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地鐵車站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海地鐵是服務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的地鐵系統,為上海市都市軌道運輸網路的組成部分,於1993年5月28日開始營運[1][2][3],是中國大陸第三個投入營運的都市軌道運輸系統[4]。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共有20條路線投入營運,510座營運車站,營運距離達837公里[5]。

下文中,參照上海地鐵在各站點的月台上設置的最新版全網圖,按不同路線分別列出上海地鐵的營運車站、營運中路線的在建車站及營運中路線暫未投用的車站。
1號線
1993年5月28日,徐家匯站—錦江樂園站開始觀光試運轉。此錦江樂園站位於位於滬閔路虹漕南路附近,與錦江樂園有一定距離。試運轉期間用1列車來回跑,單程12分鐘。控制列車間隔採用的是最原始的電話電報閉塞。1995年4月10日,工程全線(上海火車站站—錦江樂園站)試營運,總長16.1公里,工程總概算人民幣53.9億元[6]。1996年12月28日,南延伸段(虹梅路站—莘莊站)開始獨立營運,長5.25公里,投資6.2億元[7]。南延伸段虹梅路站即為現錦江樂園站。1997年7月1日 莘莊站—上海火車站站直通運轉,總長20.6公里,原錦江樂園站廢棄。為了提高錦江樂園的知名度[8],虹梅路站於2001年5月1日改名為錦江樂園站。
配合鐵路上海南站改建,「地鐵一號線新龍華車站改建工程」開始,這是國內地鐵第一個在不中斷營運條件下的車站改造計畫,改建長度約2.2公里,投資7.4億元。新設置上海南站站,取消原有新龍華站,新車站考慮將上海地鐵一號線、明珠線、輕軌L1線(結構同步預留,現已不用),與上海鐵路南站緊密結合,實現最佳轉乘。此前漕寶路站已有預留接口[9],改造工程均在夜間中止營運後進行,並提前了撥接工作當天的末班車。施工期間,路線進行了多次撥接,於2003年9月19日和12月5日夜間分別將下、上行線撥接至臨時正線。新的上海南站上海火車站站方向和莘莊站方向月台分別在2004年10月30日和12月4日投入營運。原上海南站站舊的地面月台已拆除[10]。
北延伸段(上海火車站站—共富新村站)工程全部納入「共和新路高架工程」內,全長12.455公里,包括地下線2.18公里、高架路10.31公里[11],總投資約46.2億元。其中汶水路站—通河新村站間上海南北高架路共和新路段同體共築,是中國第一條高架道路與軌道交通一體化路線。2004年12月28日,北延伸段投入營運。而共富新村站—富錦路站為北北延伸,建設目的是為了接入新建的富錦路停車場,故該段工程名為「1號線富錦路停車場工程」。路線長4.31公里,投資15.339億元[12]。2007年12月29日,北北延伸投入營運[13]。
1號線目前共設28座車站,有4座為地面站,9座為高架站,15座為地下站,其中11座為轉乘站。
Remove ads
2號線
在開通初期,徐涇東站(現國家會展中心站)至廣蘭路站為8節編組列車,而廣蘭路站至浦東國際機場站(現浦東1號2號航站樓站)則為4節編組列車,乘客需要在廣蘭路站進行轉乘[18]。為了進一步解決廣蘭路站客流對沖的問題,2016年4月25日起工作日早高峰期間,部分8節編組列車駛入廣蘭路站後一站的唐鎮站,並以唐鎮站為終點站,列車清客後空駛至創新中路站存車線進行折返。2016年8月12日起,列車載客運行至唐鎮站的舉措覆蓋工作日晚高峰[19]。2018年12月28日起,在平峰時段部分8節編組列車載客直通運轉至浦東國際機場[20]。2019年4月19日至2019年10月22日,2號線開行的8節編組列車直通運轉至浦東國際機場,而僅保留工作日早高峰廣蘭路-浦東國際機場之間4節編組列車營運[21]。2019年10月23日起,2號線東延伸段全天運行8節編組列車,結束以往需在廣蘭路站轉乘的歷史。[22]
2號線目前共設30座車站,有1座為為地面站,2座為高架站,其餘27座為地下站,其中15座為轉乘站。
Remove ads
