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揚州市

中國江蘇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扬州市map
Remove ads

揚州市江淮官話揚州話:/iaŋ ʦɤɯ/),簡稱,古稱江都廣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北岸。市境北接淮安市,東達泰州市,南鄰鎮江市,西南抵南京市,西連安徽省天長市。揚州地處江淮平原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西部比東部略高,有少量丘陵。長江流經南部邊界,京杭運河穿越城區,通揚運河新通揚運河等流貫境內。市境西北部為高郵湖,是江蘇省第三大湖,此外還有寶應湖邵伯湖白馬湖等湖泊。揚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前486年吳王夫差於此築邗城,至今已2511年。揚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城市,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水源地之一。市人民政府駐邗江區文昌西路8號。

快速預覽 揚州市 揚, 國家 ...

揚州市是一個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有「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來源請求]「東亞文化之都」[來源請求]等稱號,在中國古詩詞中受到「煙花三月下揚州」「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美譽。因適合觀月,又稱「月亮城」。中國大運河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

Remove ads

歷史

中國歷史上,揚州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而繁榮與興盛。具體而言,揚州有過三段鼎盛時期:第一次是在西漢中葉,第二次是在唐代中葉,第三次是在明代時期[3]

先秦

「揚州」作為地域稱謂始見於《尚書·禹貢》中的「淮海維揚州」,為華夏九州之一。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今日的揚州和「揚州」一詞並沒有建立直接聯繫。

春秋時期,今揚州市區附近稱。前486年,吳國滅邗,築邗城,開邗溝,連接長江淮河。邗城是今揚州屬地上最早的城市。漢代,今揚州稱廣陵國,屬十三刺史部中的徐州刺史部,而不屬於揚州。廣陵國長期是王侯的封地。吳王劉濞「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開鹽河(通揚運河前身),促進了經濟發展,開始了揚州歷史上的首個繁華時期。西漢王朝中樞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於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下令將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到西域烏孫國,這一和親事件比王昭君嫁到匈奴還早發生80多年。

三國時期,之間戰爭不斷,廣陵則成為江淮一帶的邊防重鎮。

兩晉南北朝

東晉時,晉元帝僑置兗州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市),晉明帝時,將其移治廣陵縣(今揚州市西北蜀岡上),後又先後在盱眙縣山陽縣下邳縣淮陰縣設治所,直至東晉末年定治廣陵縣。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僑置)兗州改為南兗州。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割長江淮河之間為界,改南兗為實州,分江而治。南兗州割江淮為境,治廣陵(揚州市區),領廣陵、海陵、山陽、盱眙(治所今盱眙縣東北)、秦(治所今六合縣北)、南沛(治所今安徽省天長市石梁鎮)、新平(治所今海安縣)、北淮陽(治所今宿遷縣東南)、北濟陰(治所當在今揚州境內)、北下邳(治所當在今江蘇省境內)、東莞(治所當在今江蘇省境內)共11郡,相當於今日江蘇省江淮之間的地區和安徽省天長市等地區。北齊改南兗州為東廣州南朝陳太建年間復為南兗州北周大象年間復為東廣州,又改為吳州。《新唐書·志第四十八·藝文二》中的地理類著作列有阮敘之所撰《南兗州記》一卷,記南北朝時南兗州地理。

隋唐

隋文帝開皇三年九年(589年),改吳州揚州,置揚州總管府,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郡(今南京市)。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揚州為江都郡,治江陽縣(開皇十八年廣陵縣改稱邗江,煬帝大業元年稱江陽)。隋煬帝楊廣對揚州情有獨鍾,長期逗留於此,最終在江都兵變被殺,初葬於江都宮流珠堂,後改葬。隋煬帝和蕭皇后合葬墓在今揚州市邗江區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廣陵,從此廣陵享有揚州的專名。

