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爱丁堡广场
香港岛靠近维多利亚港的广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爱丁堡广场(英语:Edinburgh Place)是香港香港岛市中心一处靠近维多利亚港的广场。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是早期香港岛中环不断填海工程的成果[1],也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现代实用建筑主义建筑群的典范,甚至是香港市区沿海公共空间的典型范例。皇后码头拆卸后,露天的公共空间被扩大,龙和道和爱丁堡广场之间的人行道可以进行公众活动。
Remove ads
简介
广场之上有爱丁堡广场码头、皇后码头、香港大会堂(高座及低座)、三层停车场(东座及西座),还有香港大会堂纪念花园。它是中环海旁地标之一。从前爱丁堡广场码头侧有卜公码头,但于1994年因应中环填海计划而拆卸,并易地于赤柱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款式的卜公码头。
装饰
1990年,香港电灯为庆祝公司开业一百周年,于爱丁堡广场举行永久街灯展览[2],展示多个年代的街灯,包括一盏仿制1890年代香港首支的电街灯,以及安装了分别属于1910(两盏)、1920、1940、1950、1960和1970年代灯罩的街灯,共八盏仿古的欧陆式街灯[3]。另外,路政署亦沿爱丁堡广场回旋处及康乐广场的行人道,竖设十六盏艺术特色灯柱[4][5]。
2002年,香港政府为迎接香港回归五周年,在爱丁堡广场的长凳上加装铁制的香港市民剪影,以反映香港人的生活百态,而前政府建筑师冯永基就指出此设计另一个目的其实是不让途人卧睡到凳子上[6]。
保育行动
因应中环填海计划,爱丁堡广场上的大部分建筑物都会受到波及,被规划拆卸作重新发展:
- 在2006年11月,广场上的爱丁堡广场码头(即旧中环天星码头)码头清拆,由同样功能的码头中环码头(七号、八号)取代;
- 在2007年8月1日起,广场上的皇后码头码头停用,并随即进行清拆工程,同样功能的码头则由中环码头(九号、十号)取代。
邻近建筑物
交通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