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濟南市
中國山東省省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濟南同時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九大跨省區分行之一的濟南分行也設立於此。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根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05-2020年)》,濟南被定位為區域中心城市。
濟南擁有2700多年的歷史,[3]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故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劉鳳誥對聯)的美譽。濟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4]、國家創新型城市、中國軟件名城、國家園林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北臨黃河,南依泰山。全市共轄10市轄區、2縣,總面積10,244平方公里[5]。濟南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市、北部的德州市和濱州市、東部的淄博市、南部的泰安市交界。中共濟南市委員會、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濟南市人民政府、濟南市政協均駐歷下區龍鼎大道1號。
濟南已成功舉辦2004年亞洲杯、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第七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等多項國際和國家級盛會。2015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在濟南舉辦,標誌着這項世界盛會創辦一個多世紀後首次走進亞洲。2016年中國綠公司年會、2017年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在濟南開幕。
2016年12月7日,濟南市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位列第18位。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支持濟南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2020年8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成為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中唯一支持建設的實體性新區[6]。 202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繼雄安新區之後全國第二個起步區。[7]
Remove ads
詞源
「濼」字
甲骨文
金文
「濟南」之名來源於西漢時設立的濟南郡。濟南之「濟」指濟水,濟南意為濟水之南。古濟水發源於現河南省濟源市,流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黃河山東段。後因黃河在新莽天鳳元年(14年)從濮陽改道流入其濟水的以北的那一段河道。在1128年改道時,黃河下游流入泗水,1855年改道時,黃河下游流入濟水。因此成為了黃河下游的幹流河道。而濟南、濟源、濟陽、濟寧等地名還是保存了下來。
濟南簡稱
歷史
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濟南是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為特徵的龍山文化的發現地,於1928年在原歷城縣龍山鎮(今章丘區龍山街道)的城子崖的發掘中首次發現,並以發掘地命名為龍山文化。[9]
夏代,城子崖一帶建有較大規模的城市。商周時代,濟南為古譚國(東方方國,都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帶)[9]
跟濟南相關的最早的傳說,是舜耕歷山,《史記》記載「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相傳舜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所以市內至今還散遺各個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耕山」等。因為叫歷山的山有很多,所以現在比較有爭議,其中一說是濟南的千佛山。而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寫道「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謂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書》舜耕歷山,亦云在此,所未詳也。」
春秋時期著名的齊晉「鞍」之戰發生在市北的馬鞍山一帶。成書於春秋的《詩經·大東》,是現存最早的一篇有關濟南的文獻。漢代公元前164年設立濟南國,公元前154年又廢國改郡。西漢時期,有多位皇親被分封在濟南,劉辟光、劉就、劉聖等王公貴族先後被封為濟南王,濟南王劉辟光後參與了「七國之亂」。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史稱「王莽改制」。其在位期間,把濟南改成樂安,直到十六年後,光武帝又將樂安改為濟南國。
東漢期間依舊設濟南王,後因為無嗣導致「國除」:「安帝延光四年(125年),濟南王香薨,無嗣國除。順帝永建元年(126年),以阜陽侯劉顯為濟南王。桓帝永興元年(153年),濟南王廣薨,無嗣國除。靈帝熹平三年(174年),以河閒王劉利子劉康為濟南王。」
隋高祖開皇三年(583年),改濟南郡為齊州。這段時期濟南的佛教比較興盛,留有千佛山、靈岩寺、千佛崖石窟造像、四門塔(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等佛教遺蹟。隋開皇初廢郡,大業初復置齊郡,轄有歷城、祝阿、臨邑、臨濟、鄒平、章丘、長山、高苑、亭山、淄川10縣。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齊郡為齊州,次年置總管府。貞觀元年(627年)撤總管府,貞觀七年又置總督府。天寶年間先後改稱臨淄郡、濟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齊州,轄歷城、章丘、亭山、臨邑、長清、禹城、臨濟7縣。
