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區 (香港)

香港十八區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區 (香港)map
Remove ads

22°17′03″N 114°13′27″E

快速預覽 東區 Eastern District, 所在地 ...
Thumb
鰂魚涌、西灣河、筲箕灣一帶的建築物
Thumb
傍晚的西灣河及筲箕灣一帶

東區(英語:Eastern District),又稱港島東香港東,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東北部,範圍包括銅鑼灣東部到小西灣,西起銅鑼灣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以東的歌連臣角。東區面積約 1,813公頃,2021年人口有529,603人[2],為港島區人口最多的地區,亦是全港千萬富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3]。東區的人口約六成居民住在自置居所,另外約四成居民住在公共屋邨及資助房屋。

東區發展成熟,公共運輸及運輸網絡完善,有港鐵、巴士、電車小巴服務,而東區走廊東區海底隧道為對外交通重要幹道。區內教育、醫療、社區及康樂設施完備,亦有大型購物商場及商業中心。

近年不少政府或法定組織總部如證監會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搬遷到東區辦公,亦有不少的跨國企業的辦公室選址於太古坊,例如安永法國巴黎銀行LVMHFacebook等。除了私人商業區太古坊外,區內亦有大型港島區規模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的太古城中心康怡廣場

Remove ads

地理

東區包括四個法定分區,分別為北角炮台山北、北角半山)、鰂魚涌康山太古城)、筲箕灣西灣河)及柴灣杏花邨小西灣),括號內為分區或地方俗稱。

西以屈臣道、麥連街、蜆殼街、留仙街(連接英皇道天后廟道交界)、雲景道及怡景道和灣仔區為界;南和南區為界。

東區人口接近六十萬,在香港十八區排第四[4];毗鄰的灣仔區卻只有十五萬,全港第二少[5]。為解決2015年取消委任區議員後,灣仔區議席太少的問題,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選區會改屬灣仔區,並把東區區議會範圍縮短至炮台山,並於2016年1月1日生效。

歷史

根據《 羅屋博物館》壹書的記載,東區一帶最晚於宋朝時便有人聚居,當時來往浙江福建廣州之間的船隻,有時會在途經柴灣時到岸上取水。(1991年,在灣仔區的奇力島( 香港島海底隧道入口 ),即往日的燈籠洲,發現一個盛載二千多枚隋、唐及宋代錢幣的陶罐,但是柴灣地區目前還未有發現過兩宋時代文物. )

Thumb
1890年的港島東區地圖

東區的語言,早期以閩南語為主,包括原居民的閩南漁民以及香港開埠以來定居銅鑼灣的福建籍人口,北角的福建籍人口早期由銅鑼灣一帶伸廷,後來又由北角伸廷至鰂魚涌以及整個東區。香港人口中的閩南人自開埠以來聚居於灣仔(特別在廈門街一帶)、銅鑼灣以及上環(福建商會的中心)一帶,而北角、鰂魚涌以及西環一帶的福建人則是較後遷入的,而在潮州人聚居的九龍東一帶亦有一定數量的福建人,在福建人聚居的地方亦有一定數量的潮州人。而香港有120萬至140萬的閩南人,當中散居於全港各區。在大逃港以後,香港人口變為以說粵語為主,而香港政府推廣粵語為香港通用語,使香港各省籍文化人都以廣州話為母語,所以在各個福建人聚居的地區亦絕大多數改以港式廣州話溝通。

東區的北角、鰂魚涌的人口很大量祖籍是來自福建,而柴灣以及筲箕灣則有部份閩系漁民以及福建籍移民,但香港人口是以二次大戰後移民以及偷渡潮抵港為主,在語言統一後亦使各民系人混居,所以東區人口不限於閩系的閩南人潮州人以及閩東系的艇戶。(有一段時期,北角等地也有少數上海人廣府人移入)

