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家口市
中國河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家口市(郵政式拼音:Changchiakow/Kalgan[2]),簡稱張;舊稱張垣/萬全[註 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市境東毗承德市、北京市,南臨保定市,西南界山西省大同市,西、北兩面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接壤。地處冀晉蒙三省區交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亙市境中部,將其分為壩上、壩下兩個區域,東部為燕山,南部為太行山。桑乾河、洋河橫貫市境匯入官廳水庫,後段稱永定河,張家口是京包線上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京張高速公路的終點,是河北與內蒙古的交通要衝,是連通蒙古、中國西北和北京的重要通道和貨物集散地、軍事要地與陸路商埠。著名的大境門是長城的主要關口。市人民政府駐橋東區長城西大街10號。
Remove ads
張家口自古以來就是「屏翰神京」的軍事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俗稱北京的「北大門」。自元代起即駝鈴陣陣,清代中期商道更延伸至中俄交界的恰克圖。歷史上,張家口是北達庫倫的「張庫大道」的起點(又稱北方「草原絲綢之路」)[3]。作為中國北方漢蒙貿易的商業都會,是冀、京、晉、內蒙古的轉運站和物資集散地,有「陸路商埠」之稱。中國改革開放後,隨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張家口成為溝通中原與北疆,連接東部京津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與中西部資源產區的重要紐帶[4]。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128屆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上,奧委會決定由北京和張家口共同承辦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5]。
Remove ads
名稱來源


張家口別稱塞外山城、武城。以被稱作張垣而聞名於世。
一直到20世紀中葉,張家口在國際上以「Kalgan」之名為西方所知[6]。該名字來源於張家口的蒙古語名稱簡化( Khaalgan),意為「〈在長城上的〉大門」(原型
Chuulalt Khaalga,滿語寫作 ᡳᠮᡳᠶᠠᠩᡤᠠ
ᠵᠠᠰᡝ Imiyangga Jase)[7]。
張家口的發源地是現位於橋西區的堡子里一帶,這裡的發展是整個張家口逐步繁榮的歷史見證,而張家口名稱的由來也和這裡有密切的關係。堡子里亦稱下堡,是一座依長城而建的塞城,在明代時屬九邊之一的宣府鎮,為萬全右衛地。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指揮使張文於其上翻建城堡,命名為張家堡。張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東南各開一門,東曰「永鎮門」,南曰「承恩門」。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張家堡守備張珍又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作爲互市邊口,因其門由張珍開築,所以又稱「張家口」。
Remove ads
歷史
公元前約2500年黃帝與炎帝為爭做部落霸主發生矛盾並爆發衝突,在阪泉(今懷來)一帶大戰,炎帝敗,史稱阪泉之戰。阪泉之戰後不久,有熊氏黃帝與神農氏炎帝兩族聯合,同蚩尤九黎族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爭,史稱涿鹿之戰。
春秋時期北為匈奴與東胡居住地,南部分屬燕國、代國。公元前475年,代國為晉國大夫趙襄子所滅,趙襄子殺死代王之後,吞併了代國,把代封地封給了侄子趙周,即代成君。約前300年,趙武靈王在張家口西部設代郡,治所在今蔚縣代王城一帶。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於張家口東部設上谷郡,治所為沮陽(今懷來大古城遺址)。
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破趙軍,攻占邯鄲,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逃到代(今蔚縣東北),自立為代王。代王嘉聯合燕王喜抵抗秦軍,燕代聯軍由燕太子丹統領,敗於易水。前222年,秦將王賁攻遼東,擄燕王喜,燕國滅亡,王賁轉攻代郡,擄代王嘉,趙徹底滅亡。秦朝時南部改屬代郡、上谷郡。漢朝時大部分屬幽州刺史部地界,小部分屬烏桓、匈奴、鮮卑。