由於地處大運河和長江的交匯處,交通便利,唐代揚州(即今揚州)在新的大一統帝國中擁有了重要地位,曾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節度使治所,領淮南、江北諸州。揚州在唐中期成為唐帝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其經濟繁榮超過了國都長安、東都洛陽,號稱「富甲天下」「天下之盛揚為首」,有「揚一益二」之稱(益州即今成都市)。唐朝淮南道揚州轄江都縣江陽縣揚子縣海陵縣高郵縣六合縣6縣,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增置千秋縣(後改天長縣)。

唐代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盛產方丈鏡、江心鏡等上等銅鏡。揚州也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國內、國際交通的重要港口,在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沿線水陸交通中,揚州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與國際交流中心,始終扮演著骨幹作用。唐代揚州與國際交流密切,波斯伊斯蘭哈里發婆羅門崑崙新羅日本等國客商多有僑居。除了商業交流以外,揚州還是當時先進的中原文化向東北亞地區流布的重要節點。日本遣唐使來訪和高僧鑒真東渡日本,促進了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晚唐時期,由新羅入唐的詩人崔致遠在揚州為官四年有餘,後以淮南入新羅兼送詔書國信等使的身份回國,將唐朝的服飾、禮儀傳播到新羅。崔致遠的著作《桂苑筆耕集》是韓國古代史上第一部個人文集,崔因此被稱為「東國儒宗」。

唐代揚州自身的文化發展也有長足進步。揚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旁徵博引,重新注釋了《文選》,為後人保存了大量已經散佚的重要文獻資料。其子李邕,不僅文章、詩歌很有影響,更是繼虞世南褚遂良之後的一位大書法家。揚州詩人張若虛為「吳中四傑」之一,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聞一多語)。不少著名詩人(如杜牧白居易等)都曾寓居或到訪揚州,在此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詩仙」李白送別孟浩然到揚州時寫下的「煙花三月下揚州」,更是成為唐詩經典名句。

唐朝中晚期,藩鎮割據,軍閥混戰,揚州遭到毀壞。684年,徐敬業駱賓王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執政。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楊行密圍廣陵半年,城中餓死者大半。《資治通鑑·唐紀七十三》中記述,「宣軍掠人詣肆賣之,驅縛屠割如羊豕,訖無一聲,積骸流血,滿於坊市。」其後楊行密在揚州建立地方政權,史稱「楊吳」,揚州雖得到短時間的經濟恢復,不久又陷入兵戎之中。

Remove ads

宋元

Thumb
揚州四望亭

北宋時(960年-1127年),富商階層和新興的城鎮商品經濟得到發展,揚州府等主要城市成為新興商業中心,是富裕的代名詞。

北宋時今揚州轄境大部屬淮南東路,其下揚州僅轄天長江都兩縣,而現時揚州的其他屬縣分屬真州(儀徵市)、高郵軍(高郵市)與楚州寶應縣屬之)。宋朝揚州的科技文化也有長足發展。《夢溪筆談》著者沈括的多篇科技文章在揚州地區完成。歐陽修蘇軾等人在揚州寓居,並興建平山堂等人文名勝。「二十四孝」中,揚州天長朱壽昌的事跡也成為儒家孝道的典範之一。

1126年—1129年,金國的軍隊從北方攻占了包括江南東路江南西路荊湖南路北部和兩浙路的大半個中國,最南推進到贛州。揚州在1129年也被金軍攻占和屠城。紹興和議之後,淮水成為金國和趙宋的邊界線,而今日揚州市的北部郊縣也成為了宋朝防禦金國軍隊的前線。姜夔因此作名篇《揚州慢》。

13世紀,大蒙古國統一中國全境。元朝時揚州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Remove ads

明清

永樂十九年(1421年)永樂遷都北平後,兩代將近500年間,中國的政治中心一直位於國都北京,而經濟中心處於江浙、兩湖和兩廣地區,這裡糧、鹽的產量占據了全國大宗,這一分布格局造成了中國政治中心(北京)和經濟中心(南京)的分離。而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的揚州府城,坐擁兩條連接中國政治與經濟中心的水道,成為漕運的樞紐,因此再次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節點。