在未有區議會之前,現時的東區根據當時的市政局分界劃分為北角及筲箕灣兩區,現時的銅鑼灣東在北角以外(屬灣仔區)。

另一方面,1969年因應民政主任計劃而劃分的東區,還包括現今南區之東部(赤柱石澳),直至1975年9月29日南區的成立為止。

由於19世紀的佔主導地位的軍事力量主要是海軍力量,所以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政府選擇中西區作爲維多利亞城,而柴灣在香港島東部的海邊,有被海盜襲擊的危險,無險可守,所以即使是20世紀上半葉,柴灣仍長期處於落後的位置。直至二次世界大戰完結後,香港重光香港政府為處理當時居民的居住問題和就業問題,於是仿效英國工業革命帶動經濟的做法,在柴灣設立工業區,並設立公共房屋,令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香港政府的華人官員還把其中的公共房屋命名為興華村,這個名字有華人在香港復興,當家作主的深遠意味。

直至現在,香港島東部不再有海盜襲擊的危險,而且東區走廊和香港2號幹線在1984至91年7月之通車已使東區發展迅速,加上香港島的就業機會比較多,所以,為應付市民對港島住房的需求,政府和發展商在90年代一直大力發展區內住房建設和配套建設,包括各色各樣的公共房屋,居屋和私人樓宇,應付市民的不同需要。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民政事務專員

現任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黎旨軒先生,於2025年4月22日接替陳尚文出任該區專員。

歷任東區民政事務專員

  • 李金忠 先生(任期:1998年–2000年12月22日)
  • 謝美珊 女士(任期:2001年1月8日–2003年6月22日)
  • 曹振華 先生(任期:2003年6月23日–2009年10月2日)
  • 許英揚 先生(任期:2009年10月6日–2013年11月30日)
  • 鄧如欣 女士(任期:2013年12月2日–2018年6月12日)
  • 陳尚文 先生(任期:2018年6月13日–2025年4月21日)
  • 黎旨軒 先生(任期:2025年4月22日至今)

區議會

東區區議會於1982年成立。東區區議會的標誌由英文字母「E」字加上左側一點組成的人形,從上方開始順時針依「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組合而成。東區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東區的事務,共有30名議員,包括6名民選議員、12名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及12名委任議員。

統計資料

根據花旗銀行公佈的「香港千萬富翁調查報告2020」,東區為全港千萬富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高達19%[6],可見東區人口質素是數一數二的。

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7],東區的人口資料如下:

人口特徵
  • 人口: 529,603 人
    • 15歲以下: 9.7%
    • 15至24歲: 6.9%
    • 25至44歲: 27.1%
    • 45歲至64歲: 32.9%
    • 65歲及以上: 23.4%
  • 年齡中位數: 49.0 歲
  • 十五歲及以上從未結婚人口比例
    • 男性: 30.0%
    • 女性: 27.0%
教育
  • 15歲及以上人口具專上教育程度比例: 39.8%
勞動人口特徵
  • 勞動人口: 281,513 人
  • 勞動人口參與率
    • 男性: 63.6%
    • 女性: 55.3%
    • 合計: 58.9%
  • 每月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20,000 港元
住戶特徵
  • 家庭住戶數目: 188,706 戶
  • 家庭住戶平均人數: 2.8 人
  • 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 32,000 港元
房屋特徵
  • 有家庭住戶居住的屋宇單位數目: 188,514 個
  • 每個屋宇單位的平均家庭住戶數目: 1.001 戶
  • 自置居所住戶在家庭住戶總數目中所佔的比例: 58.9%
  • 家庭住戶每月按揭供款及借貸還款中位數: 14,000 港元
  • 按揭供款及借貸還款與收入比率中位數: 20.0%
  • 家庭住戶每月租金中位數: 3,520 港元
  • 租金與收入比率中位數: 19.3%
  • 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 44 平方公尺
Remove ads

社區環境

公共屋邨

東區的公共屋邨主要集中在筲箕灣柴灣小西灣

居屋屋苑

東區的居屋屋苑主要集中在西灣河筲箕灣道(即電車路一帶)、筲箕灣柴灣小西灣

主要私人屋苑

該區寶馬山屬於高尚住宅區。鰂魚涌西灣河北角則以中產大型屋苑為主。因為東區交通方便,同時距離港島其他商業中心區較近,所以英尺價較高。

如按照《城市規劃條例》擬備的分區計劃,嘉亨灣鯉景灣THE HOLBORN 則位於鰂魚涌。[8]