北魏太和年間(477年至499年)設御夷(今赤城、沽源一帶)、懷荒(今張北一帶)、柔玄(今尚義一帶)等六鎮,以防止柔然入侵,保衛北魏首都平城安全。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懷荒鎮(今張北)民眾在最高首長於景不願發放糧食賑濟饑荒後將其殺害,並發起反抗運動,六鎮爆發起事,關隴、河北等地各族民眾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邊鎮豪強乘機擴充實力,其中以爾朱榮實力最強。西魏廢帝元年正月(552年)土門發兵攻擊柔然,大破柔然軍於懷荒鎮北面,阿那瓌因而自殺。
隋朝時東為涿郡,西屬雁門郡。唐朝時北屬突厥地,桑乾都督府,南多屬河北道媯州、新州、少屬河北道蔚州。
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後晉首任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於遼,包括新(今河北涿鹿)、媯(原屬河北懷來,今為官廳水庫庫區)、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縣)州,對之後的宋朝打開了門戶,對長江以北地區造成威脅。北宋時,皆屬遼之西京道,分為武州、蔚州、奉聖州、歸化州、儒州、媯州地。遼天祿四年(951年)10月,遼世宗耶律阮在協助北漢攻打後周時,駐紮在火神淀(今宣化西),被屬下耶律察割殺死,即火神淀之亂。遼蕭太后、遼聖宗耶律隆緒時期在張家口地區建上、中、下三個花園,今下花園因此而得名。南宋時皆屬金之西京路。

宋元時期,1211年8月,蒙古與金朝在野狐嶺(今張家口萬全西北)爆發決戰,1213年在懷來再次發生戰爭,加速了金朝的滅亡。1251年,大蒙古國可汗蒙哥之弟忽必烈在金蓮川(今沽源境內)建立金蓮川幕府,招攬了包括核心人物劉秉忠在內的大批漢族謀士,為其出謀劃策。元朝時皆屬中書省上都路宣德府,西北部屬興和路(治今張北)。元朝武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孫子元武宗海山建立元中都(今張北縣饅頭營鄉),與當時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齊名。
明朝時除蔚縣一帶屬於山西大同府外,其它皆屬京師(治順天府,今北京市),分為延慶州、保安州、雲州、蔚州及萬全都指揮使司十二衛、所地。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築張家口堡,屬京師宣府鎮。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落太師也先部大舉攻明。宦官王振(蔚縣人)不顧朝臣反對,慫恿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七月朱祁鎮率軍50萬與百名文武官員親征,出居庸關。由於準備倉促,途中軍糧不繼,軍心不穩,又有傳言說前方已經戰敗,王振因此驚慌,命大軍撤出大同。王振本想經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讓英宗到蔚州,而匆忙改變行軍路線。行四十里後,又怕大軍過境損壞家鄉莊稼,急令軍隊轉道宣府(今河北宣化),在8月14日到達土木堡(河北懷來縣東南),離懷來城僅20里,王振以輜重軍車沒能到達,下令就地宿營。土木堡地勢高,無泉缺水,其南十五里處有河,被瓦剌軍占據,後瓦剌詐和,趁機發動攻勢,明軍只得倉促應戰,一敗塗地。明英宗被俘,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所殺。
Remove ads
清朝時,今張家口轄區,北屬口北三廳(多倫諾爾廳、獨石口廳、張家口廳),大部屬張家口廳,南部屬宣化府(治今宣化)。
咸豐十年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中,張家口與庫倫、喀什噶爾一同被開放為商埠。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內蒙古中部天主教教區發生教徒被殺事件,除崇禮西灣子主教座堂避難的5000多教友外,絕大部分(3200多人)被殺。宣統元年(1909年)8月,由詹天佑主持設計的自北京至張家口的京張鐵路建成並於11月通車,京張鐵路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勘測、設計、施工完成,投入營運的鐵路。
1912年中華民國時,張家口屬宣化府萬全縣。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興和道和口北道。次年,以察哈爾都統公署轄區為察哈爾特別區。察哈爾都統公署僑治萬全縣張家口,今有遺存。
民國九年(1920年),美國在張家口設立美國駐張家口領事館(1927年被撤銷),索克斌(Samuel Sokobin)擔任領事。
中華民國時期,張垣市為察哈爾省省會
亞聖代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察哈爾省地圖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設察哈爾省,萬全縣來屬,萬全縣張家口為省會。察哈爾特別區都統公署改為察哈爾省政府。
1927年10月國民革命期間,閻錫山攻打奉系,爆發下花園戰鬥,並占領張家口,後在奉系的反攻下,退守雁門、蔚縣、井徑[8]。

