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江户线

東京都營地下鐵的地鐵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江戶線
Remove ads

大江户线(日语:大江戸線おおえどせん Ōedo sen */?)是日本东京都交通局营运的铁路线(都营地铁)之一,铁道要览日语鉄道要覧记载为“12号线大江户线”[3],多被称为“都营大江户线”。其名来自东京的古称江户的雅名“大江户日语大江戸”。车体、线路图与转乘信息使用的线路颜色为“洋红色[2]”,线路记号为E[4]。采用铁轮式、线型电动机推进,是东京各地下铁路线中唯一采用此规格者,也是日本第二条采用线型电动机推进的地下铁(仅次于长堀鹤见绿地线)。

事实速览 大江户线, 日语原名 ...
Thumb
12-000型电力动车组

该线由连结东京都练马区光丘站新宿区新宿站的放射部、以及从新宿站起逆时针至新宿区都厅前站的环状部组成。形式上可归为环线,但不同于同样位于东京山手线采“无限循环型”运行,该线是以“6字形”运行,因此起点为都厅前、终点为光丘。

Remove ads

线路资料

  • 线路里程(营业里程):全长40.7公里
    • 光丘-新宿段(放射部)12.9公里
    • 新宿-都厅前段(环状部)27.8公里
  • 轨距:1435毫米
  • 站数:38个(包括起终点站。都厅前站只计算为1站。是日本所有地下铁路线当中站数最多的线路)
  • 复线路段:全线
  • 电气化路段:全线(直流1500V、高架电缆、线性电动机)
  • 闭塞方式:车内信号闭塞式
  • 列车无线日语列車無線方式:空间波无线(SR)方式
  • 最高速度:70公里/小时
  • 图定速度日语表定速度:内环29.0公里/小时、外环29.2公里/小时
  • 全线所要时间:内环84分15秒、外环83分30秒
  • 车辆基地木场车辆检修场日语木場車両検修場(木场车库、高松车库)

简介

大江户线是东京第一条列车以线性电动机推进的地下铁路线,这种系统称为“Linear Metro”。隧道断面及车辆高度、宽度较一般地下铁小为其特点。原本想要借由量体上的缩减降低兴建成本,但线性感应电动机技术本身成本颇高,加上线路深入地下,六本木站内圈站台(大门、两国方向)更深达地下42.3;而且必须兴建三条过河隧道,反而使得兴建费用大幅增加,票价也因此比其他地下铁路线略贵。

大江户线同时也是目前东京的地下铁路线中,唯一有环状部分的线路,将原本略呈放射状的其他地下铁路线加以连结,因此有“地下山手线”之称。大江户线放射段于1997年全部通车(包括属于环状段的新宿站),环状段除汐留站外,皆于2000年12月12日通车(汐留站于2002年启用)。

运行方式

与一般环状线路不同的是:大江户线除了环状段线路(都厅前站-饭田桥站-两国站-六本木站-都厅前站)外,还有一段放射状线路(光丘站-都厅前站),因此形成两种运行方向互相相反的“6”字形运行方式:

  • 光丘站 → 都厅前站 → 六本木站 → 两国站 → 饭田桥站 → 都厅前站
(于都厅前站回车)
  • 都厅前站 → 饭田桥站 → 两国站 → 六本木站 → 都厅前站 → 光丘站

Thumb

线路命名过程

1999年东京都交通局曾经为当时仍称为“都营12号线”的大江户线,举办线路征名活动。后来经民众票选产生“东京环状线”这个名称,还仿照新交通系统“百合鸥号”(ゆりかもめ)的名称,取了一个“梦之鼹鼠”(ゆめもぐら)的昵称。但时任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认为12号线并非如山手线般单纯以环状方式运行,取名“环状线”容易造成误解,提议取名为“大江户线”(因为线路经过许多东京的“下町”地区),之后也就以此作为线路的名称。

