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歷代文人好品題,[1]樹立門戶,明朝品題尤多,為歷朝之冠。[2]明朝文士好名,吳偉業與錢謙益常有意氣之爭,[3]吳偉業稱:「吾郡自西銘先生以教化興起,雲間夏彝仲、陳臥子從而和之,兩郡之文遂稱述於天下。」[4]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共七組
兩漢
兩漢共十三組
三國魏晉南北朝
三國魏晉南北朝共五十六組
- 二蘇:[6]蘇亮、蘇綽
-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 四聰:夏侯玄、諸葛誕、鄧颺、田疇
- 三豫:劉熙、孫密、衛烈
- 鍾張:三國魏書法家鍾繇、張芝
- 鍾王:鍾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
- 曹王:曹植、王粲
- 王劉:王粲、劉楨
- 嵇阮:嵇康、阮籍
- 顏謝:南朝宋詩人顏延之、謝靈運
- 休鮑:[7]南朝宋詩人湯惠休、文學家鮑照
- 徐庾:南朝陳文學家徐陵、北周文學家庾信
- 陰何:[8]南朝文學家陰鏗、何遜
- 羊薄:南朝書法家羊欣、薄紹之
- 顧陸: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宋畫家陸探微
- 溫邢:北魏文學家溫子升、北齊文學家邢邵
- 邢魏(大邢小魏):[9]北齊文學家邢邵、魏收
- 二陸(二俊):西晉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
- 二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 二潘: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尼
- 二妙:西晉書法家衛瓘、索靖
- 二應:應瑒、應璩兄弟
- 二葛:葛玄、葛洪
- 大小阮:阮籍、阮咸
- 大小謝: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惠連
- 二謝: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朓
- 三謝: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惠連、謝朓
- 三謝:晉代書法家謝尚、謝奕、謝安
- 鮑謝:鮑照、謝靈運
- 江鮑:江淹、鮑照
- 沈鮑:沈約、鮑照
- 孫許:晉人孫綽、許詢
- 潘陸(陸海潘江):潘岳、陸機
- 陶謝:陶淵明、謝靈運
- 劉郭:劉琨、郭璞
- 聯璧:潘岳、夏侯湛
- 二絕:[10]顧野王、王褒
- 三筆六詩:劉孝儀、劉孝威
- 沈詩任筆:沈約、任昉
- 三祖:[11]曹操、曹丕、曹叡
- 北地三才:[12]溫子昇、邢邵、魏收
- 潯陽三隱:[13]陶淵明、周續之、劉遺民
- 三張:張載、張協、張亢
- 三賢:王融、謝朓、沈約
- 東海三何:何遜、何思澄、何子朗
- 史學三裴:裴松之、裴子野、裴駰
- 元嘉三大家:謝靈運、顏延之、鮑照
- 南湖三先生:鄭露、鄭莊、鄭淑
- 四裴:裴黎、裴子野、裴楷、裴綽
- 山澤四友:謝惠連、何長瑜、荀雍、羊濬之
- 四蕭:蕭衍、蕭統、蕭綱、蕭繹
- 敦煌五龍:索靖、泛衷、張甝、索紾、索永
-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
- 竟陵八友: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蕭衍
- 東吳八絕:嚴武、吳範、劉惇、趙達、皇象、曹不興、宋壽和鄭嫗
- 金谷二十四友:[14]石崇、歐陽建、潘岳、陸機、陸雲、繆征、杜斌、摯虞、諸葛詮、王粹、杜育、鄒捷、左思、崔基、劉瓌、和郁、周恢、牽秀、陳眕、郭彰、許猛、劉訥、劉輿、劉琨
唐代
唐代共六十組
- 陳杜:[15]陳子昂、杜審言
- 二包:[16]包何、包佶
- 三包:[17]包融、包何、包佶
- 王孟:王維、孟浩然
- 王韋:[18]王維、韋應物
- 高岑:[19]高適、岑參
- 大李杜:李白、杜甫