到了北宋初屬京東路,元豐元年(1078年)屬京東西路。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領歷城、禹城、章丘、長清、臨邑5縣。曾鞏任職於濟南時曾各種賦詩撰文,促進了濟南文學的發展。兩宋交際時期,濟南府的文學更加繁榮,出現了李清照、辛棄疾等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宋詞作家,兩人被稱作「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辛棄疾字「幼安」)。中國廣告史上最早的商業印刷廣告,出現在北宋時期的濟南府。上海博物館藏的北宋濟南劉家針鋪廣告銅版,是現存最早的工商業印刷廣告。在這則高12.5厘米,寬13厘米的廣告銅板上,中心位置繪有商標——白兔搗藥圖,廣告的標題是商店名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告訴人們商店的地址是「認門前白兔兒為記」,商店經營項目、質量要求和經營方針是:「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可轉為販,別有加燒。請記白」。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印刷廣告文物,比西方的印刷廣告早三百多年。
1128年,北宋的京東東路的濟南府被完顏宗翰、完顏宗輔、完顏宗澤、完顏宗弼、拔離速的3萬金軍攻佔,之後依稱濟南府,屬京東東路,領歷城、臨邑、齊河、章丘、禹城、長清、濟陽7縣。元初改為濟南路,屬中書省,領歷城、章丘、鄒平、濟陽4縣及棣、濱2州,棣州治厭次(今惠民縣),轄厭次、商河、陽信、無棣4縣;濱州治渤海(今濱州市),轄渤海、利津、霑化3縣。1214年,金朝的京東東路的濟南府被成吉思皇帝與拖雷的大軍攻佔,1216年底—1217年初金軍驅逐了之前攻佔京東東路的濟南府的大軍駐軍,1220年濟南府再次被木華黎攻佔。
元朝屬於腹里的濟南路,濟南的文化依舊興盛,產生過杜仁傑、張養浩等著名文學家和散曲文人。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初朝廷徵召附近民夫修理決口的黃河河道,由於監工管理極為粗暴,肆意鞭打這些民夫,因此潁川路人劉福通和韓林兒(韓山童之子)就利用這些民夫的不滿情緒發動了紅巾軍之亂;參與紅巾軍之亂的軍隊對當時的大城市都要攻佔和殺掠一番(對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和平民百姓等都是如此);紅巾軍之亂的隊伍純粹是一群不受指揮與控制的強盜土匪,他們於1358年從海寧州渡海攻佔膠西路、益都路和濟南路等地;1362年王保保鎮壓了之前攻佔濟南路、膠西路、益都路的紅巾軍駐軍。
焚殺官兵紳弁數十萬人,踞城十有四日乃去。家余焦壁,室有深坑,湖井充塞,衢巷枕藉。蓋千百年來未有之慘也!
《歷城縣誌》載1638年濟南之屠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軍攻佔濟南路,曾置山東行中書省。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治濟南,濟南開啟了作為山東省會的歷史。時濟南府治歷城縣,轄有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肥城、青城、陵縣15縣及泰安、德州、武定、濱州4州,州領11縣。泰安州轄新泰、萊蕪2縣;德州轄德平、平原2縣;武定州轄陽信、海豐、樂陵、商河4縣;濱州轄利津、霑化、蒲台3縣。到了嘉靖、萬曆和天啟年間(1521—1627年)濟南府成為當時中原第一大都會,1635年,1636年,1638年,1639年,1642年滿清五次引兵攻佔北直隸和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殺掠無數,尤其是1642年攻陷濟南府時,肆意戮掠後撤退,濟南府城內外積屍十三萬具。滿清順治朝時,山東多次爆發反抗滿清統治而後被鎮壓的起義,這給當時的山東尤其是濟南府造成不小的損毀。據說當時白天赤地千里,榛榛莽莽,夜晚手遊鬼哭,人跡罕至(超過百萬人遇害)。清康熙年間,濟南的商業開始緩慢恢復發展。後為山東布政使司的治所。
Remove ads
1904年,濟南開設了商埠,工商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1911年津浦鐵路開通並路過濟南。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華民國成立後,濟南改作濟南市。民國時期濟南的工商業更加繁榮,瑞蚨祥、大觀園商業城和濟南嘉禾捲菸廠開張,商埠的面積不斷擴大。1928年,進行北伐的國民革命軍佔領濟南。而日本卻藉口以「北伐軍殺害濟南日本僑民」為由,於5月3日出兵濟南報復,將國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東交涉員蔡公時及署內職員17人虐殺,隨後對城中百姓進行大規模殺掠,超過6000濟南市民被殺害,史稱「五三慘案」。直至1929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濟案協定》之後,日軍才退出濟南。1929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析歷城縣城、城外商埠及其四郊置濟南市,全市面積為175平方公里,設城內一、二、三區,城外一、二、三區,商埠一、二、三、四區,共10個區。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同年12月,馬良出城迎接欲侵略濟南的日軍進城,濟南陷落。佔領濟南後,日軍將濟南劃為11個區,稱城內東區、城內西區、城外東區、城外西區、商埠東區、商埠西區、商埠中區、東鄉區、南鄉區、西鄉區、北鄉區。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於同年收復濟南,此時濟南設11個區,總面積177.62平方公里。1948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戰亂導致全國物價飛漲、紙幣貶值,濟南經濟全面崩潰,商埠逐漸消失。同年9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濟南,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濟南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濟南特別市和濟南特別市人民政府,1949年5月改為山東省的省轄市。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濟南進行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各商鋪以及工廠改由公私合營辦理,同時,出現了中國重汽等著名企業。1958年,將泰安專區的泰安市和章丘、長清、萊蕪、新泰、歷城、寧陽劃歸濟南市。1959年9月,平陰縣、肥城縣劃歸濟南市,同時設立新汶市,撤銷長清縣。1960年,平陰縣劃歸菏澤專區,1961年,泰安專區恢復,將濟南市除歷城縣外的8個縣(市)劃歸泰安專區,濟南市轄區範圍恢復1958年前的建制。文化大革命時期,濟南再次陷入混亂局面。學校和單位以開批鬥大會為由停止工作,全市各部門癱瘓,紅衛兵上街抄家、武鬥。