历史

年表

  • 1972年(昭和47年)
    • 3月1日:都市交通审议会的答申第15号进行答申。
    • 10月24日:西新宿(现·都厅前)-高松町(现·光丘)间全线申请地方铁道敷设免许。
  • 1974年(昭和49年)8月30日:西新宿-高松町间全线取得地方铁道敷设免许。
  • 1985年(昭和60年)7月:运输政策审议会答申第7号日语運輸政策審議会答申第7号整备计划线路。
  • 1986年(昭和61年)
    • 4月18日:本线路用的试作车12-000型落成。该车搬入马込检车场(当时),进行各种试验。
    • 6月1日:光丘-练马间的建设工程开工。
    • 6月30日:本线路的线路颜色定为洋红色。
  • 1988年(昭和63年)
    • 5月6日:使用12-000型试作车的铁轮支持式直线电机方式开始试验。同年10月末实施。
    • 7月28日:建设环状部的第三部门东京都地下铁建设日语東京都地下鉄建設(株)。
    • 12月21日:决定采用铁轮支持式直线电机方式。
  • 1989年(平成元年)
    • 3月30日:东京都地下铁建设申请新宿-新宿西口间的第3种铁道事业免许。
    • 5月31日:东京都地下铁建设取得新宿-新宿西口间的第3种铁道事业免许。
  • 1990年(平成2年)
    • 8月1日:新宿-练马间的建设工程开工。
    • 9月17日:光丘检修所(当时)开始搬入12-000型量产车。
    • 12月1日:伴随光丘-练马间本线试运行,举行缔结式与入线式。
  • 1991年(平成3年)
    • 12月10日:都营12号线光丘-练马间开业[5][6]
    • 12月31日:大晦日→元日开始通宵运行日语終夜運転。都营地铁其他3条线路都在一段时间中止,大江户线则是由开业当初每年进行。
  • 1992年(平成4年)2月1日:东京都交通局的第三部门东京都地下铁建设(株)开始建设环状部。
  • 1997年(平成9年)
    • 3月17日:建伸至新宿开业用的稍作修改的12-000型3次车开始搬入。
    • 5月25日:12-000型3次车开始营业运行。至此所有列车8节编组化。
    • 6月17日:练马-新宿间在中野坂上站举行轨道缔结式。
    • 12月19日:练马-新宿间开业[6][7]
  • 1999年(平成11年)
    • 2月22日:木场车辆检修场开始搬入12-000型4次车。以后,直至2000年2月17日进行约1年。
    • 9月2日:新宿-国立竞技场间举行轨道缔结式。
    • 12月15日:线路爱称名决定为“大江户线”。
  • 2000年(平成12年)
    • 1月:国立竞技场-都厅前间举行轨道缔结式。
    • 4月20日:新宿-国立竞技场间开业[6]。同时线路名改称大江户线[6]
    • 11月30日:兴建环状部设施的东京都地下铁建设(株)让渡予东京都交通局。
    • 12月12日:国立竞技场-六本木-大门-两国-饭田桥-都厅前间开通,全线开通[6]。但是汐留站车站周边再开发中连接道路未开通,开业延迟(作为汐留信号所〈2代〉使用),所有列车通过。全线开业日选在12月12日是因为此线路原名“12号线”。
  • 2002年(平成14年)11月2日:汐留信号所(2代)升格为车站,汐留站开业[6][8]。车内开始广播广告[9]
  • 2006年(平成18年)4月1日:汐留联络线启用[6]。E5000型启用[6]
  • 2007年(平成19年)10月23日:变电设备因故停电,光丘-国立竞技场间停运约3小时。练马-新江古田间电车停顿。
  • 2008年(平成20年)4月1日:东京都地下铁建设让渡予东京都交通局环状部(新宿-清澄白河-都厅前)完成,第3种铁道事业免许失效。全线成为只由东京都交通局第1种铁道事业免许的路段。
  • 2011年(平成23年)
  • 2012年(平成24年)3月17日:时刻表改正,日间时间的运行间隔改为6分间隔。
  • 2013年(平成25年)4月27日:西新宿五丁目站启用低站台门,所有车站的低站台门整备完成[11]
  • 2014年(平成26年)2月1日:大江户线此日所有车站更新列车到站广播。伴随着此,4条线路也更新列车到站广播。
Remove ads