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4月,多鐸鐵騎南下,史可法據守揚州城,5月20日城池被攻陷。揚州城被清軍屠城,史稱「揚州十日」。根據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揚州城被清軍屠殺八十萬人,然而根據明末清初史學家計六奇所著《明季南略》中記載:「揚州(府)初被高傑(明軍)屠害二次,殺人無算。及豫王(清軍)至,復盡屠之。總計前後殺人凡八十萬,誠生民一大劫也」。待清朝政局穩定後,揚州經濟又迅速恢復。徽商逐步代替了明中後期活躍於揚州的山陝商人,壟斷了利潤可觀的兩淮鹽業。揚州鹽業與漕運發達,推動經濟在康乾盛世中達到唐朝之後的又一巔峰。兩淮鹽稅在全國稅收中長期占有40%以上的比例,「損益盈虛,動關國計」。

Thumb
位於揚州市中心的文昌閣

與此同時,面對明清之交的兵禍,揚州當地士紳植根典籍,吸收蘇州徽州文化,在清代形成了揚州文化的新面貌。財富、資本的高度集中,使得揚州在清朝成為高度繁華的消費型城市,產生了大量依附於鹽商的服務業從業者,催生出揚州獨特而精緻的飲食、休閒文化。而「賈而好儒」的徽商又以重金資助經學、出版、園林、繪畫等文化活動,「海內文士,半集維揚」[4],「懷才抱藝者,莫不寓居於此」[5],使得揚州在多個文化領域內(如戲曲)成為全國中心。

總體而言,明清兩代揚州經濟的代表性行業是:

  • 漕運。主要是糧食運輸,長江中下游各產糧省份的皇糧國稅均必經揚州北上,而後經京杭大運河運輸到北京。明清兩代揚州鈔關的稅收額一直位居全國前八名內。
  • 鹽運。淮鹽西運,全國最大的兩淮鹽場(蘇北沿海)所產官鹽在揚州集散,然後轉運廣大的食鹽銷售區——長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謂揚子四岸)銷售。揚州城內有兩淮鹽運使衙門和大批鹽商,這些商賈多來自安徽[6];富有的鹽商在揚州新城南河下(如何園)和西北郊(如瘦西湖)修築了精美的園林,當時公認的說法是:「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林勝,杭州以湖山勝」[7]
  • 金融。揚州是全國官鹽最大的集散地,大量鹽商聚集於此,因此帶動了本地銀莊的發展,以幫助鹽商周轉投資。揚州因此成為當時整個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資本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其繁榮程度如同當今世界之倫敦香港,僅次於同省的蘇州;所謂「天下殷富。莫逾江浙;江省繁麗,莫盛蘇揚」。
  • 服務業。自隋唐以來,文娛產業就是揚州的支柱產業,高級廚師、高級妓女、藝人、書畫家、古董業者,不計其數,康乾時期的揚州八怪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揚州與南北兩京、蘇杭二州一同被列為「士大夫必游五都會」,是全國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 手工業。清代揚州印刷漆器玉器製造等多種手工業繁盛,有「和田玉,揚州工」之譽。
Remove ads

清末至民國

1832年(道光十一年),兩江總督陶澍改革兩淮鹽法,裁撤根窩,大批鹽商破產。

Thumb
揚州一帶的重工業區
Thumb
瘦西湖

1842年,英軍在鴉片戰爭中攻占鎮江、封鎖長江,揚州居民紛紛逃難,本地紳商向英軍繳納50萬兩白銀贖城費,作為英軍不占領揚州城的交換條件。廣州和揚州是在戰爭中兩個僅有的繳納贖城費的城市。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攻克南京後,南京附近成為太平軍和清軍交戰的主戰場。清軍的江北大營便屯建於揚州,而揚州府城的主要商業區多子街左衛街轅門橋等地均被搶劫並燒毀。「廣陵地當兵火劫餘,滄桑變後,人民城郭市肆頓改荊榛,尚非繁盛二、三」。同時,受到戰火影響,長江漕運中斷,淮鹽引地(揚子四岸)盡失。1855年黃河改道,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河道淤塞,為了避開戰火,南方的糧鹽改道上海經海運運送到北京。因此,上海取代揚州,成為中國新的糧鹽集散地。原有的揚州錢莊資本在戰火影響下,轉向上海等安全比較有保障的通商口岸以及租界,而揚州的娛樂服務業更加一蹶不振。太平天國運動結束以後,部分官員曾經打算重開漕運,無奈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河道淤塞嚴重,無法通航,只得作罷。

