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省

中华民国虚级化的省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省
Remove ads

台湾省,简称“”,为中华民国虚级化省份,全省划分为11、3,范围为台湾本岛(不含同岛6个直辖市[注 1])与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全省面积占中华民国实际控制国土面积的69.38%,人口则占总人口的30.68%[1]彰化县为第一大县、新竹市为第一大市[2]

事实速览 台湾省 简称:台, 国家 ...

台湾之建省,可追溯至清朝1887年(光绪13年)成立的福建台湾省。中华民国台湾省于1945年(民国34年)设立时,其范围包含了台湾全岛及离岛与澎湖列岛。因台湾省与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之后中央政府实际控制领土大部分重叠。故在1998年12月21日起实行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省政府而成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关,原省政府大部分业务移交中央及。2018年6月28日,行政院决议将台湾省政府去任务化[3],自翌年起省级机关预算归零,所存省级行政组织及业务自同年7月1日完全移交中央政府,台湾省政府实质上停止运作,只存在于法律之中[4]

Remove ads

行政隶属

自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华民国政府开始管辖台湾。1949年国共内战后,中华民国政府从中国大陆退至台湾地区台湾海峡两岸进入分立分治状态。中华民国政府在1991年前将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叛乱团体;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从1949年成立至今一直对从未管辖过的台湾宣称拥有主权。

行政院之下设立台湾省政府,并指派省政府主席,期间于1994-1998年设一任民选台湾省省长

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此6个直辖市由原属台湾省的县市独自或整并改制而来[5][6] [7]

历史

Thumb
台湾历史台湾历史年表
史前时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权及部落
-1933
明郑时期
1661-1683
清治时期
1683-1895
日治时期
1895-1945
战后时期
1945 迄今
其他台湾系列

人口 - 族群 - 经济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军事 - 外交

台湾主题首页

远古时代,因地壳运动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造生,出现台湾岛[8]

台湾原住民族是已知最早居住于台湾的现代人类,其各部族散居台湾,并未建立统一的治理机构。1971年和1974年,在台南县左镇乡(今台南市左镇区)发现台湾目前最早的人类化石,命名为“左镇人[9]。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10][11]

有文字记载疑似台湾的历史可能追溯到东吴黄龙2年(公元230年),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对台湾最早的记述。三国东吴孙权派兵到“夷洲[注 2],现代十三行的挖掘九十几枚中国的钱币,大多数属于唐宋时代铜钱、少数为出自近代汉人文化层的清代铜钱,还有一枚能早至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五铢钱,足以佐证台湾原住民早已与中原贸易联系。时期(公元589年—907年)似称台湾为“流求”。隋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派陈棱、张郑州击流求。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汉族于澎湖地区已开始有定居人口。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12]。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朝时期福建省郑芝龙集团曾有组织地移民台湾。厦门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因此台湾人日常生活中时常使用闽南语闽西粤东移民则多用客家语。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列强开始把触角伸向亚洲并殖民台湾。

Remove ads

早期历史

台湾本岛出现政权可追溯到17世纪。当时,台湾中部有一部落共主式的大肚王国[13][14]。而荷兰及西班牙则分别在台湾西南部及西北部进行统治[15][16]。1642年荷兰人派舰攻占鸡笼,将西班牙人赶走,统治台湾西部的大部分[17][18][19]。1661年,南台湾由郑氏王朝统治,设置承天府,管辖天兴县与万年县[20]。1662年,郑经于明昭宗死后,改东都为东宁[21]。1664年至1683年之间,郑经将原属承天府辖下的两县则升格为天兴州与万年州,并增设澎湖、南路与北路三个安抚司,形成“一府二州三司”六个层级平行的行政单位。

1683年,郑克塽归顺清朝,次年,康熙帝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22]。1737年5月10日(乾隆二年四月十一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吴金提议的台湾设省,[23][24],但当时朝廷认为台湾在官制方面设有总兵、御史已经足够,且台湾一地不过一府四县竟要改为省,于是此奏议并未被采纳[23]。清光绪年间因英法列强先后觊觎台湾,闽浙总督上书朝廷,要求福建与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于1885年慈禧太后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下诏闽台分治;9月5日,宣布台湾建省,但建省行政工作至1887年才完成,正式名称则为福建台湾省[25],首任台湾巡抚(公元1887年更名为福建台湾巡抚[注 3])为刘铭传。台湾省下设三府(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以及1直隶州(台东直隶州[26]。三府下总辖11县(宜兰县淡水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县彰化县云林县诸罗县安平县凤山县恒春县),4厅(基隆厅南雅厅埔里社厅澎湖厅[26]