运行形态

此线路由全线开业起就实施一人控制。为此保安装置使用ATC装置,并使用设有列车自动运行机能的ATO装置

本线路采用车上监视方式,运转士列车的显示屏画面可监视8节编组137米长的站台。列车停止时起监视至列车发车时列车最后部分离开站台为止,运转士可在站台上监视站台显示屏画面,发生列车撞人事故等情况可按动驾驶舱紧急停车按钮日语非常ブレーキ将列车停下。2013年4月27日所有车站完成设置低站台门[11]

虽然看起来像环状运行,但实际上运行形态与通常的复线线路相同,都厅前站饭田桥站两国站大门站六本木站-都厅前站-光丘站间来回运行(6字型运行)。运行方向虽也称为“内环”“外环”(也显示定期券的经路),各站的导览上则以方向称呼。正式将“内环”称为A线,“外环”称为B线。都营地铁的A线、B线称呼的使用只限大江户线。

Thumb
车辆侧面上部的目的地显示一例(摄于2008年11月22日)

至2005年末为止内环路段的光丘站 → 都厅前站间称呼为“六本木・大門方面行”,新宿站 → 新宿西口间站称为“(○○経由)都庁前行”,外环路段新宿西口站 → 练马春日町站间称为“(○○経由)光が丘行”,现在内环路段的光丘站 → 筑地市场站间改称为“○○・○○方面行き”,胜哄站 → 新宿西口站间称为“(○○経由)都庁前行き”,外环路段都厅前站-藏前站间称为“○○・○○方面行き”,两国-练马春日町间称为“(○○経由)光が丘行き”。○○的车站为都厅前、六本木、大门、春日、两国、饭田桥各站起2站(但是春日站只限大门站-森下站间的内环,都厅前只限大门站-新宿站间的外环)。 为此,各车辆的LED式前面、侧面目的地显示在行走路段变化。

早晚繁忙时段最短每3分钟1班运行,多数设定

  • 都厅前站-饭田桥站-两国站-清澄白河站间
  • 清澄白河站-大门站-六本木站-都厅前站-光丘站间

的区间运行列车。其中多数为方便清澄白河站东侧进出木场车库而设定的列车。清澄白河站以外在汐留站新御徒町站也设有留置线练马站国立竞技场站赤羽桥站牛込神乐坂站等车站设有紧急用渡线。因此早上、晚上,

  • 都厅前站途经六本木、大门、两国、饭田桥站往都厅前站(只限早上)
  • 汐留站-大门站-六本木站-都厅前站-光丘站间
  • 都厅前站-饭田桥站-新御徒町站间
  • 光丘站开往都厅前站(只限深夜)

都有少数区间运行列车。

日间基本为全线来回运行,2012年3月17日时刻表改正以后每6分钟1班运行。此改正前每180分钟有29班运行(每6分12秒1班)。

另外也有设定全日通过的都厅前站往六本木、大门方向列车转乘往饭田桥站方向的列车,与饭田桥方向开往都厅前的列车转乘往光丘列车,以减少转乘时间。

与其他都营地铁线路相同,沿线的烟火大会与国立竞技场举办足球比赛与演唱会等大规模活动时会设定临时列车。

Remove ads

使用车辆

大江户线使用以下车辆。开业前的1986年制造了试作车,并在浅草线马込检车场日语馬込車両検修場(当时)实行各种试验(参见前述沿革表)。之后的1990年起制造量产车。

大江户线车辆由2006年4月起在浅草线的马込车辆检修场进行检查、修缮,由于无法在并非使用线性电动机方式的浅草线独自行驶,故此当需要检查、修缮时须由E5000型电力机车牵引下将车辆拖至马込车辆检修场。为此联络线设于汐留站构内至浅草线的新桥站大门站之间附近。

根据2016年2月公布的《东京都交通局经营计划2016》,有增设3编组的计划。据此最大车辆编组数将由现时55编组增加至58编组[14]

Remove ads

利用状况

2018年度的1日平均输送人次为97万6,957人,是都营地铁4线当中最多[15]

2018年度繁忙时段的拥挤率为中井东中野间为159%(输送力15,600人/输送人次24,726人)[16]

开业以后的输送实绩如下表。表中最高值为红色,最低值为绿色。

更多信息 年度, 一日平均 输送人次 ...

车站列表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