1911年年底,江蘇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宣布獨立揚州府廢,江都縣留存。1908年滬寧鐵路和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打通了中國的南北陸上大動脈,徹底結束了京杭運河的歷史使命,揚州因此而衰敗下去,轉變為普通的地區性城市。1932年,因兩淮鹽場重心北傾,兩淮鹽運使署也自揚州北遷海州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失利,1937年12月14日日本中支那方面軍南京保衛戰後佔領揚州。[8]此後由汪精衛國民政府管治至1945年。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2月,共軍佔領揚州城區,設立縣級揚州市。此後至1952年,揚州市是蘇北行政公署的首府。

1982年,揚州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83年,揚州地區改制為地級揚州市。1996年,原揚州市轄下的縣級泰州市從揚州市分出,並與姜堰靖江泰興興化等地共同組建新的地級泰州市

2004年寧啟鐵路正式通車,揚州結束「地無寸鐵」的歷史。2005年潤揚大橋通車,揚州走向「融入蘇南」之路。2012年揚州泰州機場通航,揚州進入「空港時代」。2015年9月,途經揚州的首條鐵路客運專線連淮揚鎮鐵路全面開工建設,於2020年12月11日通車,揚州將正式迎來了「高鐵時代」。

地理

揚州市現轄區域在東經119度01分(儀徵市移居、青山一線)至119度54分、北緯31度56分至33度25分(寶應縣西安豐、涇河一線)之間,總體上屬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淮平原,地勢平緩。揚州市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119度26分、北緯32度24分。揚州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氣候溫潤,自然條件較為優越。

揚州市與鎮江市區隔長江相望,東鄰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興化市),北部與淮安市楚州區金湖縣)及鹽城市建湖縣)交界,西部與南京市六合區)以及安徽省天長市交界。

揚州市境內水道密布。其中,長江岸線長80.5公里,沿岸自西向東依次為儀徵市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京杭大運河縱貫全市,由北向南依次行經寶應縣高郵市江都區廣陵區邗江區,市境內河道全長143.3公里,並由北向南溝通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4湖,匯入長江。

揚州市最高點為儀徵市境內的銅山,海拔149.5米。

更多資訊 1981–2010年間揚州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揚州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揚州市現轄3個市轄區、1個,代管2個縣級市

此外,揚州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

更多資訊 揚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3] ...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559,797人[17]。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460,06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9,731人,增長2.24%,年平均增長率為0.22%。其中,男性人口為2,270,783人,占總人口的49.8%;女性人口為2,289,014人,占總人口的50.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2。0-14歲的人口為527,419人,占總人口的11.57%;15-59歲的人口為2,846,179人,占總人口的62.4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86,199人,占總人口的26.01%,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11,673人,占總人口的19.9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238,904人,占總人口的71.0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320,893人,占總人口的28.97%。

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常住人口450.8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05%,比2016年提高1.65個百分點。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戶籍總人口459.98萬人,比2016年末減少16851人。全市登記出生人口4.54萬人,出生率9.87‰;死亡人口5.28萬人,死亡率11.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61‰。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區戶籍總人口為233.00萬人,增長0.23%[18]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532,448人,占99.4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7,349人,占0.6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90,210人,增長2.0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9,521人,增長53.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2個百分點。

高郵市下屬的菱塘回族鄉江蘇省唯一的民族鄉

經濟

揚州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地理位置優越,與南京鎮江構成南京都市圈。目前揚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江蘇處於中游位置,高於全國水平,汽車、造船等行業有一定優勢。2018年,揚州市國民生產總值(GDP)達5466.17億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2萬元,連續多年在蘇中蘇北中保持前列[19]