改革開放後,濟南進入復甦階段。相繼出現浪潮、魯能等著名企業,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商業、旅遊業、體育業也有所發展。
1978年,長清、章丘2縣重新劃入,調整後,濟南市共轄歷下、市中、天橋、槐蔭、郊區5個區和歷城、長清、章丘3個縣。1987年,撤銷濟南市郊區和歷城縣,設立濟南市歷城區。1989年,將德州地區的濟陽、商河兩縣劃歸濟南市。1992年,撤銷章丘縣,設立章丘市(縣級市)。1994年2月,濟南市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2001年,撤銷長清縣,設立長清區。
2004年濟南成為亞洲杯足球賽的主賽場之一,2004年還在大明湖舉辦了O-125世界摩托艇錦標賽。2007年7月濟南遭受特大暴雨襲擊。由於短時間雨量過大以及城市排水系統能力不足,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蹤、170多人受傷,和重大財產損失[11][12]。2009年濟南承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運會,2013年,濟南又舉辦了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藉助舉辦大型賽事的機遇,濟南大力發展了東部新城與西部新城。2012年春節,市政府由濟南市經二路193號[13]搬遷到全運會時期建設的龍奧大廈,位於龍鼎大道1號。[14]2016年,撤銷章丘市,設立濟南市章丘區。2018年,撤銷濟陽縣,設立濟南市濟陽區。
2019年1月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15]
Remove ads
地理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3.6℃,無霜期235天,氣溫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氣溫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溫27.2℃(7月),最低月均溫-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14.0毫米。[16]
濟南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較為清爽,冬季風大寒冷。1月平均氣溫-0.2℃,7月平均氣溫27.6℃;極端最高氣溫42.5℃(1955年7月24日,市區),極端最低氣溫-26.8℃(1985年12月8日,章丘),市區極端最低氣溫-19.7℃(1953年1月17日);年平均氣溫14.9℃,年平均降水量702.5毫米,且山區較平原降水量大達710毫米,由於地表傾斜,不易存水。濟南夏季降水多於一般北方城市,加之三面環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熱空氣回流聚集,導致了濟南的夏季高溫濕熱。1951-2013年日最高溫≥40℃天數19天[17]。
Remove ads

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陸地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
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徒駭河、大汶河四大河流。除這四大流量較大的河流外,還有南部山區季節性比較強的錦陽川和錦繡川兩大河流,淄河發源於萊蕪區。湖泊有大明湖(歷下區)、芽莊湖、雪野湖等。
濟南別稱泉城,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着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湧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範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屬「濟南泉群」。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 。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岩漿岩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置的石牆,將水脈阻斷攔蓄。最終,攔蓄在這裏的大量地下水,憑着強大壓力,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湧出地面,於是就出現了天然湧泉。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雖然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緩衝。
Remove ads
濟南屬於中國東部大型城市,為保證城區供水與保證各大泉群噴涌,濟南市採取關閉大部分地下水井,改用地表水源的方法。因此在城市南面,西面和北面都建有大型水庫,保證全年的市區自來水供應。
- 南部在錦陽川、錦繡川、錦雲川流域主要水利設置有黃巢水庫,錦繡川水庫和臥虎山水庫,他們都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境內。
- 西部主要是利用黃河水作為水源的玉清湖水庫,位於濟南市槐蔭區與長清區交界處。
- 城市北部有利用黃河水作為水源的鵲山水庫,位於濟南市天橋區境內。
除以上大型水利設施外,還有很多小型的塘壩和土壩建在南部山區的主要河流上。這些小型水利設施有效的降低水流速度,減小水土流失,加強地下水補給,同時也保障了南部山區農業有足夠的灌溉用水。
這些水利設施除了為濟南市提供必要的水源外,另外還有風景區的功能,水庫廣闊的水域面積和濕地氣候吸引了很多野生動物在庫區棲息。因此這幾個水庫也是濟南市民經常光顧的休閒場所。另外水庫中還發展有養殖業,淡水魚類是主要的品種。
政治
中國共產黨濟南市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濟南市的領導機關,由中國共產黨濟南市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向其負責並報告工作。中共濟南市委接受中共山東省委的領導。
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是濟南市的國家權力機關,由各區和駐濟解放軍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市人大代表組成。 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市人大的常設機關,在閉會期間履行市人民代表大會的部分職能。