1925年10月13日,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張家口召開。內蒙古各盟、部、旗約100多名代表出席大會,一些蒙古族青年列席大會;共產國際駐內蒙古代表奧齊羅夫、中國國民黨代表李烈鈞(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國共產黨代表王仲一(中共張家口地委組織委員)、江浩(中共張家口地委宣傳委員)、馮玉祥的國民軍代表張之江(察哈爾都統)、蒙古人民革命黨代表丹巴道爾吉(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等人出席大會。
同年11月,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在張家口主持召開農工兵大同盟成立大會,來自熱河、察哈爾、綏遠各地的200多名代表與會。大會選舉李大釗、韓麟符、趙世炎、李裕智、王仲青、陳鏡湖、鄭丕烈為大同盟執行委員,李大釗任書記,韓麟符、趙世炎任副書記。[12][13][14]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長城戰役之後,日軍越過長城,向華北滲透,並於該年春占領察哈爾部分地區。5月26日,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中國將領在察哈爾組織人數約10萬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馮玉祥任總司令。6月22日,同盟軍開始向察哈爾和熱河的日軍發動進攻。7月12日,同盟軍在吉鴻昌的指揮下攻占重鎮多倫,並將日軍全部逐出察哈爾,此為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收復失地。此後,日軍與滿洲國軍對多倫進行反撲。同時,南京國民政府以實現軍令統一為由,也派遣軍隊進逼張家口,威脅同盟軍的後方,同盟軍被迫解散。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8月,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爆發張家口戰鬥。8月,日本組成察哈爾派遣兵團,東條英機任司令官,駐地原為多倫,後遷至張北。同年9月,日本人在以張家口為中心,包括察哈爾南部10縣的地區,成立察南自治政府,於品卿為主席。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初,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成立時,首都遷至張家口,並改為直屬蒙疆的張家口特別市。1945年8月11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預備開始進攻張家口特別市。20日,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開始進攻張家口特別市。23日,完成戰鬥。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稱為「張家口第一次解放」。8月25日,中共政權建立張家口市民主政府,市長張孟旭。張家口市為晉察冀邊區直轄市[15]:54。八路軍攻占張家口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瓦解,於品卿被八路軍逮捕。12月,晉察冀邊區組成特別法庭在張家口市郵政總局院審判於品卿,判處其死刑並執行。

1945年8月,「張家口第一次解放」後,中共華北地區的黨政軍機構陸續從阜平移駐張家口市。此時,張家口市有「第二延安」之稱[15]:54—55。1945年底,華北聯合大學教育學院隨中共軍隊進入張家口,隨即恢復原有的三個學院。次年又成立外國語學院,下設俄文、英文兩系,成仿吾任校長,周揚任副校長,張如心任教務長。華北文工團、延安魯藝工作團於12月合併到華北聯大,簡稱華大文工團。聯大設立文藝、法政、教育、外語四個學院。1946年10月,國軍攻占張家口,華北聯大等學校被迫提前於9月撤出。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國民政府正式設立張家口市。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國軍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以1個軍8個師駐守張家口。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第3兵團在楊成武司令員的指揮下向張家口地區守軍發起攻擊,形成對張家口包圍之勢。傅作義急令在北平的第35軍(欠1個師)及懷來(今懷來鎮)的第104軍第258師連夜馳援張家口。12月5日,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北平以北密雲殲滅國軍十三軍一個師。傅作義誤以為東北野戰軍要直取北平,因而,又急令三十五軍回師東撤,返回北平。12月7日撤至懷來縣,受到華北野戰軍強烈阻擊,當夜退守新保安城(屬張家口懷來縣)內。35軍被圍後,曾數次突圍,但均被擊退。軍長郭景雲感到突圍無望,便轉而在城內日夜修築工事,企圖固守待援。12月21日華北第2兵團連同東北野戰軍一部對新保安發動進攻。12月22日,解放軍攻克新保安,占領懷來縣全境,此時駐守張家口的國軍陷入絕境並開始突圍,而解放軍已經占領周邊地區所有高地,並已構築起堅固的工事。國軍突圍受阻。12月24日,解放軍占領張家口。[16]
Remove ads