1894年,大清与日本发生甲午战争,翌年大清战败,于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及澎湖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外地[注 4]。初期,丘逢甲倡议的台湾民主国曾短暂成立,以对抗日本统治,但不久后即宣告灭亡。从此,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日本统治早期承袭清朝区划[注 5] ,中期后改划为二十厅,后整并为十二厅,后期则将台湾划分为五州三厅(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花莲港厅、台东厅、澎湖厅)。先后采用特别统治主义内地延长主义以及皇民化运动等政策统治台湾[注 6]

1937年对日抗战爆发,台湾总督府推动皇民化运动,第一阶段是1936年底到1940年的“国民精神总动员”,重点在于“确立对时局的认识,强化国民意识”。第二阶段是1941年到1945年的“皇民奉公运动时期”,主旨在彻底落实日本皇民思想,强调挺身实践,使台湾人为日本帝国尽忠[27]。1940年公布改姓名办法,推动废汉姓改日本姓名的运动,主旨在驱使台湾人为日本帝国尽忠,鼓励台湾人说日语并推行日式教育,改日本姓名,穿日本服饰,奉祀传统日本信仰神道教,全盘接受日化生活[28]。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所需兵员越来越多,1942年开始在台湾实施陆军特别志愿兵制度高砂挺身报国队、1943年实施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并于1945年全面实施征兵制,召集台湾人从军或负担军队劳役、征召慰安妇,投入东南亚战场[29]。1944年后,受到盟军25次大空袭影响,受波及的台湾农工生产值于战争结束前的1945年降到最低点[30]。1945年,昭和天皇颁布《朝鲜及台湾住民政治参与相关诏书》,日本帝国同时通过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改正案,给予台湾人与日本内地相同的参政权及参战权[31] 。1945年8月14日,昭和天皇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代表于9月2日签署《降伏文书[32]

战后时期

Thumb
台湾省是中华民国法定35省之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元帅发布《一般命令第一号》,命令在中国大陆、台湾、澎湖及越南北部的日军向同盟国之代表人蒋中正投降。8月31日,国民政府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隔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重庆成立临时办公处;9月20日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开始在台湾运作,国民政府将台湾设置为中华民国的一省。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将台湾划分行政区为8(由日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制)、9个省辖市(由日治时期的州辖市改制)。1947年发生二二八事件,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随着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华民国国军的失利,1949年,行政院决议将中央政府迁往台湾岛,台湾实质上成为中华民国的主要领土。1950年4月5日,“行政院核准台湾省试办地方自治”[33]台湾省政府颁布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以行政命令方式,实施地方自治,调整行政区为5市16县1管理局。1951年6月28日,本省成立省行政设计委员会。[33]1956年,台湾省政府原位于台北市,中华民国政府因国共内战失利,而国民政府于1949年12月迁往台北后,为防范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轰炸台北而导致行政中枢瘫痪,台湾省政府于1956年迁至南投县南投市中兴新村[34]

1967年7月1日,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辖区减为416县1管理局。1968年7月1日,原台北县景美镇、南港镇、木栅乡、内湖乡及阳明山管理局管辖之士林镇、北投镇并入台北市,辖区减为416县。1971年5月15日,台湾省政府析台中县和平乡的梨山、平等2村置梨山管理局(后改称梨山建设管理局)。1973年7月1日正式升格,直辖于台湾省政府。1981年3月1日,降编为梨山风景特定区管理所,改隶于台湾省交通处之下,原辖区仍改为台中县和平乡。1979年7月1日,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原高雄县小港乡并入高雄市,辖区减为316县。1982年7月1日,新竹市嘉义市升格为省辖市,行政区变更为516县。