濟南市人民政府是濟南市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和濟南市國家行政機關,市人民政府組成人員由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市政府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濟南市政府同時接受山東省人民政府的領導。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濟南市委員會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濟南的地方組織,是愛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重要地方機構。
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紀律檢查委員會與濟南市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是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的機關。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是濟南市的審判機關,組成人員由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濟南市人民檢察院是濟南市的監察機關,組成人員由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同時接受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的領導。
濟南作為軍事戰略要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山東省軍區駐地。大軍區時期曾是濟南軍區所在地,負責山東、河南等2個省級行政區內陸、海、空軍部隊作戰指揮和所屬部隊的軍事、政治、後勤工作。
濟南作為重要金融中心,是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金融監管總局山東監管局、中國證監會山東監管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山東省分局所在地。濟南是山東的經濟中心,直屬於海關總署的濟南海關也駐於此。除此之外,財政部山東監管局、審計署駐濟南特派員辦事處、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也坐落在濟南。
由於濟南是山東省省會,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員會、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山東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以及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山東省監察委員會、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和各民主黨派山東省委員會機關也都位於此。
人口
濟南市歷年人口 |
![]() |
單位:萬人 |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9,202,432人[26]。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112,5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89,919人,增長13.44%,年平均增長率為1.27%。其中,男性人口為4,612,797人,佔總人口的50.13%;女性人口為4,589,635人,佔總人口的49.8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5。0-14歲的人口為1,512,643人,佔總人口的16.44%;15-59歲的人口為5,852,677人,佔總人口的63.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37,112人,佔總人口的19.9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94,977人,佔總人口的14.07%。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760,007人,佔總人口的73.4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442,425人,佔總人口的26.54%。
2024年末常住人口951.5萬人,比上年增加7.8萬人,增長0.8%,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25.4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6.2%,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戶籍人口827.2萬人,增長2.3%。全年申報出生人口6.5萬人,申報出生率為7.9‰;申報死亡人口7.3萬人,申報死亡率為8.9‰,人口自然增長率-1.0‰。。[27]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055,707人,佔98.4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46,725人,佔1.5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074,362人,增長13.4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5,557人,增長11.8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2個百分點。
經濟

古城西關在明清時期就有不少店鋪。自清朝後期,濟南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1904年,山東巡撫會同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奏請清廷在濟南開設商埠,「准各國洋商並華商與劃定節內租地貿易」。開埠以來濟南市的工商業有較快發展,並逐步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城市。20世紀初由德國修建的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交匯與此,更促進了濟南的繁榮。當時著名的商業區有「一巷,二路,三街,四場」(即剪子巷、經二路、估衣市街、筐市街、普利街、萬紫巷商場、大觀園商場、新市場、國貨商場),著名的店鋪攤販有十大貨棧、八大花行和十大醬園,多聚集於經一路、經二路與緯七路一帶。瑞蚨祥也發祥於濟南[28]。