1949年10月至11月間,爆發張家口鼠疫,造成75人死亡。1952年12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察南專區、察北專區合併後稱張家口專區,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為河北省省轄市,並為專區治所。1955年宣化市劃入。1958年5月張家口市改屬張家口專區。1959年5月撤銷張家口專區,所轄各縣劃歸張家口市。1961年5月復置張家口專區,張家口市及所屬各縣隸屬之。1967年12月,張家口專區改稱張家口地區,轄張家口市,縣屬不變。1981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在張家口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即華北大演習。胡耀邦、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華國鋒參加。演習結束後在張家口機場舉行閱兵。1983年宣化縣劃入,1983年11月,張家口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1993年7月1日,張家口地區和張家口市合併,稱張家口市。1995年5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張家口市對外開放(即開始在張家口適用改革開放政策),相對於其他城市開放較晚。[17]
1998年1月10日中午11時52分左右,張北地區一帶發生芮氏6.2級強烈地震。此次地震涉及張北、尚義、康保、萬全四縣19個鄉、200多個行政村,以及北京、天津、內蒙古等地。造成49人死亡、362人重傷、11077人輕傷,10多萬間房屋倒塌,4.4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8.36億元。[18]
2013年11月5日,張家口市與北京市聯合申請2022年冠名為2022北京冬奧會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15年7月底申請成功。
2016年1月,張家口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獲國務院批覆,撤銷宣化縣、宣化區,設立新的宣化區,以原宣化縣、宣化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宣化區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在原宣化區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萬全縣、崇禮縣,設立萬全區、崇禮區,管轄範圍和政府駐地不變。
2018年11月28日凌晨零時40分,張家口橋東區大倉蓋鎮盛華化工有限公司附近發生一起爆炸起火事故。該起事故造成24人死亡(其中一人為醫治無效死亡),21人受傷[19],過火的大貨車38輛、小型車12輛。[20][21]明火在凌晨2時48分基本撲滅。
Remove ads
地理

張家口市處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冀西北山間盆地,北靠壩上高原,南為洋河谷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跨東經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緯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離近300公里、東西最大距離約228公里,以大馬群山分水嶺為界,分北部壩上、南部壩下兩個自然地理區域。屬中溫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406毫米,年均溫10.3 ℃。
位於蔚縣、涿鹿交界處的小五台山平均海拔2000公尺,其中主峰東台最高,達2882公尺,為河北省最高峰。
主城區地處清水河兩岸,東、西、北三面環山,只有南面是小面積平原,長城從北面山上蜿蜒而過,平均海拔725公尺。在城區內就可看到,主城區由於地形原因呈南北狹長狀分布。
由於氣候原因,城區四周的山上曾經很少有綠色植物覆蓋,經過市民多年的齊心努力,現已建立了數個森林公園及眾多的景點,風景怡人。
Remove ads
政治
|
|
Remove ads
張家口市現轄6個市轄區、10個縣,市人民政府駐長城西大街10號市府大樓,原通泰大廈。
此外,張家口市設立以下3個行政管理區:國家級張家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塞北管理區、察北管理區。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118,908人[31]。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345,48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226,577人,下降5.21%,年平均增長率為-0.53%。其中,男性人口為2,080,437人,占總人口的50.51%;女性人口為2,038,471人,占總人口的49.4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06。0-14歲的人口為626,893人,占總人口的15.22%;15-59歲的人口為2,460,012人,占總人口的59.7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32,003人,占總人口的25.0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26,615人,占總人口的17.6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722,683人,占總人口的66.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396,225人,占總人口的33.9%。