1994年12月3日,台湾省举行民选省长选举,由中国国民党所提名的原省政府主席宋楚瑜当选,宋楚瑜成为唯一民选的省长。

Remove ads

虚级化

1998年12月20日,依照第四次宪法增修条文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将台湾省虚级化,移除的地方自治法人地位,省办理之政务移交中央政府办理。但仍具有公法人资格,台湾省政府台湾省咨议会改为行政院的派出机关,组织精简(福建省亦同)。

2010年12月25日,县市改制直辖市,原台北县台中县台南县改制为直辖市,而原高雄县则与现有直辖市高雄市改制合并为一新直辖市,辖区减为312县[5][6]

2014年12月25日,原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辖区减为311县[7]

2018年施行省政机关去任务化,所有员额与预算归零;7月1日,台湾省政府所剩政务及组织全数移交中央政府;12月31日,台湾省咨议会解散[4]。现仅依照宪法增修条文保留台湾省之名号、台湾省政府台湾省咨议会之机关名称、省政府主席与省咨议会咨议会长之职衔,实际上省政机关已不再运作,亦不再任命相关官员。

地理

地形

台湾省是位于台湾本岛上的一个省份,地处台湾本岛部分地区及澎湖群岛,隔台湾海峡中国大陆相对。中部偏西接台中市,北界新北市桃园市,西南与台南市高雄市相邻,南连巴士海峡菲律宾相望,东临太平洋,西滨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另基隆是台湾省的飞地,不与其它台湾省辖县市相邻[35][36][5][6][7]。土地总面积25,110.0037平方公里,占台湾地区总面积36,006.1794平方公里之69.38%[1]

水文

气候


人口

行政区划

行政区域变迁

Thumb
1949年行政区划重划前的台湾省行政区划

民国34年(1945年)10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开始在台湾运作,将原日治时期五州三厅的行政区划改为89

民国38年(1949年)8月,析置1管理局草山管理局)。民国39年(1950年)8月,全台重划分为165及1管理局(除基隆、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外均降为县辖市)。以后台北、高雄两市改制直辖市脱离台湾省;复置新竹、嘉义两市及梨山管理局(1973年升格[37][38],1981年降级[39])。至民国87年(1998年)台湾省虚级化前,全省辖有165

台湾省虚级化后,各名义上仍列之下,但实际上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2010年(民国99年)12月25日台北县、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台中市、台南市等县市改制直辖市脱离台湾省;2014年(民国103年)12月25日桃园县改制直辖市脱离台湾省;现台湾省下共有113

现今行政区域

台湾省为中华民国一级行政区,实际管辖范围包括台湾本岛的部分区域(不含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直辖市范围)与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群岛。全省共划分为11、3(原依据省县自治法称“省辖市”;1999年地方制度法通过后,回归宪法条文规定称为“市”)。

更多信息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 No. ...

行政区划演变

更多信息 台湾省, 代码 ...

行政区划年表

更多信息 西元, 民国纪元 ...

政治

省政首长

1945年10月25日,在台日军同盟国的代表人蒋中正投降,台湾纳入中华民国管辖。不同于中华民国其他省份,国民政府当时以“台湾省行政长官”作为台湾省的最高行政首长,由前福建省主席陈仪出任。由于政府歧视台人、排斥台人参与政府与经济活动的种种倒行逆施,民不聊生之下[57]:160,于1947年2月底发生二二八事件,民怨至此总爆发,各地发生军民冲突,政府增援国军抵台镇压屠杀与清乡[58]:8318。3月23日,国民党三中全会通过将陈仪撤职查办。4月22日,鉴于行政长官公署治台失败,行政院会议通过撤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5月16日,台湾省政府正式成立,台湾省政府主席(简称省主席)取代台湾省行政长官成为台湾省的最高行政首长,由魏道明出任首任主席[58]:8305[59]

台湾省政府主席在1991年以前一直负责台湾省内事务,由中央政府任命省府委员,并举派其中一员任职主席。1994年,首次举行台湾省省长直接民选,由宋楚瑜当选。1997年中华民国宪法修正后,台湾省政府进行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通称“精省”或“冻省”),省长职务再度改为省主席,由总统指派。因《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规定,精简台湾省的行政组织与功能。