1948年國共內戰時期,由於戰亂,濟南的商埠、市場逐漸凋零,大批商戶倒閉,經濟也隨之萎縮。最近幾年,濟南致力於大規模整體商埠區[29],在規劃開發上有所限制。
濟南長期穩定居於山東省第三位置,2019年合併萊蕪市前,濟南市超過山東省煙臺市成為第二。
- 國家統計局年鑒數據顯示,該市2007年經濟總量是2563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5.9%、45.2%、48.9%。
- 2008年,濟南市完成GDP3017億元,在省會城市中第6位,在省會城市中次於廣州(8215)、杭州(4781)、武漢(3960)、成都(3901)、南京(3775)。
- 2009年,濟南市完成GDP3350億元,較2008年增長11.3,位於全國第21位,省會城市第7位,在省會、直轄市中次於上海(14900.9)、北京(11865.9)、廣州(9112.7)、天津(7500.8)、重慶(6528.7,重慶主城區5697.4)、杭州(5088)、武漢(4560)、成都(4502.6)、瀋陽(4359)、南京(4230.2)、長沙(3745),高於鄭州(3300)。
- 2011年濟南全市生產總值4406.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64331元,增長8.9%,折合9960美元。
- 2016年,濟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536.1億元,比上年增長7.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0999元,增長6.5%;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3700美元[5]。
- 2022年,濟南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2027.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20.5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180.2億元,增長3.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426.7億元,增長3.0%。三次產業構成比為3.5:34.8:61.7。[30]
- 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3527.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0.0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4519.2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8568.4億元,增長5.2%。三次產業構成比3.3:33.4:63.3。[27]
- 長清核桃
- 平陰玫瑰
- 濟陽高粱飴
- 商河糖酥火燒
- 佳寶牛奶
- 萊蕪三辣
- 萊蕪黑豬
- 章丘大蔥
- 龍山小米
目前濟南的大型工業企業主要有:

1982年,人民商場蓋成,2009年,振華集團收購人民商場。1997年10月1日,貴和購物中心開業。2013年9月6日,一二期工程全部改造完成,新老樓體貫通統一,以全新的現代建築形象亮相,商場面積達5.5萬平方米。[31]
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機在濟南誕生。後來浪潮集團成為一家以雲計算、大數據、關鍵應用主機、伺服器、存儲、人工智能和ERP等為主營業務的IT企業。2017年10月28日,華誼兄弟電影城(濟南)在長清區正式開工。該項目位於長清大學科技園,總投資60億元。[32]
1999年10月31日,銀座購物廣場開業,後來銀座成為濟南乃至山東店最多的品牌。濟南超市品牌多樣,大陸品牌有銀座、華潤萬家(Ole'精品超市)、濟南華聯、家家悅等,還有台灣大潤發、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德國麥德龍等。
2004年9月10日,台灣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銀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濟南簽約,2005年7月經商務部批准成立。統一銀座為便利商店。
2010年11月19日,濟南魏家莊萬達廣場開業。該廣場擁有大型購物中心、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高檔住宅、城市步行街以及超大LED天幕等奢侈場所及現代化設施,引發濟南各界廣泛關注和討論。[33]一些人認為這是濟南向國內一線城市模式接軌的轉折點,[34]但還有人批評稱濟南正在逐漸失去自己特有的城市文化和性格。[35]
2011年8月27日,恒隆廣場開幕[36],同年9月30日和諧廣場正式開業,兩個大型高級購物中心的出現,濟南城市的檔次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7]
2014年3月29日,世茂國際廣場開業。[38],同年12月28日,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開業。[39]
2015年1月10日,濟南綠地中心竣工,建築高度301.2米,竣工後分別取代188米的濟南明珠國際商務港和249米的青島國際金融中心成為濟南市、山東省第一高樓。[40]
2016年6月19日,濟南高新萬達廣場開業。[41]
2019年9月28日,濟南萬象城開業。[43]
濟南的物價在全國屬於中等。[44]
交通
山東省的交通建設位於全國前列,全省遍布密集的高速公路網。國家公路,省級公路和縣級以及縣級以下公路互相連接,四通八達。公路路況良好。濟南市作為省會,連接着全省主要幹道,除此之外,鐵路和航空也十分發達。
濟南的鐵路建設始於二十世紀初,1904年建成膠濟鐵路,1911年建成津浦鐵路,濟南遂成為中國重要的鐵路樞紐。途經濟南的高速鐵路有京滬高速鐵路、濟青高速鐵路、膠濟客運專線、石濟客運專線、濟萊高速鐵路(在建)、鄭濟高鐵(在建)、濟濱城際鐵路(規劃),幹線鐵路有京滬鐵路、膠濟鐵路、邯濟鐵路、辛泰鐵路、磁萊鐵路,支線鐵路有濟南鐵路,濟南鐵路局也位於濟南市。始建於1904年的濟南站是全國大型綜合客運貨運站之一,屬特等站,乘坐從濟南火車站始發和途經的快速列車可以到達全國各省會和主要城市。2011年落成的濟南西站是全國大型現代化客運站之一,屬特等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五大始發站,乘坐從濟南西站始發和途徑的高速列車和動車組可以到達京滬高鐵沿線各城市。2018年落成的濟南東站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火車站,是濟青高速鐵路、石濟客運專線、濟萊高速鐵路、濟濱城際鐵路(規劃)的起始站。大明湖站是膠濟線上的二等客貨運車站。2022年12月30日啟用的歷城站是濟萊高速鐵路上的高鐵站。