張家口在歷史上就一直是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交往、貿易流通、長期融會的重要之地。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此外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朝鮮族、白族、維吾爾族、彝族、黎族、壯族、侗族、布依族、高山族、土家族、苗族、哈薩克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瑤族、哈尼族、傣族、畲族、拉祜族、錫伯族、鄂溫克族等26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共計7萬餘人,其中人數超過萬人的有回族和滿族。少數民族分布在市區和各縣,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全市現共有2個民族鄉,91民族村。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056,064人,占98.4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62,844人,占1.5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25,611人,下降5.27%,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966人,下降1.5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6個百分點。
張家口市民族鄉、民族村列表
宗教
全市現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五種宗教。信教群眾12萬餘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5%左右,其中尤以天主教(六萬餘人)和伊斯蘭教(近四萬人)信眾為最多。現有教職人員二百餘人。有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基督教教務委員會、伊斯蘭教協會、佛教協會籌備組等六個宗教組織。已開放宗教活動場所173處,其中天主教123處,基督教11處,伊斯蘭教34處,佛教3處,道教2處,比較著名的宗教場所(含遺蹟)有楊家坪聖母神慰院、若瑟總修院、天主教宣化教區、天主教西灣子教區和新華街清真寺等,楊家坪聖母神慰院是天主教內最嚴謹的隱修會——嚴規熙篤會(Trappist)於1883年在張家口附近太行山區建立的該會亞洲第一座隱修院,1947年解散。
經濟

2020年,張家口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878.4億元,比上年增長3.8%;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9%,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2020年,張家口市新增就業5751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696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4%。
2020年,張家口市CPI累計上漲1.9%,低於全省0.2個百分點,低於全國0.6個百分點。調查的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五升三降。食品菸酒、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五類商品及服務價格比上年分別增長7.8%、0.1%、0.3%、0.6%和2.8%;衣著、居住、交通和通信三類價格比上年分別下降0.5%、1.4%和2.6%。
2020年,張家口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6.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3%,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2%,占規上工業比重達39.7%;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下降8.2%,比上年降低2.3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1%,風力發電行業增加值增長3.0%,太陽能發電行業增加值增長14.9%。