-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 老小杜:杜甫、杜牧
- 顏柳:顏真卿、柳公權
- 張王:張籍、王建
- 沈宋:[20]沈佺期、宋之問
- 韓孟:韓愈、孟郊
- 韓柳:韓愈、柳宗元
- 劉柳:[21]劉禹錫、柳宗元
- 劉白:劉禹錫、白居易
- 元白(元輕白俗):元稹、白居易
- 溫李:溫庭筠、李商隱
- 錢郎:[22]錢起、郎士元
- 皮陸:皮日休、陸龜蒙
- 姚賈:姚合、賈島
- 賈喻:賈島、喻鳧
- 蘇賈:蘇晉、賈曾
- 盧馬(盧奇馬怪):盧仝、馬異
- 張王:[23]張籍、王建
- 二曹:[24]曹鄴、曹唐
- 郊島(郊寒島瘦):孟郊、賈島
- 韓馬戴牛:韓滉、戴嵩
- 燕許大手筆:燕國公張說、許國公蘇頲
- 二李:[25]李白、李賀
- 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
- 三楊:[26]楊憑、楊凝、楊凌
- 三羅:羅隱、羅鄴、羅虬
- 三俊:[27]李紳、李德裕、元稹
- 三舍人:[28]王涯、令狐楚、張仲素
- 邊塞三王:王昌齡、王之渙、王翰
- 河東三鳳:[29]薛收、薛元敬、薛德音
- 王氏三株樹:[30]王勔、王勮、王勃
- 駢文三十六體: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
- 李杜韓白:[31]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
- 韓孟元白:[32]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 王李高岑:[33]王維、李頎、高適、岑參
- 王孟韋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
- 錢郎劉李:[34]錢起、郎士元、劉長卿、李嘉祐
-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 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薛稷、褚遂良
- 文章四友:杜審言、蘇味道、李嶠、崔融
- 吳中四士:[35]賀知章、包融、張若虛、張旭
- 九華四俊:張喬、許棠、張蠙、周繇
- 五竇:竇常、竇牟、竇群、竇庠、竇鞏
- 六竇:竇叔向、竇常、竇牟、竇群、竇庠、竇鞏
- 竹溪六逸:[36]李白、孔巢文、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
-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 香山九老:白居易、胡臬、吉皎、鄭據、劉真、盧真、張渾、李元爽、如滿
- 大曆十才子: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
- 方外十友:陸餘慶、趙貞固、盧藏用、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畢構、郭襲微、司馬承禎、釋懷一
- 咸通十哲:[37]許棠、喻坦之、任濤、溫憲、鄭谷、李昌符、張喬、周繇、張蠙、劇燕、吳罕、李棲遠等十二人。
- 芳林十哲:[38]秦韜玉、郭薰、唐珣、吳商叟、沈雲翔、林繕(林絢)、任江洎、李岩士、蔡鋌等人。
- 唐太宗十八學士: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
- 唐玄宗十八學士: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馮朝隱、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毋煚、呂向、咸廙業、李子釗、東方顥、陸去泰、餘欽、孫季良
Remove ads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共五組
宋代
宋代共五十八組
- 晁張:晁補之、張耒
- 姜張:姜夔、張炎
- 楊劉:楊億、劉筠
- 蘇黃:[40]蘇軾、黃庭堅
- 李郭:李成、郭熙