2006年1月24日,因立法院未批准台湾省主席、副主席、及省府委员的预算,时任行政院院长苏贞昌据此宣布停止任命台湾省相关公职,持续向精省、政府架构精简化的方向努力。1月25日由郑培富以台湾省政府秘书长兼任代理台湾省政府主席。2007年12月7日发布总统令任命行政院政务委员林锡耀兼任台湾省主席。2008年5月20日发布总统令任命政务委员蔡勋雄兼任台湾省主席,政务委员兼任省主席渐成惯例,从此维持至2018年6月30日,行政院停止派任省主席为止[60]

省政组织

Thumb
1957至2018年之台湾省政府大楼,现为国家发展委员会中兴办公区中兴新村活化专案办公室
Thumb
1998至2018年之台湾省咨议会议事堂,现为台中市政府管理之直辖市市定古迹

中华民国政府于民国38年(1949年)底迁台后,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台湾省省会都设在台北市。为防范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轰炸台北而直接瘫痪行政中枢,中央政府于民国45年(1956年)着手疏迁计划,规划将台湾省政府台湾省议会故宫迁移至台中县雾峰乡坑口村(今台中市雾峰区坑口里),兴建办公及宿舍群,作为战时指挥中枢,并命名为光复新村

因土地征收作业未赶上中央疏迁的期限,政府改在南投县南投市虎山山麓營盤口庄建设,民国46年(1957年)建造完成,占地约200公顷,命名为中兴新村,6月30日,省府正式迁南投县中兴新村;在台中市亦有黎明办公区精省后,改为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园区)。

2018年7月1日,行政院宣布省及机关预算归零、所有员额与业务由中央相关部会承接,[61]台湾省政府台湾省咨议会行政组织开始移交国家发展委员会及其他中央政府机关。2018年7月20日,台湾省政府大楼原址成立“国家发展委员会中兴办公区中兴新村活化专案办公室”。[62]

目前台湾省政府及省咨议会下无任何行政组织或实体办公场所,实质上解散,仅保留宪法中省府名称和省主席职称。

经济

2022年(民国111年)台湾省所属县市的低收入户最低生活费公告金额定为新台币1万4,230元[63]

文化

语言

中华民国国语是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使用传统的繁体字书写。台湾省常见的地方语言台语,其次为台湾客家话台湾原住民诸族语。台语是目前多数台湾人所使用的语言,无论是一般生活中的口语对话,或者是各种文章或名称,皆以台语为主要用语。依据学者预测,因近年来国语(官话)完全普及且占优势,加上经历台湾话断层的老一辈不常用之与晚辈交谈,且在学校并未学得适当工具来表达,若无加强教育传承,该语言恐在二十一世纪末到二十二世纪初(甚至更早)便会消逝[64],各世代说台语的比例急速下降,从65%到18%[65][66]中华民国教育部自2010年起开办台湾闽南语能力认证,累积超过4万6千多人报名,每年超过1万人报考[67]

台湾客家语是台湾客家人所使用的客家语,主要源于粤东,及少部分的闽南闽西地区,有四县腔海陆腔大埔腔饶平腔诏安腔永定腔长乐腔丰顺腔揭西腔汀州腔、平和腔、南靖腔、四海腔、混合腔等十四种客家腔调,以使用四县腔及海陆腔为最多,在公众播音场合(如铁路捷运车站)皆以使用四县腔为主,由于使用海陆腔最广、最常使用的地方是在新竹县,所以或被称作新竹腔,其次为花莲县(因日治时代有不少新竹州的客家人前往花莲移民垦拓[68]),海陆腔各声调的调值与四县腔几乎相反,与粤语相近。

台湾原住民族语,又称“台湾南岛语言”,属南岛语系,是台湾省各原住民部落所使用的语言,有泰雅语赛德克语寒溪语赛夏语道卡斯语巴宰语噶哈巫语邵语巴布拉语巴布萨语虎尾垄语洪雅语巴赛语噶玛兰语猴猴语撒奇莱雅语阿美语西拉雅语大满语马卡道语邹语排湾语卑南语鲁凯语等二十四个语种。位于台东兰屿岛上的达悟语为台湾原住民族中唯一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语言。