2020年,張家口市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25.3億元,比上年下降2.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75.5億元,增長4.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46.1億元,增長5.0%。其中教育支出87.8億元,增長3.5%;科學技術支出3.7億元,增長55.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7.1億元,增長6.9%;衛生健康支出62.3億元,增長19.1%;農林水事務支出141.8億元,增長9.4%。
2020年,張家口市生產總值實現1600.1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7.7億元,比上年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430.9億元,比上年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901.4億元,比上年增長4.3%。三次產業比例由2019年的15.7:28.2:56.1調整為16.7:26.9:56.4。
2020年,張家口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提高10.7、8.8和5個百分點。其中,建設項目投資下降2.3%;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增長16.3%。拉動張家口市固投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是新能源投資拉動明顯。受風光電併網優惠政策影響,風能投資同比增長50.4%,帶動新能源投資同比增長44.5%。二是工業投資較快增長。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52.4%,帶動張家口市工業投資增長27.8%。三是冰雪產業投資大幅增長。張家口市冰雪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0.8%。四是新開工項目個數增加。張家口市新開工建設項目621個,同比增加87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5.6%。
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5529萬畝,桑乾河、洋河、潮白河等河流流經境內,沿河形成的河川盆地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有利於發展農業和水果業,是全市糧食和水果的主產區。
已發現各類礦產83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種33種。一些大宗礦產如煤、鐵、金、鉛、鋅、膨潤土、沸石、石墨、磷礦等均在河北省占有重要地位。
水資源總量21.91億立方公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87立方公尺。
現有林地面積1059萬畝,森林覆蓋率20.4%,三北防護林工程穿越市境。
特產
張家口有著名的三寶:山藥(「藥」讀音yek,入聲)、莜麵、大皮襖。「山藥」是張家口人對馬鈴薯的慣稱,而並非藥材山藥,此稱呼廣泛使用在晉語的大包和張呼片地區,同時晉語和官話的過渡區比如延慶,也使用;「莜麵」指的是莜麥(裸燕麥)粉,是張家口人喜歡的主要食品之一,延慶人也常食用;「大皮襖」是指張家口地區由於海拔較高,冬季氣候寒冷,蒙古地區出產的皮料也會在這裡集合,所以出產的皮衣很有名,張家口是中國著名的「皮都」之一。
此外,張家口的特產還有宣化牛奶葡萄、螢石等。內蒙古草原出產的一種滋味鮮美的白蘑菇也會在張家口集散,並因張家口而得名「口蘑」。
交通

在主城區南部9公里處設有張家口寧遠機場,為國內支線機場。
張家口市境內有京包鐵路(京張鐵路為其中一段)、豐沙鐵路、沙蔚鐵路、大秦鐵路,另外宣龐鐵路、宣煙鐵路通礦區。張集鐵路亦於2011年4月28日開通,後與張唐鐵路(張家口到唐山曹妃甸)合併為唐呼鐵路。京張城際鐵路原預計於2009年8月左右開工建設,經過多次延期後,於2016年上半年開工,2019年12月30日與呼張客運專線(張家口至內蒙古呼和浩特,與京張城際鐵路、集包鐵路第二雙線呼包段構成京包客運專線)和大張客運專線(張家口至山西大同)一同竣工。近期規劃還有張准鐵路(規劃中)、太錫鐵路(建設中)[32][33]。現鐵路通車總里程580多公里。
公路方面,有 109國道、
110國道、
112國道、
207國道、
京張高速公路、
宣大高速、
丹拉高速公路(丹東至拉薩國道主幹線)、
京藏高速公路、京化高速公路、張石高速公路以及19條省級公路穿越市境,張承高速公路(通行段至崇禮北收費站,崇禮北至承德為施工段)、張涿高速公路(2013年12月31日張涿高速全線貫通)。截止2007年年中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95萬公里,位居河北省第一。[34]
