保證燜子具有一定彈性。大連燜子曾經是街頭小吃,近年來一些飯店將其融合大連的海產特色,形成了「三鮮燜子」這道菜餚。大連現代博物館中亦有一尊婦女在炒燜子的銅雕[7]。
糖鼓火燒可追溯至清末,為一種基於烙糖餅改造而成的小吃,現已列入大連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做法為內摻入白糖或紅糖的白麵餅由爐火烘烤,麵皮薄、香脆甜,存放數日不硬。其大小如盤子大,外皮焦黃且沾著芝麻。由於其餅中夾著糖,上下兩層餅在烙制的過程中分離,形成鼓似的空心狀。旅順口區民間流傳著「水師營的大糖火燒、老乾榨(黃酒);金州的驢肉包子、炸麻花」的順口溜[8]。2014年,糖鼓火燒唯有在旅順口區水師營街道才得買到,且仍在售賣的的店面僅有兩家[9]。
臭豆腐冷麵卷,亦稱作「炸冷麵裹臭豆腐」、「冷麵包臭豆腐」等,是約在2008年左右的大連興起的一種小吃。該小吃是將大連已經較為普及的炸臭豆腐串捲入流行於東北地區的小吃烤冷麵之中。經改造的冷麵已異於普通烤冷麵的平鍋烘烤做法,而採用與臭豆腐一樣的油鍋炸製,且炸出的冷麵依然軟糯適口。[10]
連菜名廚
牟傳仁
標準規範
2005年12月6日起,大連市民政局成立名為「大連美食文化協會」之下屬部門,自此大連菜的標準規範由大連市美食文化協會劃定[11],在此之前大連菜並無官方規標制定組織。2008年末,大連市美食文化協會開始啟動《大連(連菜)烹調操作規範》標準研製工作。[12]2011年1月22日,《大連(連菜)烹飪操作規程-海鮮類》發佈[13]。9月26日,《大連(連菜)烹飪操作規程-海鮮類》經審批成為遼寧省地方標準[14]。11月30日,《大連(連菜)烹飪操作規程-豬肉類》發佈[15]。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