饮食

教育

Thumb
位于云林斗六国立云林科技大学

台湾省的教育发展始于明郑时期,1666年,陈永华于当时台湾首府承天府(今台南市)建造全台湾第一座孔庙,也是第一座官立的儒学学堂,人称全台首学[69]。清治时期,1683年,靖海侯施琅在台湾设立第一所名为“西定坊书院”,但初期只为义学性质,直到1704年清廷于台设立而真正具有汉人传统的书院崇文书院[70]:14[71]:21。在清廷统治期间,共设立了数十所官办或官民合办的书院。日治时期,1895年台湾总督府于芝山岩设置台湾第一所西式教育小学。1896年设置国语传习所[72],1898年国语传习所改制为公学校[73]:2,1941年再改为国民学校[74]。日治时期的初等教育以种族分设学制,共有公学校小学校蕃童教育所蕃人公学校[75]。中等教育方面, 1919年,依第一次《台湾教育令》规定,分为普通教育、实业学校、专门学校及师范学校。1922年,第二次《台湾教育令》明文规定,将“国语学校附属高等科”改为“中学校高等女学校”。1928年,总督府设立台湾第一所大学,方奠定台湾学术的基础。国府迁台早期,大力推行去日本化,强力推行国语教育[76],教育资源与体制则约承袭日治时期后期与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的综合体制。1968年全省开始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77]:187,后来发展为九年一贯课程[78][79]。2014年起正式实施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80]

全省设有大专院校44所[81],分别为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联合大学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嘉义大学国立宜兰大学国立东华大学国立台东大学国立屏东大学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中华大学大叶大学慈济大学南华大学玄奘大学佛光大学明道大学19所综合型大学,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虎尾科技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澎湖科技大学明新科技大学敏实科技大学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慈济科技大学育达科技大学吴凤科技大学美和科技大学中州科技大学环球科技大学南开科技大学崇右影艺科技大学大汉技术学院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大同技术学院20所技职型大学及国立台东专科学校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慈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崇仁医护管理专科学校5所专科学校[82][83]。另有9所大专院校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成功大学淡江大学中国医药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中华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长庚科技大学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也在台湾省设置分校。

交通

铁路

Thumb
台铁推拉式自强号

台湾省的铁路运输始建于清治时期,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请清廷兴建铁路,并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负责筹办台湾铁路的兴建[84]:27[85]:70[86],后于1891年11月底台北基隆段完工通车[87]:24[88]:15,1893年10月延伸至新竹[85]:109。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铁道部于1899年起陆续完成台湾铁路纵贯线的兴建[89]:244、255[85]:111[87]:39,1908年4月20日正式完工通车[90]:37、38。战后,1948年,铁路纵贯线由台湾铁路局负责经营,之后随着北回线南回线的兴建完成,构成台湾环岛铁路网[87]:63[90]:92[84]:43[90]:102[84]:43。1979年铁路纵贯线完成铁路电气化,成为台湾省内第一条的电气化铁路[90]:95、96[87]:99。1992年起进行了北回线的双轨化、电气化等改良工程,过程中因改线而开挖不少新隧道,之后于2003年6月底完工,7月4日在花莲举行通车典礼[87]:63[90]:103、104。之后陆续进行高雄到屏东的铁路双轨化(1983年-1987年)、电气化及山线竹南丰原段改线与双轨化工程(1987年-1998年)等改良工程[90]:104、106台湾高速铁路于2007年2月1日正式营运[87]:104,是台湾第一个采用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BOT模式)的公共工程,车辆使用日本新干线系统的700T型列车[91][92] [93],全线贯穿台湾省境,路线全长349.5公里,最高营运时速300公里,往返台北、高雄南北两直辖市间,最快只需105分钟[94],使得高铁的通车,形成台湾西部南北一日生活圈[87]:104

公路

Thumb
东西横贯公路入口

通过台湾省境内国道高速公路有二条纵贯台湾西部走廊中山(国道一号)、福尔摩沙(国道三号)之南北高速公路,以及二条横跨东、西部的蒋渭水(国道五号)、水沙连(国道六号)等四条高速公路[95]。中山高速公路,北起基隆港南抵高雄市高雄港,全长374.3公里。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北起基隆,南抵屏东大鹏湾,全长431公里[95]。蒋渭水高速公路,自国道三号南港系统交流道分出,穿越雪山隧道,终点宜兰苏澳,全长54.3公里[96][97]。水沙连高速公路,自国道三号雾峰系统交流道分出,终点南投埔里端,全长37.6公里[98]