更多資訊 區劃名稱,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

交通

Thumb
揚州城區的一條街道(城東南的徐凝門大街)

公路

公路交通發達,是數條高速公路幹線公路的交匯點。目前建成的高速公路有G2 京滬高速公路G40 滬陝高速公路G4011 揚溧高速公路S28 啟揚高速公路S49 新揚高速公路潤揚長江大橋G4011 揚溧高速公路)、五峰山長江大橋S39 江宜高速公路)和寧揚長江大橋G9904 南京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將揚州與蘇南高速公路網相連。另外, 233國道 328國道 344國道 345國道亦過境本市。

鐵路

Thumb
揚州東站站房

揚州市內辦理客運業務的鐵路車站:

更多資訊 車站名稱, 位置 ...

軌道交通

城市軌道交通

地鐵

揚州地鐵遠景規劃7條線路,其中5條主城軌道,2條都市區快軌線,線網總長約206公里,線網密度0.11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城軌道總長為151公里,線網密度0.30公里/平方公里,近期規劃建設3條,分別為1號線全線、2號線一期和5號線一期,目前已上交國家環保部審查,正在等待國務院批准。[21][22]

建設中的南京地鐵S5號線將經過揚州市,預計2026年完工。

輕軌

揚州市發改委已組織相關設計單位開展了規劃研究,規劃年限未知。[22]

城際軌道交通

揚州經鎮江至揚中城際鐵路

於2020年列入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該規劃年限為2035年。[23]

南京江北至儀徵城際

於2020年簽訂南京江北地區至儀徵軌道交通研究合作協議,該線路規劃年限未知。[24]

機場

位於江都區揚州泰州國際機場有通達中國大陸各主要城市的航班,機場與揚州市區之間有機場巴士直達。另外,揚州泰州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至泰國曼谷日本大阪韓國首爾-仁川越南芽莊韓國濟州柬埔寨金邊馬來西亞吉隆坡等地的國際航線,以及至香港台灣桃園的地區航線,今後更有望繼續開通至新加坡俄羅斯海參崴等旅遊目的地的國際航線,便利周邊民眾出行。[25]

航運

揚州港為國家一類開放港,是中國沿海沿江重要港口。全港擁有各類碼頭泊位39個,其中萬噸級碼頭泊位13個,千噸級碼頭泊位17個,形成了以六圩港區為龍頭,儀徵港區、江都港區為兩翼的港口群。

文化

Thumb
揚州文化藝術中心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宗教

飲食

Thumb
黃橋燒餅
Thumb
蟹黃燒賣

淮揚菜中國菜四大菜系之一,指流行於江蘇省淮安、揚州、鎮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餚。

  • 揚州灌湯包

揚州灌湯包是江蘇省的名點。揚州的灌湯包以精粉燙麵制皮坯,選用肋條肉為餡心,用鮮骨髓湯打餡,配以十多種上等調料佐味。包子鮮香肉嫩、皮簿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濃郁、入口油而不膩。

筍肉鍋貼是揚州風味小吃,以麵團糊制皮,包入筍肉餡,經炸制而成;色澤金黃,外脆里嫩,口味鮮美。

  • 翡翠燒賣

翡翠燒賣是揚州的名點,由揚州市富春茶社創始人陳步雲首創。

  • 千層油糕

千層糕呈菱形方塊,芙蓉色,半透明,整塊油糕共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

蟹黃燒賣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

  • 三丁包子

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製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

  • 鹽水鵝

也稱為老鵝,肉質瘦而不柴,口味鮮美。

特產

Thumb
揚州螺鈿漆器
Thumb
富春包子

中華老字號

  • 揚州富春茶社
  • 揚州三和四美醬菜有限公司
  • 揚州市光明眼鏡有限公司
  • 揚州謝馥春化妝品有限公司
  • 揚州玉器廠
  • 揚州漆器廠
  • 同松參號藥店