據不完全統計,濟南有往來各省會、首府和主要城市的國內航班91個,直飛煙臺、威海和日照的省內航班3個,以及通往大阪、首爾、新加坡、香港、台北等的國際及地區航班。1992年建成的濟南遙牆國際機場是全國大型綜合機場之一,可以起降大型民航貨運班機。2004年改建的機場建築大大提高了濟南機場的客貨吞吐能力。 2019年從濟南市發改委獲悉,中國民用航空局於日前正式批覆《濟南遙牆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2019年版審定稿)》。濟南遙牆國際機場定位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大型機場。按照近期2030年旅客吞吐量5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38.3萬架次,遠期2050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50萬噸、飛機起降59.3萬架次進行規劃,建設新型航站樓對標新加坡樟宜機場。
途經濟南的全國主要線路有 104國道、
220國道、
308國道、
309國道。依託山東發達的高速公路網,濟南長途汽車總站,號稱「中華第一站」,連續六年發送旅客人數位居全國第一。1999年,中國第一萬公里高速公路即在濟南境內建成(位於濟南至泰安高速公路中)[45]。
經濟南地區的高速公路:
京滬高速(北京—上海)
京台高速(北京—福州)
青銀高速(青島—銀川)
青蘭高速(青島—蘭州)
濟廣高速(濟南—廣州)
濟南繞城高速(濟南環線)
濟聊高速(濟南—聊城)
萊泰高速(濟南—泰安)
濱台高速(濱州—濟南)
濟南市城區道路網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基本上已經定型。從總體上看,濟南的城區交通呈現「六橫五縱」的格局。
- 六橫是:
- 五縱是:
東部城區的奧體中路、春暉路等,有望成為濟南城區的南北向幹道。
2010年代以來,濟南的市內公路建設逐漸加速,開始打造貫穿城區的城市高架橋及通往周邊各地的高速公路網絡。市內主要高架橋有:
- 北園高架橋-工業北路高架橋
- 二環南路高架路橋(石房峪山隧道、老虎洞山隧道、漿水泉隧道、龍鼎隧道、港溝隧道),可通往
京滬高速
- 順河高架橋(玉函路隧道)
- 二環東路高架橋(老虎山隧道、小嶺隧道、大嶺隧道)
- 二環西路高架橋
- 經十路及經十東路延長線(部分路段)
- 旅遊路千佛山東麓隧道工程(開元隧道、轉山隧道、龍洞隧道)
濟南的道路經緯命名源自「織物」長短稱謂。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勘定西關外一區域作為濟南商埠。當時的商埠區境界東西長約五里,南北則不到三里。而在當時,濟南紡織業較為興盛,根據古時織物「長者為經、短者為緯」的稱說,就命名商埠區內的東西方向道路為「經」;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為「緯」,與經路垂直相交。而經緯之間的短緯路一般命名為小緯路,現在,濟南仍有小緯二路、小緯四路、小緯六路等。
日本佔領時期,經七路以南部分地區被闢為新區。抗戰勝利後,該地區橫向道路沿用經路稱謂,是為經八路、經九路、經十路[46]。後來又向南拓展至經十一路。
濟南市區公共交通的歷史始於1938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設立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濟南自動車營業所」。現在濟南1路公交的中間一段仍沿當年1路車的路線運行。濟南市公共交通十分發達,為全國公共交通建設先進示範城市。為保證公交優先,市區主幹道大多建設有公交專用道。快速公交系統的信號優先措施也在逐步實施中。
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為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市區內共有近5000輛公交車輛,公共交通線路300條左右,由濟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承運,基本遍布於城市每個角落,市區線路均為無人售票車,單一票價,普通車票價1元,空調車、K開頭空調車及BRT線路2元(IC卡八折,兩小時內換乘六折,學生卡四折)。
- 快速公交(BRT):目前有13條主要線路,票價兩元,實行車站內免費換乘。由於採用了硬隔離中央專用道、信號優先等措施,車速較普通公交有很大提高,目前已成為市區重要的公共交通形式之一。但「BRT」公交的專用車道擠佔了馬路空間反而使得交通狀況惡化,而且在一些擁堵路段仍然要受到信號燈等各種因素的困擾,因此招致部分公眾批評。2019年起部分普通公交線路也開始部分停靠BRT車站,線路號改為B開頭。
- 常規線路:遍及市區各地。自2018年起,濟南公交已基本實現空調車全覆蓋[47],票價2元。少部分非空調車票價1元。原有K開頭空調車2元(IC卡八折,兩小時內換乘六折,學生卡四折)。
- 無軌電車線路:線路號為101至104,均為濟南市重要的公共交通線路,客流量大,運營時間長。票價與普通公交汽車相同。
- 社區線路:往返與各個社區之內,線路號為5開頭的三位數,票價1元。
- 近郊線路:市郊線路包括去往南部山區村鎮的,線路號多為8開頭的三位數,票價一元。以及去往東郊的線路號多為3開頭的三位數。
- 通勤線路:僅在早高峰與晚高峰期間運行,線路號為T開頭(包括K201、K205、K209),票價2元。
- 旅遊線路:往返在市區與旅遊景點之間,線路號為游7開頭的三位數,票價20元(游709)或40元(游701、游707、游709)。以及行駛在市區內著名景觀之間,線路號為777的三條支線,票價12元(非節假日當日車票可乘坐2次),可享受名泉泡茗茶一杯(一票一次),泉城特色郵政車票一張。旅行社團隊6折優惠,20人以上團隊6折優惠,10人以上團隊7折優惠。
- 遠郊線路:遠郊線路由山東交通運輸集團運營,包括去往長清的線路3條,分別為濟長1路、2路和3路,票價4元;去往章丘的線路4條;去往濟陽的線路3條;去往萊蕪的線路3條,分別為濟南濟萊城際快客總站線、東站線和西站線,票價20元;去往平陰的線路2條;去往齊河的線路5條;去往泰安的線路1條,多級票價,全程15元。其中去往章丘、濟陽、泰安的線路號多為K9開頭的三位數,大部分實行多級票價。
2020年,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思斌在介紹濟南軌道交通建設情況時提到,濟南軌交共規劃有47條線路,約1700公里,加上600公里的城際鐵路,包括濟萊高鐵、濟濱城際、濟濱城際聯絡線、濟泰城際、濟南至濟寧城際、濟青高鐵、膠濟客專、京滬高鐵、鄭濟高鐵等線路,全域線網總里程超過2300公里。2019年9月18日,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開工建設了全長117公里的濟萊高鐵,這也是國內為數很少的由軌道交通集團建設的高鐵工程。[48][49][50][51][52][53][54][55][56][57]