3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原名「明珠線」,規劃時為「明珠線」一期),是上海的第一條高架軌道交通路線,部分路段利用了原先滬杭鐵路內環線(全部)和淞滬鐵路(汶水東路以南)的線位。上海南站站至江灣鎮站段為一期,全長24.975公里,其中高架21.516公里,地面路線3.459公里,利用原鐵道路線18公里,地面路線與城市道路無交叉。全線設有19座車站,其中高架車站16座,地面車站3座,平均站距1.37公里。在石龍路站出岔,設軌道交通停車場一處,在虹橋路站及東寶興路站附近設置2座110/35kV中心變電所,11座牽引變電所,各車站均設降壓變電站。工程總投資約93.78億元,其中利用法國政府混合貸款10.8億法郎(折合美元1.756億元)[38]。於1997年動工[39],2000年12月26日試通車[39][40]。北延伸線工程起自江灣鎮站,沿逸仙路高架西側走行,跨蘊藻浜後,沿同濟路西側繼續走行,過漠河路後轉向西,沿富錦路南側走行,跨北泗塘河於小遊園附近下穿郊區環線富錦路至路北,繼續沿富錦路西行,穿過寶鋼鐵路專線後繼續西行並設江楊北路站後折入機廠。本工程以高架路線為主,南起明珠一期終點站江灣鎮站,北至寶山月浦鎮江楊北路站,全長15.365公里,其中高架路線12.527公里,地下淺埋及敞開段1.979公里,地面正線0.859公里。於2006年12月18日通車試營運[41],工程概算總額為35億元。3號線的絕大多數路段建在高架上,使得綜合造價不到同樣長度地下路線的三分之一[40],同時也讓施工進度快上兩到三倍[40]。
由於3號線建設時期較早以及設計限制等歷史原因,4號線在虹橋路站至寶山路站之間沒有獨立路軌,紫色背景站點表示該站點3號線與4號線共線。
3號線目前共設29座車站,有4座為為地面站,24座為高架站,1座為地下站,非共線段有11座為轉乘站。
4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規劃時稱「明珠線」,通車前也被稱為「明珠線」二期),是上海軌道交通現有唯一一條環狀線,也是中國首條全國「工人先鋒號」地鐵路線[46]。
該路線的非共線段工程北起3號線寶山路站,至虹橋路站。工程全長22.032公里,其中與3號線接軌的兩端為高架線,長1.25公里,其餘為地下線。總投資約126億元人民幣[47]。工程設17座地下車站、1處停車場、2座地下式主變電站,工程管理控制中心設置於3號線東寶興路站控制中心大樓內。其中大木橋路站至藍村路站的「C」字路段於2005年12月31日開通,其餘部分亦於2007年12月29日啟用[48]。此外,4號線在虹橋路站和寶山路站之間共9個站點與3號線採取都市軌道運輸系統的「共線營運」方式,即兩條線共用同一條軌道,雖然節約了不少投資,但同時犧牲了相互之間的運輸能力也提高了自動控制的複雜程度。下表中,黃色背景站點表示該站點4號線與3號線共線。
4號線(包括3號線共線段)目前共設26座車站,有1座為為地面站,8座為高架站,其餘17座為地下站,非共線段有15座為轉乘站。
Remove ads
5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建設時名莘閔輕軌交通線,由上海申通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閔行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上海閔行聯合發展有限公司組建的上海莘閔軌道交通線發展有限公司投資[53]。該路線最初原為規劃R1線(R1a)的南段,南起現在的金山衛站,莘莊站以南沿滬杭公路、奉柘公路、江海路、南橋路、滬杭公路、滬閔路行駛,並規劃沿東川路的支線,現在的5號線即為其中的滬閔路段和滬杭公路段一部分以及支線。但閔行區希望儘早建成該段路線,故以「城市高架路面電車莘閔線工程」[54]為名於2000年8月8日提前開工建設並獨立營運。莘閔輕軌北起閔行區莘莊站,沿滬閔路往南至交通大學附近折向東川路。最初計劃止於金平路站[55],後改為至閔行開發區站,全長17.206公里。除起點段的410米地面線外,均為高架路線。全線設11座車站和劍川路停車場1座。除莘莊站為地面站外,其餘均為高架車站[56]。工程總投資34.37億元。路線於2002年12月28日建成貫通,並於2003年11月25日投入試運轉。
5號線南延伸工程原本在2010年就應開建、2013年就應通車[57];但直到2014年6月30日,5號線南延伸樁基工程才開始施工[58];2018年3月16日,通往奉賢新城的南延伸全線軌道貫通[59];為配合南延伸後的六節編組新列車,配合原有四節列車的號誌改造,5號線早高峰降低運能[60]。南延伸於2018年12月30日正式開通試營運[4]。
5號線(包括支線)目前共設19座車站,有1座為為地面站,14座為高架站,4座為地下站,僅有1座為轉乘站。