- 米薛:米芾、薛紹彭
- 文蘇:文同、蘇軾
- 蘇辛:蘇軾、辛棄疾
- 蘇梅:蘇舜欽、梅堯臣
- 蘇陸:[41]蘇軾、陸游
- 歐蘇:歐陽修、蘇軾
- 歐曾:歐陽修、曾鞏
- 歐梅:歐陽修、梅堯臣
- 晏歐:晏殊、歐陽修
- 周柳:周邦彥、柳永
- 李杜:李韶、杜范
- 尤楊:[42]尤袤、楊萬里
- 黃李:黃榦、李燔
- 真魏:真德秀、魏了翁
- 二宋:宋祁、宋庠
- 二劉:劉敞、劉攽
- 二程:程顥、程頤兄弟
- 二陸:陸九齡、陸九淵兄弟
- 二姚:[43]姚兕、姚麟
- 二戴:戴述、戴迅
- 二觀:王觀、秦觀
- 二仲:韓燮、韓境
- 二李:[44]李楠、李榑
- 二蘇:[45]蘇軾、蘇轍
- 二蘇:[46]蘇軾、蘇舜欽
- 三擘:歐陽修、王安石、蘇軾
-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 詞壇雙璧:張元幹、張孝祥
- 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辛棄疾(字幼安)
- 江左二寶:[47]胡伸、汪藻
- 北宋二林:林敏功、林敏修
- 三冷:冷世光、冷世修、冷世南
- 北宋三大家:畫家董源、李成、范寬
- 閩中三君子:鄭思肖、謝翱、丘葵
- 東南三賢:朱熹、呂祖謙、張栻
- 英德三賢:鄭俠、唐介、洪皓
- 龍眠三李:李公麟、李亮工、李元中
- 江西詩派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 宋四名家:[48]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
- 永嘉四靈:翁卷、徐璣、徐照、趙師秀
- 北宋四大書法家:黃庭堅、蔡襄、蘇軾、米芾
- 北宋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
- 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
- 海濱四先生:鄭穆、周希孟、陳襄、陳烈
- 閩學四賢:楊時、朱熹、李侗、羅從彥
- 南宋四家: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
- 南宋四大家:楊萬里、尤袤、范成大、陸游
- 豫章四洪:[49]洪朋﹑洪芻﹑洪炎﹑洪羽
- 甬上淳熙四先生: 舒璘、楊簡、袁燮、沈煥
- 四傑:[50]歐陽食、歐陽弈、歐陽弁、歐陽彝
- 尤蕭範陸: 尤袤、蕭德藻、范成大、陸游
- 北宋五子: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
- 杜氏五高(金華五高):[51]南宋杜旟、杜旃、杜斿、杜旞、杜旍五兄弟
- 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李廌
- 南宋六君子:楊宏中、林仲麟、徐範、張行、蔣傅、周端朝
- 洛中八俊:[52]陳與義、朱敦儒、富直柔等八位文人
- 永嘉九先生:[53]周行己、許景衡、劉安節、劉安上、戴述、趙霄、張輝、沈躬行、蔣元中
Remove ads
遼、金
- 三邊:邊元鼎、邊元勳、邊元恕
元代
元代共八組
明代
明代約百組
- 明代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徐渭
- 汪王:汪道昆、王世貞
- 王李:[57]王世貞、李攀龍
- 高顧:明東林黨領袖高攀龍、顧憲成
- 會稽二肅:[58]唐肅、謝肅
- 雲間二韓:[59]顧斗英(字仲韓)、莫是龍(字廷韓)
- 雲間二沈:[60]沈度、沈粲
- 貴池二妙:吳次尾、劉伯宗
- 江上二沈:沈昆銅、沈壽民
- 婁東二張:張溥、張采
- 山陰二朗:朱士稚、張宗觀
- 嘉禾二王:王鏞、王鈞
- 山陰二王:王誼、王擇
- 吳興二唐:唐率、唐廣
- 海虞二馮:馮班、馮舒
- 晉安二徐:徐熥、徐火勃
- 二朱:朱應登、朱子價
- 魯藩二宗室:朱健根、朱觀熰
- 二袁:袁臨、袁賁
- 二畢:畢懋良、畢懋康
- 兩司馬:王世貞、汪道昆
- 武原雙丁:丁嗣徵、丁裔沆
- 武原二仲:吳蕃昌、彭孫貽
- 崇安二藍:藍仁、藍智
- 雙壁:沈瑋、沈琛
- 詩壇盟主:曹學佺、徐興公
