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新石器文化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表列舉考古發掘所發現的中國新石器文化列表,分成區域文化區系表簡易時間線。中國考古學研究一般是從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發現河南三門峽地區仰韶遺址開始。在研究中國文明形成過程,在近百年的探索中先後有多種認知學說誕生與推翻[a]

快速預覽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Remove ads

本表的文化區分採用中國新石器時代區域文化區系學說,即「六大區系說」(蘇秉琦)、「相互作用圈說」(張光直)與「多元一體說」(李學勤費孝通嚴文明)等等學說的結合[5][6],文化趨勢大致上由滿天星斗走向月明星稀。

本表的年代時間均為公元前(BC),採用碳14定年法,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文化之間的關係均為大略的相對關係,會隨後續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而更新與修正。

Remove ads

區域文化區系學說

Thumb
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分布研究(父系遺傳)推論人類可能遷移路線。
Thumb
人類粒線體DNA單倍體群分布研究(母系遺傳)推論人類可能遷移路線。

智人約近20萬年前出現在非洲,七萬年前離開非洲,一支約四萬到五萬年前進入中國。中國大約在前1萬年就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由於地域遼闊,各區域自然地理環境不盡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區別,大致分為三大類經濟文化區:

中國東部季風區黃河流域海河遼河等流域形成數個「栗黍農業經濟文化區」,這裡是等旱作農業起源地,很早就飼養豬、狗,以後又養牛、羊等。

中國東部季風區的長江流域形成數個「稻穀農業經濟文化區」,本區很早就種植水稻,是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飼養豬、狗,以後陸續養水牛和羊。

這些農業區陸續發展出六大文化區系與兩個分離自中原區的亞文化區系,總共為八大文化區系。

位於中國東部季風區外圍,北至長城以北地區東北平原、南至華南亞熱帶到熱帶地區、西至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區,大多以漁獵採集經濟為主,農業為輔,形成數個「狩獵採集經濟文化區」。

這些狩獵採集區除個別地方外基本上沒有農業,細石器特別發達而很少磨製石器,陶器也不甚發達。

八大文化區系構成重瓣花朵的內圈花瓣,外圍文化區系構成重瓣花朵的外圈花瓣。

Thumb
中國新石器文化區的分布圖[6]
 :栗黍農業經濟文化區。
 :稻穀農業經濟文化區。
 :狩獵採集經濟文化區。
超級聚落和大遺址:1.陶寺遺址 2.二里頭遺址 3.石峁遺址 4.牛河梁遺址 5.西朱封遺址 6.堯王城遺址 7.良渚遺址 8.石家河遺址 9.寶墩遺址 10.三星堆遺址


Thumb
邦德活動(1500年氣候周期)概況

而時間分區的部分,依據栗黍農業經濟文化區和稻穀農業經濟文化區發展程度的早晚,中國新石器時代又可分成如下時期。各文化區受1500年氣候周期影響其興衰:

  • 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約公元前10000 - 前7000年)
    • 約公元前9100年左右,新仙女木期冰期結束。(8)
    • 約公元前7400年左右,埃爾達倫活動,氣候變冷。(6)
  • 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期:(約公元前7000 - 前5000年)
    • 約公元前6200年左右,8.2千年事件,氣候變冷,持續2-4個世紀。(5)
  •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公元前5000 - 前3500年)
  • 中國銅石並用時期:(約公元前3500 - 前2000年,可不歸屬新石器時代)

全面進入中國青銅器時代(約公元前2000年)後,中原區上古時代又有如下的考古學文化:

Thumb
西元前87年漢武帝病逝時的西漢版圖。

總之,中國農耕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數個經濟文化區系齊頭並進,互向交流,逐漸由多元文化走向以中原區為核心、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主體的多元一體格局。

周邊各文化入主中原,又向四周各文化擴展,反覆多次,最後逐漸融合形成夏商周三代文明[7]

西周滅亡後,華夏諸國分立,四夷入中原,直到戰國七雄爭霸,秦統一六國、秦始皇南征北討中國本土成為政治大一統的中國。

秦亡後又分成西楚為首的數個諸侯國,歷經楚漢戰爭、西漢七國之亂漢武帝南征北討中國本土才逐漸融合成文化一統的中國。

Remove ads

區域文化區系表

下表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至上古時代考古文化年表(含周邊地區):

更多資訊 年份 (BC), 時代 ...
Remove ads

注意事項

仙人洞、
吊桶環
遺址
12000-8700
  • 顏色: 表示源自北方或南方
  • 遺址: 遺址名
  • 年代: 碳十四推估年代
中原龍山
王油坊
(造律台)
{舜?、有虞?}
2300-2000
  • 顏色: 表示同一體系、繼承關係或延伸關係顏色:表示同一體系、繼承關係或延伸關係
  • 文化: 表示文化
  • 類型: 表示文化底下的類型
  • 別舊稱: 表示文化或類型的別稱或舊稱
  • 政權: 懷疑或確定對映史書提到的朝代國家、方國或部落
  • 年代: 碳十四推估年代
紅山
4700-2900
富河
4000-2900
  • 此為同一地區的有多個文化,但不代表這些文化彼此混和相處
{西甌、
雒越}
  • 此為史書提到的朝代國家、方國或部落,但尚無考古佐證
成周城
{西周}
1000-771
上蔡
{蔡國}
平糧台
{陳國}
  • 此為朝代國家與各地區主要方國或諸侯國的關係,同一地區可能有多個方國或諸侯國
  • 文化或遺址: 表示文化或遺址
  • 政權: 對映史書提到的朝代國家、方國或部落
  • 年代: 史書確定年代或碳十四推估年代,以朝代國家年代為主
<東周春秋>
770-403
  • 此為時期,已納入此時期的朝代國家、諸侯國、部落或異國皆忽略不顯示
<東周戰國>
402-221
<秦> 220-207
<西楚> 207-202

簡易時間線

更多資訊 時間, 文化命名 ...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