新建至濟陽區(起步區)有軌電車工程是濟南市首條開工建設的跨黃河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是連接濟南中心城區與濟陽區、起步區的重要軌道交通線路,被列為省市重點工程。該有軌電車可在濟南東站換乘濟南地鐵。[58][59][60][61]工程已於2022年9月27日開工建設。
濟南市的士車型較多,以不同顏色進行區分,收費標準也有所不同。由於收費標準不統一,引發了一定的爭議。
以常見的車型為例:
1909年4月(清宣統二年四月)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開建,1912年10月竣工。1978年12月濟南黃河大橋開建,1982年7月建成通車。
市內黃河橋樑有(按上游到下游排序):
- 濟陽黃河大橋(濟南黃河四橋,公路橋樑)
- 青銀高速濟南黃河大橋(濟南黃河三橋,高速公路橋樑)
- 鳳凰黃河大橋(在建,公路橋樑、軌道交通橋樑)
- 石濟客專黃河公鐵大橋(高速鐵路橋樑)
- 濟南黃河大橋(濟南黃河一橋,公路橋樑)
- 濼口黃河鐵路大橋(鐵路橋樑)
- 濟南建邦黃河大橋(濟南黃河五橋,公路橋樑)
- 齊魯黃河大橋(在建,公路橋樑、軌道交通橋樑)
- 京滬高速濟南黃河大橋(高速鐵路橋樑)
- 京台高速濟南黃河大橋(濟南黃河二橋,高速公路橋樑)
- 京滬鐵路濟南黃河新橋(鐵路橋樑)
- 齊河黃河大橋(公路橋樑)
- 長清黃河大橋(公路橋樑)
- 平陰黃河大橋(公路橋樑)
- 聊泰鐵路黃河公鐵大橋(鐵路橋樑)
文化
濟南話屬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使用於市中、歷下、槐蔭、天橋、歷城、長清六區,與普通話相差不大,會普通話的很容易聽懂濟南話。而由於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來濟南工作定居的外地人的增多,90後出生的「新濟南人」在家庭和學校里通常使用普通話,因而導致了濟南話使用者的逐漸減少,傳統濟南詞彙逐漸流失。
濟南話的語調相對簡單。一般在雙音節詞中首字為普通話的一聲,濟南話則為三聲,普通話的三聲濟南話為一聲(即一三對換),如末字為一聲多數情況下保持一聲,末字普通話為二聲濟南話則為四聲,四聲調基本相似。句法方面濟南方言在比較句、反覆問句和補語結構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點,但其基本語序和句子的主要組織方式上與普通話差異不大。因此大多數人可以聽懂濟南話,但有很多方言性詞組及俚語需要額外解釋。
此外,萊蕪區與鋼城區的萊蕪話、平陰縣的平陰話與濟南話同屬聊泰小片,而章丘區的章丘話屬冀魯官話章利片,濟陽區的濟陽話屬冀魯官話滄惠片陽壽小片,商河縣的商河話屬冀魯官話滄惠片黃樂小片。
濟南的佛教自隋唐時期開始發展,此後一段時間內十分興盛。濟南高僧義淨,曾繼唐僧之後赴印度取經,譯佛經百餘部。
濟南市內有諸多佛教勝跡。歷城的四門塔為中國現今最古老的石塔。建於隋朝的千佛山興國禪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靈岩寺、青銅山、玉函山、龍洞等地亦有其他佛教遺蹟。
元代在大明湖畔建立了一所道觀,名為北極閣,供奉玄武帝。
位於濟南市中區禮拜寺街的禮拜寺,為中國伊斯蘭教早期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後由濟南社會各界斥資重修。後殿的兩個巨星圓窗雕刻有《古蘭經》經文,為罕見的中國伊斯蘭古典藝術珍品。
1870年,顧立爵神父在濟南東郊的洪家樓購地興建教堂。1902年,方濟各會的荷蘭傳教士申永福利用八國聯軍侵華後中國政府的庚子賠款,在洪家樓動工興建新的教堂,即今日的洪家樓教堂,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教堂。該教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關閉,濟南全市亦嚴禁任何宗教活動。改革開放後的1985年聖誕節,洪家樓教堂重新開放,濟南市的天主教徒在此舉行了盛大彌撒。
濟南歷史上湧現了很多文人墨客,最著名的是「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和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詞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了「易安體」,同時也被稱為「婉約派」之宗。辛棄疾被認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詞中之龍」。元代的張養浩,散曲造詣極高,元曲在他的時期達到頂峰。
李清照故居
歷代許多墨客騷人也曾造訪濟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明代的李攀龍、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禎、蒲松齡,民國的老舍等。杜甫曾詩曰:「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島上歷下亭。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已被選進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如今在大明湖南岸亦建有老舍紀念館。

濟南自元代開始,就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在千佛山上舉行廟會。舊時趕廟會者大多會購買一定數量的柿子,遂有「柿子節」之稱。廟會鼎盛時段,千佛山上的各種攤位可以達到1000以上。全國各地的藥商會趁此時機在山上進行藥材交易,此被單獨成為「藥市會」。廟會期間亦有各種雜技、馬戲、歌舞表演等。
近年來,千佛山廟會依然興盛,舉辦時間為農曆春節期間、農曆三月初三[63]、重陽節。以春節廟會為例,眾多市民前來上香祈福,並有各色民俗活動,敲大鼓等活動亦允許市民參與。商販亦藉此機會在上山步道兩側擺攤設點販賣商品,以特色小吃及工藝品為主,亦有書攤及其他特色攤位。
自1980年起,濟南每逢元宵節和中秋節,會在趵突泉公園舉行燈會,從未中斷。燈會以老濟南特色為主,亦吸引了不少外地及外國遊客。近年來之燈會,強調環保、創新、參與,不僅逐漸使用LED燈替換原有鹵素燈,還製作如掃碼抽獎、頭像合成等供市民參與的燈組[64][65]。
據濟南當地的傳說,農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為「超度亡魂」,每逢農曆七月三十日晚,濟南市民以及寺廟的僧侶會製作眾多的河燈及紙船,放入護城河及大明湖水中。北極廟的道士亦同在此日悼念亡魂,他們在大明湖畔放置大量「法船」並在岸邊做法,後將「法船」一一燒毀,場面壯觀。這個習俗在文化大革命後徹底消失。