Remove ads
6號線
6號線目前共設28座車站,有9座為高架站,其餘19座為地下站,其中9座為轉乘站。
Remove ads
7號線
7號線目前共設33座車站,有2座為高架站,其餘31座為地下站,其中12座為轉乘站。
Remove ads
8號線
8號線目前共設30座車站,有4座為高架站,其餘26座為地下站,其中13座為轉乘站。
Remove ads
9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分為四期建設。一期工程全長30.687公里,其中地下線14.782公里,敞開段0.638公里,地面線0.518公里,高架線14.748公里。全線設13座車站,地下站9座,高架站4座,平均站間距2.54公里[81]其中松江新城站至桂林路站段全長29.14公里,共設12站,率先於2007年12月29日開通[13],剩餘的宜山路站於2008年12月28日開通[82]。
二期工程起於一期宜山路站,止於楊高中路站,全長14.5公里,均為地下線,沿線共設10座地下車站,1座地下主變電站,投資89.4億元。路線於2005年12月開工,其中宜山路站至世紀大道站於2009年12月31日開通,開通時採用非高峰營運,至2010年2月20日覆蓋早晚高峰。世紀大道站至楊高中路站於2010年4月7日開通,同日,徐家匯站站內轉乘開通。
三期工程包括南延伸段和東延伸段兩部分。南延伸段原名松江老城區公共運輸配套工程,位於松江區,路線起自滬杭客專的上海松江站,終點為9號線一期工程的起點松江新城站,路線全長5.372公里,全部為地下線,投資28億元。於2009年12月30日開工[83],已經於2012年12月30日開通試營運。
三期東延伸工程與9號線二期工程楊高中路站接軌,終點止於曹路站,主要位於浦東新區的金橋、曹路鎮,路線起自二期工程終點楊高中路站後存車線東端,路線沿楊高中路向東前行,穿過羅山立交、金橋立交至金海路路口,轉向金海路繼續向東前行,穿過A20公路、浦東運河後,止於龔華路路口。正線全長13.828公里,設車站9座,均為地下路線,投資127.13億元。本工程與9號線一、二期工程及三期南延伸共用控制中心,位於宜山路與虹梅路附近。本工程設金橋停車場一座,由金吉路站引入(與12號、14號線共址),與12號線共用一條試車線。本工程與既有線接口,曹路站預留向東延伸的條件。工程於2013年底開工建設[84],2017年12月30日開通試營運[85]。
9號線目前共設35座車站,有4座為高架站,其餘31座為地下站,其中11座為轉乘站。
10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路線總長46.301km,設站37座,其中已經投入營運的一期工程共設31站,長36.221km;在建的二期工程共設6站,長10.08km。一期由主線和支線組成,途經閔行、長寧、徐匯、黃浦、靜安、虹口和楊浦7個行政區[94]。主線起於閔行區虹橋火車站站,經虹橋機場、虹橋路、淮海西路、復興中路、復興東路、河南路、武進路、四平路、淞滬路,止於楊浦區新江灣城站;支線起於閔行區航中路站,沿吳中路、虹井路、虹橋路,與主線在長寧區龍溪路站匯合。[95]路線全長36.221公里,其中主線長31.254公里,支線長4.967公里,全線均為地下線。沿線共設置地下車站31座(其中主線28座、支線3座),主變電所2座,牽引變電所13座,停車場1處,主控制中心1座,主控制中心的資訊樓與吳中路停車場的停車庫合設,工程總投資237.84億元。[96]一期主線龍溪路站以東及支線部分於2010年4月10日先期開通試營運[97],主線龍溪路站以西於2010年11月30日開通。[98]
10號線二期起於一期已建成的新江灣城站,沿淞滬路跨黃浦江後經過港城路,止於浦東區基隆路站,長10.09公里,其中地下線3.383公里,過渡段0.337公里,高架段6.36公里,共設6站。[99]在港城路北側、江東路東側新設與6號線共用的停車場1座,在港城路停車場內設1座主變電所,工程總投資73.85億元。[100]
二期工程已於2015年1月8日開工[101],於2020年12月26日起開通試營運[102]。
10號線(包括支線)目前共設37座車站,有5座為高架站,其餘32座為地下站,其中14座為轉乘站。
Remove ads