- 北邢南董:明末書法家邢侗、董其昌
- 南董北米:明末書法家董其昌、米萬鍾
- 南陳北崔:明末畫家陳洪綬、崔子忠
- 三楊:明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
- 三宋:宋克、宋廣、宋璲
- 三張:張鳳翼、張燕翼、張獻翼
- 鼎足三家:曹學佺、謝肇淛、徐火勃
- 國初三張:[61]張以寧、張光弼、張仲簡
- 海內三才:[62]李夢陽、何景明、王世貞
- 明初三大古文家:宋濂、劉基、方孝孺
- 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
- 台州三學:張穀(古學)、方孝孺(正學)、王叔英(靜學)
- 吳中三高士:[63]朱用純、徐枋、楊無咎
- 婁東三鳳:陸容、張泰、陸釴
- 金陵三俊:[64]陳沂、顧璘、王韋
- 楚中三才:童承敍、張治、廖道南
- 羅氏三鳳:羅欽順、羅欽忠、羅欽德
- 練川三老:[65]唐時升、婁堅、程嘉燧
- 吳下三高:[66]朱白民、王芥庵、趙宦光
- 吳下三馮:馮夢龍、馮夢桂、馮夢熊
- 嘉靖三家:歸有光、王慎中、唐順之
- 東湖三子:[67]趙煥、吳易、史玄
- 餘杭三嚴:嚴調御、嚴武順、嚴敕
-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雲間三徐:徐孚遠、徐鳳彩、徐致遠(《華亭志》)
- 雲間三子:陳子龍,李雯、宋徵輿
- 沈氏三鳳:[68]沈琉、沈琦、沈啕
- 江東三才子:[69]顧璘、劉麟、徐禎卿
- 浙派三大家:戴進、吳偉、藍瑛
- 東海三司馬:[70]范欽、張時徹、屠大山
- 嶺南前三傑:鄺露、黎遂球、陳邦彥
- 三甫:[71]余曰德、張佳胤、張九一
- 明代三大書家,又稱吳中三才子,祝允明、文徵明、王寵
- 畿南三才子:[72]申涵光、殷岳、張蓋
- 翰林三直:[73]羅洪先、唐順之、趙時春
- 紙糊三閣老:萬安、劉吉、劉翊
- 竹刻三朱:朱鶴、朱纓、朱稚征
- 聖教三柱石: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
- 四甫:余曰德、張佳胤、張九一、魏裳
- 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 皇甫四傑:皇甫沖、皇甫涍、皇甫汸、皇甫濂
- 吳中四傑,又稱明初四傑:[74]楊基、高啟、張羽、徐賁
- 廣中四傑:[75]孫蕡、王佐、黃哲、李德
- 江北四子:景暘、趙鶴、蔣山卿、朱應登
- 吳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
- 明州四傑:朱應龍、沈明臣、葉太叔、盧澐
- 苕溪四子:茅維、臧懋循、吳稼竳、吳夢暘
- 錫山四友:[76]施漸、王懋明、姚咨、華察
- 南州四子:[77]劉斯陛、李奇、鄧履中、余正垣
- 青溪四子:[78]高近思、馬承道、金子坤、金子有
- 程門四先生:呂大臨、游酢、楊時、謝良佐
- 嘉定四先生:[79]程嘉燧、李流芳、婁堅、唐時升
- 江東(或稱金陵)四大家:陳沂、顧璘、王韋、朱應登
- 臨川四才子: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
- 晚明四家:邢侗、張瑞圖、董其昌、米萬鍾
- 明季四公子:侯方域、陳貞慧、方以智、冒襄
- 太倉四君子:陸世儀、江士韶、陳瑚、盛敬
- 苕溪五隱:[80]孫一元、劉麟、吳琉、陸昆、龍霓
- 湖南五隱:[81]孫一元、劉麟、吳琉、施侃、龍霓
- 四明五老:[82]王珩、蔣璇、顧文、薛朋龜、汪思溫
- 四明八老:高閌、蔣璿、顧文、汪思溫、吳秉信、王次翁、徐彥老、陳先
- 北田五子:何絳、陶璜、梁槤、陳恭尹、何衡〔《廣東詩粹》〕
- 東南五才子:王洪、解縉、王偁、王璡、王達〔《靜志居詩話》〕
- 南園五先生,又稱南園前五先生:孫蕡、王佐、趙介、李德、黃哲
- 南園後五先生:歐大任、黎民表、梁有譽、李時行、吳旦
- 前五子: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吳國倫、宗臣
- 後五子:張佳胤、余日德、張九一、汪道昆、魏裳
- 廣五子:盧枏、歐大任、俞允文、吳維嶽、李先芳
- 續五子:黎民表、石星、王道行、朱多煃、趙用賢