從魏晉開始,濟南市民及文人墨客在農曆的三月初三上巳節會舉行一種名叫「曲水流觴」的詩酒宴會。人們圍坐在溪水周圍,把置有酒杯的托盤放在上游的水面,任其沿水流漂流。托盤若停下,則誰離停下的酒杯近,誰就得飲酒作詩,若作詩未果則要被罰酒。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中寫道:「歷祠下泉源競發,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宴公私多萃其上」。後經考證,「流杯池」即為今日的王府池子,市民舉行詩酒宴會的溪水便是其分流,被稱作「曲水河」,所在的街巷因此而叫做曲水亭街。此習俗止於清末民初。

濟南目前已建成和已封頂的150米以上高樓超過50棟,主要集中於濟南CBD和高新區。已建成的最高建築為333米的濟南雲鼎大廈,已封頂的最高建築為428米的山東國際金融中心。
社會
濟南作為山東省省會,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濟南大學、山東財經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在此建駐。20世紀60-70年代文革時期,毛澤東號召高校轉移到偏遠地區,部分駐濟南高校搬遷到泰安等地級市,文革以後,大部分院校回遷,2003年長清大學科技園開工程建設,部分高校入駐。除此之外,山東省實驗中學等很多初等教育機構也有着十分悠久的歷史。
濟南曾舉辦第一屆城市運動會、第十一屆全運會等大型賽事。濟南擁有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山東高速籃球俱樂部等全國頂級俱樂部。濟南擁有許多高標準體育館,如濟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山東省體育中心。濟南市區內有多處公共運動場館,為方便該市市民休閒活動,各個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小區建設了不少小型的運動場,並配備若干健身器材,部分高校也配備體育館。除大型體育設施外,很多公園在早晨也會免費開放,供公園附近市民晨練。
- 大眾日報社
- 大眾日報,創刊於1939年,山東省省級黨報,日發行量85萬份(華北地區黨報發行量第一),以機關內征訂及零售為主,零售價人民幣2元。
- 齊魯晚報,山東省省級晚報,在2006年年底《中國報業競爭力監測報告》公布的中國晚報都市報類報紙競爭力20強排名中排名第三,零售價人民幣1元。
- 生活日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濟南市都市市民報紙,零售價人民幣1元。
- 濟南日報社
- 濟南日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濟南市市級黨報。
- 濟南時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濟南市都市類市民報紙,零售價1元。
- 都市女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當代健康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人口導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萊蕪報業傳媒集團(已撤銷併入濟南日報社)
- 山東商報社
濟南作為山東省省會醫療發達,在建濟南國際醫學中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等醫學機構,三甲醫院眾多。三級甲等醫院有: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鐵道部濟南鐵路中心醫院)
-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
- 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
- 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山東省交通醫院)[66]
- 山東省腫瘤醫院(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濟南市中心醫院(山東大學臨床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中心醫院)
-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濟南市中醫院
-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
- 濟南市兒童醫院
-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九六零醫院
- 武警山東總隊醫院
- 濟南市人民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萊蕪醫院、原萊蕪市人民醫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濟南的旅遊突出「泉城」特色。市區為恢復舊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風貌,做了不少努力。改革開放初期濟南的泉水曾遭到嚴重破壞,後來為了恢復市區內各個泉群的持續噴涌,濟南市制定了「保泉」計劃。通過限制地下水開採,加強補給區水利建設等措施,現今濟南各大泉群均已保證了全年噴涌。此外,濟南作為明清兩代省會及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眾多。市區內即有英雄山(濟南革命烈士陵園)、郎茂山等山丘,如今多數已闢為郊野公園。近年來亦在郊區開發眾多主題公園及郊野公園,吸引市民遊覽。
-
趵突騰空
-
從大明湖北門俯瞰濟南
-
千佛山公園的坐佛
-
紅葉谷森林公園-秋季
-
位於市中心的泉城廣場
-
山東省博物館
-
解放閣
-
趵突泉泉眼
-
五龍潭
-
漱玉泉
-
流入護城河的琵琶泉
-
市區的一處泉水
-
流進市民家中的泉水
名人
友好城市
截至2019年9月,濟南市有市級友好城市27個[67],包括2個原萊蕪市的友好城市[68]。
外國駐濟南領事機構

英國、德國、日本、瑞士和美國曾於20世紀初在濟南設置領事機構;意大利、奧地利也曾經在濟南設立領事代辦處,但均於1949年以前結束領事服務[77] [78] [79]。
2020年6月16日,中國-柬埔寨政府間協調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據此會議的決議,柬埔寨將在濟南市設立總領事館,並於不久後在濟南高新區經十東路7000號漢峪金谷開館運營。該領事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外國在濟南的首個總領事館。[80][81]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