11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一期工程全長46.008公里,其中地下線長21.676公里,高架線長22.283公里,地面線長2.049公里[109]。全線共設9座高架車站(其中1座預留)、11座地下車站和1座地面車站,在主線起點附近設嘉定輔助停車場1座,在支線賽車場附近設賽車場機廠1處,另有控制中心1處,主變電站2處,工程總投資189.5億元。工程包括主線嘉定北站—華山路中間風井、支線嘉定新城站—安亭站,位於上海市嘉定區、普陀區和長寧區。江蘇路站至嘉定北站於2009年12月31日通車試營運,路線長度33.2公里。支線除昌吉東路站外於2010年3月29日開通。
二期工程全長22.886公里,工程總投資129.65億元。江蘇路站至羅山路站於2013年8月31日通車[110],單線距離達到65公里,成為國內單線距離最長的地鐵路線。
安亭站至花橋站段,全長6公里,均為高架線;其中,上海市境內段約450米,江蘇省境內段約5.55公里,投資18.49億元。於2013年10月16日開通,共設3座高架車站,成為全國首條跨省軌道交通,單線距離達到72公里[111]。
羅山路站至迪士尼站段,原名浦東中部地區公共運輸配套工程,全長約9.15公里,其中高架線約7.39公里,敞開段約0.3公里,地下線約1.46公里,設站3座,投資43.71億元[112]。2015年12月19日開通秀沿路至康新公路區段[113]。2016年4月26日10時起,迪士尼實現載客試營運[114]。
陳翔公路站於2020年8月25日開通[115][116]。康恆路站於2024年9月28日開通[117]。
11號線現時共設40座車站,有1座為為地面站,15座為高架站,其餘24座為地下站,其中12座為轉乘站。
Remove ads
12號線
12號線全線由閔行區莘莊鎮七莘路站,經徐匯區、靜安區、黃浦區、虹口區、楊浦區,下穿黃浦江最終到達浦東新區金橋金海路站[128]。路線全長40.417公里,均為地下線,工程總投資為233.99億元。工程於2008年底動工,2013年12月29日開通天潼路站—金海路站段[129],2014年5月10日曲阜路站開門迎客[130],2015年12月19日開通漢中路站—七莘路站段,至此全線通車[113]。12號線是上海地鐵系統中可轉乘路線較多的路線,全線設16個轉乘站點,除了5號線,14號線,16號線,17號線及浦江線之外,其餘可轉乘大部分的路線,其中桂林公園站—天潼路站區間皆為轉乘站(其中南京西路站為虛擬轉乘)[131]。
12號線目前共設32座車站,全線均為地下站,其中16座為轉乘站。
13號線
為了給上海世博會提供過江軌道交通路線,13號線世博專線即「世博園區專用交通聯絡線工程」先行建設,路線長度4.887公里[135],共設新天地站至長清路站五站四區間。其中三個車站(馬當路站、盧浦大橋站、世博大道站)屬於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世博專線」(或稱「世博過江段」),馬當路站至世博大道站段於2010年4月20日投入營運[136],作為世博園內專用軌道交通。由於該段全線位於世博園區內,因此世博會期間此段路線不納入軌道交通營運網路,而是在經過安檢和檢票後免費乘坐。(世博專線馬當路站實際作為世博園區的一個出入口,編號為9號門,而9號線馬當路站位於園區外,兩線需通過地面出站轉乘)。世博專線通過位於長清路站的7-13聯絡線,借用9號線的列車,採取雙向單線運行的模式。該工程採用BT模式建設,由上海建工(集團)總公司於2007年3月以13.38億元人民幣的投得建設權。工程竣工並試營運一年後,由招標人回購[137][138]。
一期工程自金運路站至南京西路站,路線全長16.468公里,設14座車站,設北翟路機廠1座,設隆德路開閉所及控制中心與11號線共享。工程投資124.17億元[139]。一期工程於2008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140],2012年12月30日開通金運路站至金沙江路站段(祁連山南路站和大渡河路站未開通),2014年12月28日開通隆德路站至長壽路站段[141],2015年12月19日開通一期工程的剩餘區段[142]。由於一期工程至南京西路站截止,而世博專線自新天地站開始,中間仍存在一站兩區間(即淮海中路站及其相鄰區間)未列入。因此於2009年著手開始世博園區專用交通聯絡線工程調整(簡稱「世調」)的建設。工程也包括馬當路站至長清路站的改造工程(簡稱「世改」),含世博專線在內總投資45.21億元。淮海中路站於2009年11月20日開工,相鄰區間分別從南京西路站及新天地站推進,形成「四龍會師」的壯觀景象[143]。