- 末五子:李維禎、胡應麟、屠龍、魏允中、趙用賢
- 曇花五子:[83]杜喬林、杜十遠、張鼐、李凌雲、莫天洪
- 六尚書:尹曼、殷謙、周洪謨、張鵬、張荃、劉昭
- 六君子: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
- 幾社六子,或稱雲間六子:[84]夏允彝、周立勳、彭賓、徐孚遠、陳子龍、杜麟徵
- 楊門六學士:[85]張含、楊士雲、王廷表、胡廷祿、李元陽、唐錡
- 楊門七子:[86]張含、楊士雲、王廷表、胡廷祿、李元陽、唐錡 、吳懋
- 七才子:
- 東林七君子:高攀龍、周順昌、周起元、繆昌期、李應昇、周宗建、黃尊素
- 青門七子:[87]朱惟㸌、朱惟焢、朱懷𡋧、朱懷𡈾、朱懷䨈、朱誼瀄、朱誼㳆
- 金陵八家:龔賢、樊圻、高岑、鄒吉、吳宏、葉欣、胡造、謝蓀
- 嘉靖八才子:[88]王慎中、唐順之、陳束、趙時春、熊過、任瀚、李開先、呂高
- 西湖八社:[89]祝時泰、高應冕、方九敘、童漢臣、劉子伯、王寅、沈仕等七人
- 明初十才子:張羽、楊基、高啟、徐賁、王行、杜寅、張適、梁時、浦源、方彝、錢復
- 弘治十才子:[90]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此即前七子排除王廷相,再加上顧璘、朱應登、陳沂、鄭善夫等四人。
- 閩中十才子:林鴻、鄭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陳亮、王偁、周玄、黃玄
- 景泰十才子:劉溥、湯胤勣、蘇平、蘇正、沈愚、王淮、晏鐸、鄒亮、蔣忠、王貞慶
- 廣陵十先生:儲巏、王軏、景暘、趙鶴、朱應登、蔣山卿、曾銑、朱曰藩、宗臣、桑喬〔《靜志居詩話》〕
- 太倉十子:周肇、黃與堅、王揆、許旭、王撰、王昊、王揆、王曜升、顧湄、王攄,也稱「婁東十子」。
- 越中十子:徐渭、沈煉、陳鶴、楊珂、朱公節、錢椴、諸大綬、蕭勉、柳文、呂光升
- 北郭十友:[91]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亦稱十才子。
- 碧山十老:秦旭、李庶、陳履、陸勉、高直、黃祿、楊理、陳公懋、施廉、潘緒
- 東莊十友:吳爟、文徵明、吳奕、蔡羽、錢同慶、陳淳、湯珍、王守、王寵、張靈〔《靜志居詩話》〕
- 西泠十子,一作西陵十子:[92]陸圻、柴紹炳、沈謙、陳廷會、毛先舒、孫治、張綱孫、丁澎、虞黃昊、吳百朋
- 燕台十子:杜麟徵、米壽都、陳肇公、楊廷樞、羅萬藻、艾南英、章世純、朱健、朱薇、張采、宋存楠等。燕台十子之盟後期的總人數達二十餘人。
- 南國十二子:陳子壯、陳子升、歐必元、黎遂球、歐主遇、區懷瑞、區懷年、黃聖年、黃季恆、陳邦彥、張家玉、梁朝鐘
- 浙江十四子:《彭姥詩蒐》僅列出邵景堯、楊守勤二人
- 黃山十六子:王寅、陳有守、鄭玄撫、程誥、程應軫、江瑾、江珍、余震啟、汪璦、王尚德、方大治、方霓、方弘靜、鄭銑、鄭懋坊、鄭默
- 四十子:皇甫汸、莫如忠、許邦才、周天球、沈朋臣、王祖嫡、劉鳳、張鳳翼、朱多煃、顧孟林、殷都穆、文熙、劉黃裳、張獻翼、王穉登、王叔承、周弘禴、沈思孝、魏允貞、喻均、鄒迪光、余翔、張元凱、張鳳鳴、邢侗、鄒觀光、曹昌先、徐益孫、瞿汝稷、顧紹芳、朱日封、王延綬、徐桂、王伯笛、王衡、汪道貫、華善繼、張九一、梅鼎祚、吳稼登
- 南都四君子:[93]胡世寧、李承勛、魏校、余祐善
- 息林十二子:柯夏卿、王居敬等
Remove ads
清代
清代共六十餘組
- 二戴:[94]戴本孝、戴迻孝
- 二朱:朱素臣、朱佐朝
- 二朱:[95]朱笈、朱靑
- 二朱:朱筠、朱胙
- 二汪:[96]汪懋麟、汪楫
- 二居:居巢、居廉
- 二洪:洪頤煊、洪震煊
- 王李:[97] 王星諴、李慈銘
- 雙張:張廷濟、張燕昌
- 鈕張:鈕少雅、張大復
- 康梁:康有為、梁啓超
- 湯戴:湯昭汾、戴熙
- 洪黃:洪亮吉、黃景仁
- 洪孫:洪亮吉、孫星衍
- 洪張:洪亮吉、張問陶
- 南瀋北郭:沈荃、郭棻
- 南洪京孔:戲曲作家洪升、戲作家孔尚任
- 南施北宋:[98]施閏章、宋琬
- 南袁北紀:袁枚、紀昀
- 二石:石裕、石濤
- 二堂:焦循號理堂,江藩號鄭堂
- 大小宋:宋征輿、宋征璧
- 山陰二朗:朱士稚(朗詣)、張宗觀(朗屋)
- 冰輪二陸:[99]陸嘉淑、陸宏定