更多資訊 名稱, 照片 ...
Remove ads

大型商場

Thumb
太古城中心一期

商業樓宇

很多跨國公司的辦公室選址港島東,例如太古坊,令東區成為香港其中一個商業區。

政府及司法機構

總部大樓或位於政府建築物
位於私人建築物

公共設施

教育

大專院校
中學教育
小學教育
幼兒教育
國際學校
  • 英基鰂魚涌小學(ESF Quarry Bay School)
  • 漢基國際學校(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 法國國際學校(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 地利亞加拿大學校英語DSC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DSC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
  • 香港韓國國際學校英語Kore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Kore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 蒙特梭利國際學校(The International Montessori School)
  • 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筲箕灣校舍)(Carmel School)
  • 茵維特中學(Invictus Secondary School)
  • 雅惠國際幼稚園 (Grace Garden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 漢迪國際幼稚園暨幼兒園 (Kendall International Preschool)
特殊學校

醫療服務

公營診所
公營醫院(港島東聯網)
私營醫療機構

文娛康樂

旅遊

旅遊景點

酒店及服務式住宅

經濟發展

商業

東區的商業大廈及酒店集中於鰂魚涌太古城北角、一帶,主要大廈是太古坊,於2008年4月起東區最高的摩天大廈港島東中心分階段入伙。因此很多政府部門由中環和灣仔搬遷到東區辦公,加上不少的跨國公司的辦公室選址於港島東。

工業

工業大廈集中於北角東部及柴灣碼頭一帶。

區內收入

寶馬山西灣河海旁屬於高尚住宅區;而鰂魚涌北角是傳統地段的市區住宅區之一,交通方便,收入中位數是全港第四高[來源請求],但筲箕灣及柴灣有15座公屋,23座居屋,使東區內部收入差異大。

交通

Thumb
東區常見的公共行人天橋,以圓角矩形為設計特色

道路

幹線道路

巴士

巴士
更多資訊 專營巴士路線列表 ...
巴士(只限指定日子服務)
更多資訊 專營巴士路線列表 ...
專線小巴
更多資訊 專線小巴路線列表 ...
紅色公共小巴

未來

道路

未來發展

東區走廊下設行人板道

香港特區政府於2020年12月31日刊憲,建議在東區走廊下增設板道,用作人行道和自行車道,以連接銅鑼灣鰂魚涌的海濱,加強北角海旁的連通性。[10]

擬議板道分為東、西兩段,從油街糖水道為西段(長約0.7公里),而從電照街至海裕街為東段(長約1.1公里)。走線盡量利用東區走廊結構下的遮蔭,將擬議板道對維多利亞港的影響減至最低。板道寬度最少10公尺,讓不同人士(包括行人、緩跑人士、騎單車者和其他人士)可以安全共用並進行不同的活動。

除了西段和東段兩端共四個出口外,亦會設置五個連接點,以加強板道與內陸的聯繫。建議方案亦包括建造合共三條開合橋,讓船隻在有需要時得以進出擬議板道以內的近岸水域,並降低板道的坡度,創造更舒適的體驗和增加親水性。

此外,擬議板道的沿線將會鋪設水管、污水管及公用設施,以配合設置配套設施如洗手間、飲水機和小食亭等。方案建議利用東區走廊現有的樁柱式保護墩上的空間,建造合共六個觀景台,以方便市民欣賞維多利亞港景色,並會建造一個釣魚平台,方便垂釣人士。

體育

東區足球隊是東區體育會轄下的一支地區足球隊,現時於香港超級足球聯賽角逐,以小西灣運動場為其主場。球隊於2015-16年度球季,獲得香港乙組聯賽亞軍,晉升上香港甲組聯賽競逐。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