二期工程自長清路站至華夏中路站,全長10.139公里,共設7站,與三期工程合計投資129.32億元。該段路線與一期工程於2007年一併環評獲批,但由於新增北蔡站,同時調整陳春東路站後,需再次向國家環保局提出變更申請。在2011年先後對變更進行了兩次環境影響評價公示。2013年12月31日,二期工程陳春路站(原綠川新村站)正式開工,當初預計2017年底便可開通營運,但開工不久便進入停工狀態,原因是其它車站並不能陸續動工。2014年底,其餘車站陸續開工。三期工程自中科路站至張江路站,全長5.273公里,共設3站。雖然該段規劃早已存在,但未於2007年與一、二期工程一併環評,故在2013-2014年補充完成了該段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顯示,工程計劃2014年7月開工,2017年12月建成通車。二期、三期於2018年12月30日開通[4]。
13號線目前正在建設西延伸與東延伸。西延伸早在2010年虹橋商務區總體規劃方案中,就已存在了相關規劃並畫入控規中[144]。2016年新一輪規劃編制時,13號線確定西延伸至諸光路站,遠期將把諸光路段拆分給25號線,已列入2017-2025近期建設規劃內。
13號線目前共設31座車站,全線均為地下站,其中14座為轉乘站。
14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14號線全線除龍居路站外的所有30座車站於2021年12月30日正式開通營運。
14號線目前現時共設30座已開通的車站,全線均為地下站,其中14座為轉乘站。
15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15號線全線除桂林路站外的所有29座車站於2021年1月23日正式開通營運,[153]桂林路站則於2021年5月29日開始不上下車的停站測試[154],6月27日開通營運。[155]
15號線目前共設30座車站,全線均為地下站,其中8座為轉乘站。
16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於2013年12月29日正式開通,最初原本規劃為11號線南段(R3s)。因開通時僅使用三節編組,該路線使用的列車被東方早報稱為上海地鐵的最短地鐵列車。該路線是上海地鐵時速最快的地鐵路線,其列車報站也是上海地鐵第一次在報站時加入滬語。[156]
16號線在最初設計上,安排了站站停、大站車、直達車三種運行模式。設計全程運行時間為:直達車36分鐘,大站車41分鐘,普通車48分鐘[157]。運行初期採取站站停和大站車結合的模式開行[158]。自2013年12月29日起開行的大站車停靠羅山路站、新場站、惠南站以及滴水湖站。於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開行,每天16對。後於2014年1月30日暫時取消大站車,站站停普通列車運行間隔從原來的20分鐘縮短到10分鐘左右[159]。2016年3月21日起,16號線恢復大站車營運模式[160][161][162],並將運行範圍擴大到龍陽路站,營運時間覆蓋到工作日和節假日。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站車的營運並未包括工作日早高峰開往龍陽路方向的通勤班次。
2020年6月18日起,16號線啟用新運行圖,逢工作日開行直達車,共四班。
下表中,粗體字加粗的站點名稱為大站快車所停站點名稱。
16號線目前共設13座車站,有10座為高架站,3座為地下站,其中3座為轉乘站。
17號線
路線編號原為20號線,在2011年上海地鐵規劃調整中調整路線編號為17號線[167],又稱青浦線,最初規劃為2號線西延伸青浦段(R2w)[168]。
17號線目前共設14座車站,有7座為高架站,7座為地下站,其中2座為轉乘站。
18號線
上海軌道交通18號線一期南段於2020年12月26日正式開通營運,成為上海首條最高等級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地鐵路線。[171]一期北段則於2021年12月30日開通營運。
18號線目前共設26座車站,全線均為地下站,其中10座為轉乘站。
浦江線
浦江線為上海市第一條採用膠輪捷運系統的旅客自動輸送系統路線,於2018年3月31日正式開通營運,服務浦江鎮區域。[172]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