- 江右兩名士:蔣士銓、彭元瑞
- 揚州二馬:[100]馬曰琯、馬曰璐
- 南北二丁:丁拱辰、丁守存
- 秀州二年:[101]李斯年、李良年兄弟
- 浙東二蟄:陳虬、湯壽潛
- 嘉興二李:李富孫、李遇孫
- 曹氏二妙:曹樹趣、曹樹珊
- 詞林二難:李宣龔、李宣倜
- 呈貢二孫:孫清元、孫清士
- 保山二袁:袁文典、袁文擺
- 社中二眉:吳庠、蔡芝眉
- 二陳:清代篆刻家陳鴻壽、陳豫鍾
- 三朱:[102]清代畫家朱青上、朱素人、朱野雲
- 三梁:梁清標、梁清寬、梁清遠
- 三洪:洪坤煊、洪頤煊、洪震煊
- 江西三山:宋之盛、謝文洊、魏禧
- 吳中三鐵:錢厓(瘦鐵)、吳昌碩(苦鐵)、王大炘(冰鐵)
- 關中三李:李二曲、李因篤、李柏
- 鹽橋三丁:[103]丁澎、丁景鴻、丁瀠
- 餘杭三嚴:嚴調御、嚴武順、嚴敕
- 新繁三費:費密與其子費錫琮、費錫璜
- 丹稜三彭: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
- 三任:畫家任熊、任熏、任頤
- 三魏:清散文家魏祥、魏禧、魏禮兄弟
- 嶺南三子:張錦芬、胡亦常、馮敏昌
- 劍川三子:羅宿、楊致中、張鴻舉
- 龍湖三子:朱奕替、羅期恩、陳履和
- 湖州三炳:[104]沈炳震、沈炳巽、沈炳謙三兄弟
- 嶺南三家,又稱嶺南三大家、嶺南三君: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
- 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 清初三先生: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 京師三大家:王鐸、薛所蘊、劉正宗
- 江右三大家,又稱乾隆三大家:戲曲家蔣士銓、文學家袁枚、詩人趙翼
- 江左三大家:吳梅村、錢謙益、龔鼎孳
- 江左三鳳凰:[105]陳維崧、吳兆騫、彭師度
- 遼東三老:[106]李鍇、戴亨、陳景元、馬長海
- 雲間三宋:[107]宋存標、宋征輿、宋征璧
- 桐城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
- 南潯三先生:邢典、施國祁、楊鳳苞
- 通州三范:通州文學家范當世、范鍾、范銳兄弟
- 浙中三毛:毛先舒、毛奇齡、毛際可
- 談天三友:焦循、汪萊、李銳
- 鐵瓮三子(亦稱丹徒三子、京口三子):吳庠、丁傳靖、葉玉森
- 海內三陳:陳衍、陳三立、陳曾壽
- 江南三布衣:朱彝尊、姜宸英、嚴繩孫
- 諫垣三直:[108]蘇廷魁、陳慶鏞、朱琦
- 浙西三李:清初詩人李繩遠、李良年、李符兄弟
- 綿州三李:李鼎元、李調元、李驥元
- 合肥三怪(廬州三怪):[109]王尚辰、徐子苓、朱景昭
- 滬上三熊:任熊、張熊、朱熊
- 鄭氏三鳳:鄭鳳儀、鄭鳳騰、鄭鳳書
- 即墨三仲:黃鴻中、楊仲玉、周仲愷
- 清末三大家:畫家任伯年、吳昌碩、趙之謙
- 東甌三傑:陳虬、宋恕、陳黻宸
- 京劇老生三傑: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
- 四大:馮大木、趙大經、封大受、陳大誥
- 四明四子:[110]李暾、鄭性、萬承觔、謝緒章
- 毗陵四子:[111]鄒祗謨、陳維崧、董以寧、黃永
- 西泠前四家:丁敬、蔣仁、黃易、奚岡
- 西泠後四家: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
- 四僧:原濟(石濤)、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漸江(弘仁)
- 四王:畫家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
- 小四王:畫家王昱、王愫、王宸、王玖
- 後四王:畫家王三錫、王廷元、王廷周、王鳴韶
- 嶺南四家:畫家黎簡、張錦芬、黃丹書、呂堅
- 海陽四家:弘仁、查士標、汪之瑞、孫逸
- 孫、洪、黃、趙:[112]孫星衍、洪亮吉、黃景仁、趙懷玉
- 蕭山四文士(包、毛、沈、蔡):[113]包秉德、毛奇齡、沈禹錫、蔡仲光
- 曾門四弟子:黎世昌、張裕釗、吳汝綸、薛福成
- 姚門四弟子:梅曾亮、管同、方東樹、姚瑩