城區現有公共運輸路線30條,並已開通發往河北省內、省外以及本市各縣的多條長途客運路線。2023年9月,張家口入選為國家公車都市建設示範城市[35][36]。
媒體
張家口市內媒體涵蓋了電視、廣播、報紙等眾多形式,主要媒體包括:
- 張家口電視台
- 張家口電視一台(新聞綜合頻道)
- 張家口電視二台(綜合影視頻道)
- 張家口電視三台(綜合文藝頻道)
- 張家口日報
- 張家口晚報
- 張家口廣播電視報
- 張家口廣播電台
- 張家口廣播電台一台(新聞綜合廣播頻道)調頻107.4兆赫,中波1566千赫
- 張家口廣播電台二台(綜合文藝廣播頻道)調頻100兆赫,中波900千赫
- 張家口廣播電台三台(交通生活廣播頻道)調頻98.6兆赫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勝古蹟

張家口古遺址多,分布面廣。境內存有戰國、秦、北魏、北齊、金、明6個時期10段長城,總長約2500公里,延伸市區和12個縣。古長城的「大境門」是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陽原縣「泥河灣遺址」是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有「世界標準地層」。涿鹿礬山是「黃帝戰蚩尤」的古戰場,黃帝城、黃帝泉、軒轅湖、黃帝祠、蚩尤三寨、蚩尤泉、上下七旗、釜山、橋山、蚩尤墳等許多歷史古蹟猶存。
張家口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市屬各縣留有許多古城址。著名的有蔚縣代王城,是古時諸侯國之一的代國都城;沽源縣小宏城,北魏時為御夷故城;赤城縣境內的雄關獨石口,有「朔方天險」、「上谷咽喉」之稱;宣化城漢屬上谷郡地,唐末五代屬武州,遼、金、元為州府治,明代為九邊之一;萬全城、雞鳴驛城,部分磚牆保存尚好。
張家口境內古墓葬很多。有蔚縣代王城漢墓群,懷安縣漢墓群(分布於3個鄉6個村境內)為西漢古墓群,萬全區老龍灣漢墓群,宣化遼壁畫墓,赤城有明代名將楊洪墓。[4]
全市共有2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多處全國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長遠規劃
張家口市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2月2日,國務院批准了《張家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0-2020年)》

未來的張家口市域內規劃期末,本市城鎮等級規模結構分為四級,首級市域中心城市為張家口市區(橋東區、橋西區);第二級為5個中小城市,即沙城(懷來縣)、張北、蔚州(今蔚縣)3個中等城市,涿鹿、陽原2個小城市;第三級為柴溝堡、西灣子等7個縣城,第四級為84個建制鎮。
依據城市現狀布局及未來城市空間趨勢,主城區劃分為7個片區:
市中心劃分為城北片區、紅旗樓片區、南站片區、鐵路南片區。
宣化城區劃分為古城片區、新城片區。
下花園城區分為下花園片區。
城市主中心位於市中心區的緯二路和緯三路一帶,形成行政辦公,文化娛樂,金融貿易為主的新區中心。兩個次中心分別位於宣化城區和下花園城區,形成金融貿易、文化娛樂中心。
市中心區將沿清水河兩岸富有變化的建築、景觀結點和沿河綠帶相串聯,形成既有整體感,又有節奏感的城市濱河景觀風貌。沿八角台向北經賜兒山、水母宮、東太平山、西太平山,構成自然景觀風貌,與沿河休閒軸遙相呼應。
城區北端的大境門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在這裡,以大境門為主體,藉助山勢河流,開闢廣場,增設綠地,無疑是「跨越雄關」的一大勝景。
主城區將選擇合適地段結合張家口的山川風貌、地域文化及社會經濟特徵設置城市八景,即:
跨越雄關、時代牧歌、魚水情深、華夏之尊、沃野莜香、故里情懷、北國逢春、城河浸月。
隨著都市計畫的日益擴大,張家口、宣化兩地逐步趨於一體,形成「片」狀布局,下花園為相對獨立片區。
到2020年城市人口為110.4萬人,到2050年將達到180萬人左右。21世紀中葉,張家口將成為物資環境和生態環境高度協調,景觀優美,各類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完善,富於文明的現代化城市。
教育
- 張家口市第一中學
- 張家口市第二中學
- 張家口市第三中學
- 張家口市第四中學
- 張家口市第五中學
- 張家口市第六中學
- 張家口市第七中學
- 張家口市第八中學
- 張家口市第九中學
- 張家口市第十中學
- 張家口市第十二中學
- 張家口市第十九中學
- 張家口市第二十中學
- 張家口市第二十一中學
- 張家口市第一職業中學
- 張家口市創新國際中學(私立)
- 張家口市東方中學
- 張家口市立正博高級學校
- 張家口市寶豐街小學
- 張家口市書院巷小學(掄才書院)
- 張家口市下東營小學
- 張家口市長青路小學
- 張家口市衛華小學
- 張家口市五一路小學
- 張家口市蒙古營小學
- 張家口市寶善街小學
- 張家口市鐵路斜街小學
- 張家口市橋東區老鴉莊鎮高廟小學
- 張家口市利民小學
- 張家口市南菜園小學
- 張家口市北新村小學
- 張家口市逸夫小學
- 張家口市大境門小學
- 張家口市南小區小學
- 張家口市東風小學
其它信息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