台湾省的省道系统共有九十七条路线(含支线),十五条省道快速公路,八十二条一般省道[99]省道台61线(西部滨海快速公路),北起新北市淡水沙仑,南抵台南市安南青草仑,全长301.834公里,是联络省与各直辖市间省道快速道路的主要干道[100]省道台1线,北起台北市台湾公路原点,南抵屏东枫港,全长461.081公里[101],沿途经过台湾西部六都及八个县市,是台湾西部重要的干道。省道台9线,北起台北市市台湾公路原点,南抵屏东枫港,全长454.566公里[99],由北到南纵贯所有台湾东部四个县市,是台湾东部重要的干道。台1线(西部干线)及台9线(东部干线),总长约935.8公里,为环绕台湾本岛东西部地区的主要干道。省道台7线(含北部横贯公路)、省道台8线中部横贯公路,即东西横贯公路)、省道台20线南部横贯公路)等四条横贯公路,是横向连贯东西部地区的干道。省道台3线省道台13线省道台19线省道台21线省道台29线等五条纵贯公路,总长约962.1公里,为西部平原辅助干道。省道台2线省道台11线省道台15线省道台17线省道台26线等五条滨海公路,为环绕台湾本岛行经滨海地区的主要干道。台湾省各县、市道合计一百五十六条(含支线),总长度3,638.137公里[102]

海运

Thumb
苏澳港全景,图中右侧可以见到南方澳大桥

台湾省境内有基隆港花莲港苏澳港等三座国际商港及布袋港马公港等二座国内商港[103],由国营公司台湾港务公司负责经营[104],管辖单位为交通部航港局[105]。其中,苏澳港为辅助港[106],布袋港及马公港(澎湖港两大港区之一)主要是以离岛运输及观光为主。所有商港均兼有军港性质,为军民共用港,于商港中拨用若干码头使用,苏澳港与马公港拥有较完整的军用港埠设施,形同商港内的附属军港。军港部分管辖单位为中华民国海军,称为“海军基地”。

台湾省的工业专用港有麦寮工业港[107][108]和平工业港[109]二座,管辖单位为经济部工业局。麦寮工业港配合台湾第六套轻油裂解厂建设,港域面积476公顷,可供26万吨级船舶进出,货物吞吐量近7000万吨,出口货物以油品为大宗[110] [111] [112][113]。和平工业港由台湾水泥公司兴建营运,负责台湾东部砂石外运和台泥公司原料成品的进出口任务[109]

台湾省的渔港设立于沿海各县市,分为第一类渔港、第二类渔港等两大类型[114][115],第一类渔港共有六处,分别是基隆正滨渔港八斗子渔港,宜兰乌石渔港南方澳渔港,新竹市新竹渔港,屏东东港盐埔渔港,其中以八斗子渔港、南方澳渔港为最大[114],其余一百四十八处为第二类渔港[115]

空运

Thumb
位于花莲县的花莲航空站

台湾省主要的九座国内机场,分别为澎湖花莲丰年水上四座军民合用机场及恒春望安七美绿岛兰屿五座民用机场[116]民用部分管辖单位为中华民国交通部民用航空局[116]军用部分管辖单位为中华民国空军中华民国陆军。花莲机场于2001年4月27日,奉行政院核定日本包机可在花莲机场内起降,为台湾第一个开办国际航线之乙种航空站,也是东台湾第一个飞国际航线的机场[117]。2004年3月18日启用新航厦,3月19日正式营运[117],现主要二条定期国际航线是由易斯达航空营运,2019年10月15日开通,每周二、四、六,每周三班,往返花莲仁川及每周五、日,每周二班,往返花莲釜山韩国包机首航[118][119]。台湾省境内各机场间国内航线皆有常态班机往返,以及飞往台北高雄台中台南金门南竿北竿等地的航班。主要营运的航空业者是立荣华信德安等三家航空公司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延伸阅读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