- 晚清四大詞人:王鵬運、鄭文燁、朱祖謀、況周頤
- 四任:任熊、任薰、任頤、任預
- 滇南四家:朱庭珍、趙藩、陳榮昌、吳式釗
- 清季四公子:陳三立、丁惠康、吳保初、譚嗣同
- 清末四大藏書家:陸心源、瞿鏞、丁丙、楊紹和
- 五星:[114]周星詒、李慈銘、王星諴、周星譽、周星譼
- 江浙五不肖:[115]錢謙益、曹溶、吳偉業、龔鼎孳、陳之遴
- 南社五虎:龔易圖、林天齡、郭式昌、楊叔鐸、陳遹祺
- 南湖五子:[116]董劍鍔、林時對、周元初、高斗權、朱鐵
- 五華五才子:戴綱孫、楊國翰、池生春、李於陽、戴淳
- 粵西五大(古文)家,[117]亦稱嶺西五大家,呂璜、王拯、朱琦、龍啟瑞、彭昱務
- 北田五子:[118]何絳、陶璜、梁楗、陳恭尹、何衡
- 西冷五布衣:吳穎芳、丁敬、金農、魏之琇、奚岡
- 蕉園五子:[119]徐燦、柴靜儀、朱柔則、林以寧、錢雲儀
- 清六家: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
- 佳山堂六子:[120]吳農祥、王嗣槐、徐林鴻、吳任臣、毛奇齡、陳維崧
- 雪苑六子:侯方域、賈開宗、徐作肅、徐鄰唐、徐世琛、宋犖
- 桐川六子:沈槎、張方起、張超、孔自洙、朱萬錡、錢人詡
- 浙西六家:[121]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龔翔麟
- 浙西六家:厲鶚、嚴遂成、錢載、王又曾、袁枚、吳錫麟
- 毗陵六逸:惲壽平、楊宗發、胡香吳、陳鍊、唐惲宸、董大倫
- 肅(肅順)門六子:李樓、嚴咸、黃瀚仙、鄧彌之、鄧保之、王某(佚名)
-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楊銳
- 樞廷四諫官:陳寶琛、張之洞、寶廷、張佩綸
- 髻山七隱:[122]宋之盛、吳一聖、查天球、查小蘇、余睥、夏偉、周長孺
- 清代詞界前七家:[123]宋徵輿、錢芳標、顧貞觀、王士禎、沈豐垣、彭孫遹、納蘭性德
- 清代詞界後七家:張惠言、周濟、龔自珍、項鴻祥、許宗衡、蔣春霖、蔣敦復
- 吳中七子:王昶、王鳴盛、吳泰來、錢大昕、趙升之、曹仁虎、王文蓮
- 燕台七子:[124]宋琬、施閏章、趙賓、嚴沆、丁澎、張文光、陳祚明
- 嶺南七子:梁佩蘭、程可則、陳恭尹、王邦畿、方殿元、方遠、方朝
- 毗陵七子:[125]洪亮吉、孫星衍、趙懷玉、黃景仁、楊倫、呂星垣、徐書受
- 毗陵後七子:吳頡鴻、莊縉度、趙申嘉、陸容、徐廷華、汪士進、周儀顥
- 蕉園七子:林以寧、柴靜儀、錢鳳綸、馮嫻、顧姒、張昊、毛媞
- 揚州八怪:鄭燮、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膺、羅聘
- 金陵八家:龔賢、樊圻、髙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
- 乾嘉八大駢文家:[126]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吳錫麟、曾燠、洪亮吉、孫星衍、孔廣森
- 駢文後八家:[127]張惠言、樂鉤、王曇、王衍梅、劉開、董祐誠、李兆洛、金應麟
- 海內八大詩家:[128]曹爾堪、宋琬、沈荃、施閏章、王士祿、王士禎、汪琬、程可則
- 西冷八大家(西泠前四家、西泠後四家):丁敬、蔣仁、黃易、陳豫鍾、陳鴻壽、趙之垛、錢松
- 柳洲八子,又稱魏里八子:[129]錢繼振、郁之章、魏學濂、吳亮中、魏學洙、魏學渠、曹爾堪、蔣玉立
- 易堂九子:清初文學家魏際瑞、魏禧、魏禮、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丘維屏、彭任、曾燦
- 清代詞界前十家:[130]宋徵輿、錢芳標、顧貞觀、王士禎、沈豐垣、彭孫遹、納蘭性德、李雯、沈謙、陳維崧
- 清代詞界後十家:龔自珍、張琦、許宗衡、姚燮、王錫振、張惠言、周保緒、項鴻祥、蔣春霖、蔣敦復
- 十子:[131]宋犖、王又旦、曹貞吉、葉封、田雯、謝重輝、林堯英(或作丁煒)、曹禾、汪懋麟、顏光敏
- 十三絕:
- 京腔十三藝人:霍六、王三禿子、開泰、才官、沙四、趙五、虎張、恆大頭、盧老、李老公、陳丑子、王順、連喜