方言

揚州市全境方言屬江淮官話洪巢片,即俗稱的蘇北話。除儀徵西部為寧廬方言南京小片外,余皆屬揚淮方言揚州小片

揚州話是江淮官話的代表方言之一,存有很多傳統詞彙,以及一些生動的、有意思的口頭語。以揚州方言為載體的曲藝有揚州清曲、揚州評話、揚劇等。這些曲藝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狹義上的「揚州話」一般指揚州城區方言,揚州郊區又稱其為「街上話」。而廣義上的揚州話還包括邗江、江都大部、儀徵大部、鎮江市區的方言,還有安徽的天長市,俗稱「蘇北話」。

聲母 包括零聲母在內,揚州話共有17個聲母,與普通話相比,只少了zh、ch、sh、r、n這5個聲母。古全濁聲母在揚州話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聲讀送氣清音,仄聲讀不送氣清音,與多數官話方言一致。普通話的平捲舌,揚州話里是不分 的,揚州話用z、c、s、l來代替zh、ch、sh、r。古見系的開口二等字,多有聲母不顎化(開口呼)、顎化(齊齒呼)兩讀。如:家,「家去」中念ga,「家庭」里念jia,不可混淆。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讀為零聲母。與普通話一致。泥母、來母、日母混同,就是所謂的n、l、r不分。洪音韻母前為l,細音韻母前為n。如:腦=lao,涼=niang。但是,揚州郊區很多地方是區分n、l的。

韻母 揚州話有47個韻母。和多數官話方言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保留入聲,入聲收喉塞音韻尾。古咸山攝三分為桓歡、寒山、先天韻。如:關=guan,官=guon,山=san,扇=xien,肩=jien,間=jian等等,這些是與普通話不同的。北京話的前、後鼻音韻尾,在揚州話中分別合併。冰=賓,靜=進。果攝不區分開合口,一律讀o。如:賀=貨=ho。和=河=ho。

聲調 揚州話有5個單字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古全濁上聲今歸入去聲,古次濁上聲今歸上聲。古清去、濁去;清入、濁入則分別合併為去聲、入聲。 除入聲外,其他字的調類與普通話基本相同。

唐詩宋詞與揚州

詩歌中稱「維揚」者眾。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27]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28](揚州素有「月亮城」之稱)
  •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29]
  •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30]
  •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31]
  •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32]
  •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33]

旅遊

Thumb
瘦西湖南門
Thumb
個園
Thumb
揚州何園
Thumb
大明寺
Thumb
文峰塔
Thumb
鳳凰島公園
Thumb
崔致遠紀念館

1998年,揚州被評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20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揚州世界美食之都稱號[34],主要景點有: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教育

高等教育

高中

初中

  • 揚州市梅嶺中學
  • 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
  • 邗江實驗學校
  • 邗江中學(集團)潤揚中學
  • 揚大附中東部分校
  • 揚州市梅苑雙語學校
  • 揚州市竹西中學
  • 揚州市翠崗中學
  • 揚州市梅嶺中學京華城校區
  • 揚州市維揚實驗中學
  • 揚州市美琪學校
  • 揚州市北京新東方學校
  • 揚州市世明雙語學校
  • 揚州市朱自清中學

小學

  • 育才小學
  • 邗江實驗小學
  • 梅嶺小學
  • 汶河小學
  • 東關小學
  • 江都區實驗小學
  • 嘶馬小學
  • 沙口小學
  • 維揚實驗小學
  • 育才小學西區校
  • 梅嶺小學西區校
  • 揚州北京新東方學校
  • 美琪小學

城市榮譽

Thumb
2006年聯合國人居獎紀念石刻
  • 1982年

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 1998年

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2002年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 2003年

國家園林城市、 江蘇人居環境獎城市、 國家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國家節水型城市、 國家暢通工程優秀管理城市

  • 2004年

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 國家級生態示範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 2005年:國家節水型城市
  • 2006年:聯合國人居獎城市
  • 2009年:中國和諧管理城市
  • 2011年:中國森林城市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