- 京劇、崑腔十三藝人:程長庚、張勝奎、盧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時福、余紫雲、郝蘭田、劉趕三、朱蓮芬、楊鳴玉
- 江左十五子:王式丹、吳廷楨、宮鴻歷、徐昂發、錢名世、張大受、管棆、吳士玉、顧鋼立、李必恆、蔣廷錫、繆沅、王圖炳、徐永宣、郭元釪
Remove ads
近現代
近現代共三十三組
- 江南七彥:胡翔冬、王伯沆、柳詒徵、黃侃、王易、汪東、汪辟疆
- 南雍雙柱:王伯沆、柳詒徵
- 北於南鄭:于右任、鄭孝胥
- 南張北溥:張大千、溥心畬
- 南張北齊:張大千、齊白石
- 南黃北李:黃侃、李亮工
- 東甌三傑:陳虬、宋恕、陳黻宸
- 淮上三傑:[132]張雪抱、周實丹、周人菊
- 嵩山四友: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
- 清華四子:朱湘、饒孟侃、孫大雨、楊世恩
- 清華四大教授: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
- 八閩二才子:梁鴻志、黃秋岳
- 文壇三才女:林徽因、冰心、凌叔華
- 左聯五烈士:胡也頻、柔石、殷夫、馮鏗、李偉森
- 成都五老七賢:趙熙、顏楷、駱成驤、方旭、宋育仁、龐石帚、徐子休、林山腴、邵從恩、劉咸滎、尹昌齡、曾鑑、吳之英、盧子鶴、文龍等
- 七君子: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朴、王造時、沙千里
- 國民黨四大書法家:譚延闓、胡漢民、吳稚暉、于右任
- 民國十大收藏家:張伯駒、王世襄、錢鏡塘、張大千、吳湖帆、龐萊臣、張叔馴、傅增湘、容庚、葉恭綽
- 甲骨四堂:羅振玉(雪堂)、董作賓(彥堂)、郭沫若(鼎堂)、王國維(觀堂)
- 嚴林:嚴復、林紓
- 章黃:章太炎、黃侃
- 東社十子:[133]王秋垞、周岐隱、周采泉、忻魯存、潘文本、宋少芬、戴雪棹、孫兆梅、王蔭亭、陳寥士
- 寒廬七子:袁寒雲、梁鴻志、黃秋岳、閔爾昌、易順鼎、步章五、何震彝
- 福州三大才女:廬隱、冰心、林徽因
- 史壇南北二陳:陳寅恪、陳垣
- 南饒北季:饒宗頤、季羨林
- 南饒北錢:饒宗頤、錢鍾書
- 南金北季:金性堯、季羨林
- 南蕭北遊:蕭嫺、遊壽
- 未名四老:季羨林、金克木、鄧廣銘、張中行
- 清華四劍客:季羨林、林庚、吳組緗、李長之
- 北大中文四老:林庚、吳組緗、王瑤、季鎮淮
- 九葉詩派:鄭敏、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陳敬容、袁可嘉、穆旦、徐遲、王佐良等十餘人
Remove ads
跨朝代
跨朝代共十一組
- 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 詞家三李:李白、李後主、李清照
- 明清八大家,又稱明清古文八大家:明代劉基、歸有光、王世貞,清代顧炎武、姚鼐、張惠言、龔自珍、曾國藩,是錢仲聯於2001年出版的《明清八大家文選叢書》中提出的新概念,意在繼承唐宋八大家,用八位散文家代表該兩朝的文學輝煌。
- 史學兩司馬:司馬遷、司馬光
- 楷書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
- 六朝三傑: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
- 畫家四祖: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吳道子
- 陸王:陸九淵、王守仁
- 餘姚四賢:嚴子陵、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
- 一祖三宗:杜甫、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 二十四孝:舜、劉恆、曾參、閔損、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陸績、唐夫人、吳猛、王祥、郭巨、楊香、朱壽昌、庾黔婁、老萊子、蔡順、黃香、姜詩、王裒、丁蘭、孟宗、黃庭堅
注釋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